【精品PPT】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ppt.ppt
《【精品PPT】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PPT】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ppt.ppt(1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1/4,1,成人心肺复苏,2024/1/4,2,历史,2024/1/4,3,CPR=通气(圣经时代),Isis:口对口通气复苏丈夫(古埃及)Elijah:复苏小孩的故事200 B.CA.D 500,Hebrew人使用口对鼻通气复苏新生儿A.D 175,希腊人Galen首次描述了风箱通气机制,2024/1/4,4,Elijah将自己压在小孩身上三次后使孩子苏醒过来,2024/1/4,5,风箱通气,公元175 年出现的风箱通气,指出风箱通气可引起肺扩张,2024/1/4,6,CPR=通气+按压(18世纪),“酒桶”复苏和“马背”复苏1858年,匈牙利人Janos Balassa胸外按压复
2、苏了一名因结核喉水肿而窒息的18岁女性1883年,德国人Franz Koenig在外科教科书首次描述了胸外按压,2024/1/4,7,酒桶复苏,酒桶滚动时,淹溺者的胸部被动的受压和舒张而引起通气,同时也巧合地产生胸部按压,2024/1/4,8,马背复苏,患者俯趴在马背上,在马跑动时,患者的胸部得到周期性的按压,2024/1/4,9,电除颤时代(1960s之前),1899,Prevost和Battelli发现低压交流电可诱发室颤,而高压交流电能终止室颤1940,Wiggers用动物实验证实交流电可除颤1947,Claude Beck成功应用于人体1962,Lown等证实直流电比交流电除颤安全,2
3、024/1/4,10,现代心肺复苏(1960s以后),Kouwenhoven、Knickerbocker和Jude心肺复苏假说:“胸外按压不仅能够产生血压而且有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1960年他们明确宣布心肺复苏的措施包括通气、胸外按压和电除颤,2024/1/4,11,心肺复苏会议,1966,首次召开会议,制定CPR标准1973197619851992,AHA会议1993,成立国际心肺复苏联盟(ILCOR)2000 ILCOR 主办第一次大型会议,制定CPR 国际指南,2024/1/4,12,2005年 达拉斯,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治疗推荐意见国际共识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4、2024/1/4,13,急救者的危险性,培训过程中:感染(病毒、口腔炎、气管炎);胸痛,过度通气等CPR过程中:极少不良事件推荐意见:人体模型应使用常用消毒剂消毒,至少在1min干燥后可使用急救者不愿或未经培训口对口呼吸,应鼓励只作胸外按压的CPR,2024/1/4,14,心脏性猝死(SCA),美国冠心病死亡约33万人/年北美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约0.55/千人,院外死亡约25万人/年大多数SCA病人病因是心室颤动,2024/1/4,15,心源性猝死者的心律失常,VT62%,心动过缓17%,尖端扭转性室速13%,VF8%,2024/1/4,16,心脏骤停事件的特征,易发时间:白天(818点占3/4
5、)易发地点:家中(约2/3)易发人群:年龄50岁的男性(约3/4)引发原因: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占2/3院前和院内SCA的原因基本相同,2024/1/4,17,呼吸骤停肺部疾病、气道阻塞、溺水、吸入烟雾、中毒、电击伤、窒息、创伤、心肌梗死、电击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 原发性呼吸停止后,心脏仍可在数分钟内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应,大脑及其它脏器也同样可得到数分钟的血供,此时,尚未出现循环停止的征象,2024/1/4,17,心跳骤停-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摸不到搏动-呼吸停止(早期可出现无效的“叹气样”或”抽搐样”呼吸动作-心电图表现:约85%为室颤,余为PEA和心室停搏-瞳孔固定,皮肤发绀,2024/1
6、/4,18,病人无反应 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效呼吸),应开始CPR 急救人员应询问旁观者关于倒地病人生命体征的表现,特别注意“临终呼吸”的识别,并将其作为心搏骤停的标志。出现VF,PEA,心脏停搏的ECG改变,也可确诊为心脏骤停。,2024/1/4,19,心搏骤停1015秒钟,意识丧失。心搏骤停20秒钟,脑电活动呈等电位线。心搏骤停3060秒钟后,呼吸停止。心搏骤停60秒钟后,瞳孔散大。心搏骤停57分钟后,不可逆脑损伤。,19,2024/1/4,20,TIME IS LIFE!,2024/1/4,21,生存链 CPR成功的关键 尽早识别、呼救:启动急救医疗系统 尽早CPR:
