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学】中医妇科学.ppt
《【妇科学】中医妇科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科学】中医妇科学.ppt(6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1/4,1,中医妇科学,2024/1/4,2,一、概述二、各论三、常用中成药在妇科临床的运用,2024/1/4,3,一、概述,1、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定义: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范围: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大法;论治经、带、胎、产、杂病,2024/1/4,4,2、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
2、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2024/1/4,5,生理特点示意图,2024/1/4,6,病理特点示意图,2024/1/4,7,3、妇科病的诊断要点 四 诊 问诊 望诊 闻诊 切诊“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应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更添片语告儿科,麻豆惊疳须占验。(医学入门)辨证要点 脏腑辨证 气血辨证,2024/1/4,8,四、妇科病的治疗原则 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和胃、调理气血诸法是妇科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此外,还可以配合外治法,提高疗效。,2024/
3、1/4,9,二、各论,月经病 定义:凡月经的周期、经期和经量发生异常,以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称为“月经病”。机理: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辨证:月经的期、量、色、质及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同时结合全身证候进行综合分析。首辨他病、经病的不同 次辨标本缓急的不同 再辨月经周期各阶段的不同及各年龄妇女生理特点的不同 治则:治本以调经。,2024/1/4,10,痛经,定义: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分类: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一般月经初潮后即有,多见于未婚女子。继发性痛经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
4、质性病变。多见于育龄期妇女。,2024/1/4,11,病因病机(一)实证:主要是“不通则痛”,其所以不通者 1、气滞血瘀 2、寒凝血瘀 3、湿热蕴结(二)虚证:主要是胞脉失养,“不荣则痛”1、肾气亏损 2、气血虚弱,2024/1/4,12,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在于对“痛”与“经血”的分析 1、从疼痛的性质、程度上分析 2、从疼痛发生的时间上分析 3、从疼痛发生的部位上分析 4、从妇科特征上分析 治疗:首先是止痛,属急则治标的范围。,2024/1/4,13,(一)实证 1、气滞血瘀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5、。治则: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方药:(1)膈下逐瘀汤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2)加味乌药汤 乌药、香附、木香、延胡索、砂仁、甘草加减:疼痛剧烈可加镇静之品,勾藤、合欢皮、琥珀,2024/1/4,14,2、寒凝血瘀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治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方药:温经汤 人参、当归、川芎、白芍、肉桂、莪术、丹皮、甘草、牛膝加减:可加用延胡索、小茴香、巴戟天等,疼痛较重,可加用虫类药,蜈蚣等。,2024/1/4,15,3、湿热蕴结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
6、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川芎、白芍、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加减:疼痛剧烈,白芍改赤芍,加川楝子等理气药。,2024/1/4,16,(二)虚证1、肾气亏损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则:补肾填精,养血止痛。方药:调肝汤 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药、阿胶。加减:腰骶痛剧者,可加杜仲、狗脊,2024/1/4,17,2、气血虚弱主要证候:
7、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弱。治则:补气养血,和中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 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2024/1/4,18,崩漏,定义: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前者称为“崩中”,后者称为“漏下”。若经期延长达2周以上者,属崩漏范畴。崩漏的关系:崩与漏出血状况不同,病势缓急不同,发病机理一致,常交替出现,或互相转化。发病特点:(1)好发于青春期、更年期(2)发病前常有闭经、月经愆期等,2024/1/4,19,病因病机,脾虚,肾虚,血热,血瘀,冲任不固,热伤冲任,瘀阻冲任,
8、子宫藏