7、可使VF的SCA者生存率增加2-3倍 尽早电除颤:CPR+3-5min内的电除颤可生存率49-75 尽早ACLS:尽早由医务人员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2024/1/4,22,核心内容 CPR 三个阶段 ABCD 最初阶段:第一个ABCD 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C 胸外按压 D 体外除颤第二阶段:第二个ABCD A 气管插管 B 正压通气 C 继续CPR D 药物应用第三阶段:第三个ABCD A 气道控制 B 高浓给氧 C 体征评估 D 鉴别预后,2024/1/4,23,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阶段 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8、 life support,ALS)持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2024/1/4,24,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C 胸外按压 D 体外除颤,2024/1/4,25,A(Assessment+Airway)判断意识和开放气道 1、判断有无意识(10秒)摇动肩部,呼唤名字,,2024/1/4,26,2、呼救若确定无意识,立即呼救!同时,拨打120/999注意:告知Who 何人 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at 何事 Why 何因 How 如何,2024/1/4,27,3、放置体位身
9、体必须整体转动,仰卧于地面或硬板上,头、颈、躯干呈直线,双手放于躯干两侧,解开衣物、领带等,2024/1/4,28,4、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颏法压前额头后仰+托下颌颈伸直+张口=通畅气道、清除口腔异物、假牙等(带手套),2024/1/4,29,2024/1/4,30,2005指南不推荐,B:抬举下颌,A:仰头举颏,2024/1/4,31,清除口腔异物,2024/1/4,32,B(Breathing)人工呼吸1、判断有无呼吸(5秒)在开通气道的前提下 眼看:胸廓起伏 面感:有无气流 耳听:有无气流的声音 2、若确定无呼吸,立即实施人工呼吸,2024/1/4,33,口对口人工呼吸 捏闭鼻孔、口对口、
10、自然吸气、适力吹入 海平面,吸入的空气中氧含量为 21%,呼出气中氧含量约为16-18%。吹气时潮气量较正常大(正常的1-2倍,600800ml),即可使患者的PaO2保持在 75 mmHg左右,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可提供机体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氧。,2024/1/4,34,口对口人工呼吸术(2005指南要求事项)首次吹气二口、时间应各 2秒 以上,以后每次 人工呼吸时间 1s,避免强力快速吹/大潮气量;(2000指南:迅速而强力)每次吹气量500600 ml(6-7ml/kg),胸部起伏+呼气时有气流为原则和有效;(2000指南:8001200 ml)按压30次、吹气2次(302)(200
11、0指南 152)呼吸频率 810次/分,不强调与按压同步,尽量 减少对按压的干扰,2024/1/4,35,口对管人工呼吸,2024/1/4,36,简易呼吸囊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与口对口呼吸比较供氧浓度高,操作简便。尤其是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一、主要装置:由弹性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或气管插管接口和氧气接口等组成。二、辅助装置:面罩、氧气、流量表、氧气连接管。其中氧气储气阀及氧气储气袋必须与外接氧气组合,如未接氧气时应将两项组件取下。,2024/1/4,37,操作程序 11.评估:(1)适应证: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肺
12、通气量明显不足者;呼吸机使用前 或停用呼吸机时。(2)禁忌证:如活动性咯血、心肌梗死、大量胸腔积液等。,2024/1/4,38,操作程序 2 2.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1015L/min(供氧浓度为 40%60%)3.开放气道,清除异物,松解病人衣领,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2024/1/4,39,操作程序 3 4 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使用简易呼吸器,应先将痰液吸净,气囊充气后再应用。5.双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两手捏住呼吸囊中间部分,两拇指相对朝内,四指并拢或略分开,两手用力均匀挤压呼吸囊,待呼吸囊重新膨起后开始下一次挤压
13、,应尽量在病人吸气时挤压呼吸囊。,2024/1/4,40,5.单手挤压呼吸囊的方法:用左手拇、食指固定面罩,并紧压使病人口鼻与面罩紧合,其余三指放在颏下以维持病头呈后仰位。用右手挤压呼吸球,突然放松呼吸球,使呼吸瓣恢复原形,病人呼出气排入大气。重复挤压动作。,2024/1/4,41,2024/1/4,42,2024/1/4,43,操作程序 4 6 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1)一般潮气量 812ml/kg(通常成人400 600ml 的潮气量就足以使胸壁抬起),以通气适中为好,有条件时测定Paco2分压以调节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2)呼吸频率成人为1216次/分。快速挤压气囊时
14、,应注意气囊的频次和患者呼吸频率的协调性。在患者呼气与气囊膨胀复位之间应有足够的时间,以防在患者呼气时挤压气囊。,2024/1/4,44,操作程序 5 6.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I:E等。(3)吸呼时间比成人一般为1:1.52;慢阻肺、ARDS者频率为1214次/分,I:E为1:23,潮气量略少。7.观察及评估病人。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对呼吸器的适应性,胸腹起伏、皮肤颜色、听诊呼吸音、生命体征、氧饱和度。,2024/1/4,45,颈动脉 体表距离心脏最近的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颈动脉血压依次递减 约 10mmHg:即:能触及桡动脉:表明动脉压 能触及股动脉:表明动脉压 能触及颈动脉
15、:表明动脉压 临界:脑动、静脉必须、脑血流(CBF)50%才能维持 和 恢复意识;CBF 20%,可维持存活。,80mmHg 70mmHg 60mmHg,50mmHg 30mmHg40mmHg,2024/1/4,46,2024/1/4,47,2024/1/4,47,2024/1/4,48,自身发生完全性FBAO时,患者可一手握拳,用拳头拇指侧抵住腹部剑突下脐上腹中线部位,另一只手抓紧拳头,用力快速将拳头向上、向内冲击膈肌如果不成功,患者应快速将上腹部抵压在一块坚硬的平面上,如椅背、桌缘、走廊栏杆,然后用力冲击腹部,直到把气道内异物清除为止,2024/1/4,48,2024/1/4,49,49,
16、异物卡喉窒息的急救(Heimlich手法),自救及昏迷者施救的手法,2024/1/4,50,有意识妊娠终末期孕妇或过度肥胖者采用胸部冲击法方法:站在患者身后,把上肢放在患者腋下,将胸部环绕起来。一只拳的拇指则放在胸骨中线,应注意避开剑突和肋骨下缘,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向后冲击,把异物冲击出来如患者失去意识:启动EMS系统,2024/1/4,50,2024/1/4,51,51,2024/1/4,52,胸外心脏按压术,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姿势:伸直上肢,身体重力垂直下压。幅度:45 cm,搏动有效(应可触及颈or股动脉)。频率:100次min;压/通比例=30:2。周期:30次为1周期,双
17、手位置固定。间隔:压、松时间比例为1:1,可产生有效的 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连贯: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每2min 换人。平面:坚实表面,2024/1/4,53,2024/1/4,54,“胸泵学说”,2024/1/4,55,2024/1/4,56,胸外心脏按压术,步骤1:沿肋弓向中间滑移,步骤2:胸骨与剑突交界处向上二横指,2024/1/4,57,步骤3: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步骤4:四指交叉抬起不接触胸壁进行按压,2024/1/4,58,可产升60mmHg-80mmHg的动脉压;舒张压很低,颈动脉平均动脉压很少超过40mmHg;心输出量可能仅是正常心输出量的1/4或1/3(持续延长CPR会减少)
18、;100次/分钟,最满意程度的前向血流。,2024/1/4,58,2024/1/4,59,2024/1/4,59,2024/1/4,60,无论单人或双人,按压/通气比例为30:2。目的:简化教学和不间断按压;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急救者应“用力按压、快速按压”(每分钟100次的速率),保证胸廓充分弹回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可考虑先行约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EMS抵达反应时间超过4到5min时,2024/1/4,60,2024/1/4,61,电击后不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而是立即继续胸外按压,心跳检查应在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后进行;推荐
19、所有的急救措施,包括气管插管或喉部面罩气道、静脉给药以及对患者重新评价时,均应保证胸外按压间隔最短化。推荐无脉性心脏骤停治疗期间应限制对脉搏的检查;VF/无脉性VT治疗时,推荐电击1次后而非电击3次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新式除颤器首次电击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如果首次的电击失败,给予胸外按压可以改善心肌氧供和血供,使得随后进行的电击更可能除颤成功,2024/1/4,61,2024/1/4,62,胸外按压有效的指标周围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摸到搏动,肱动脉血压在8Kpa(60mmHg)左右;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扩大瞳孔再度缩小,眼睫毛反射恢复;肌张力好,患者挣扎;呼吸改善或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PPT 精品 PPT 北京大学 人民医院 急诊科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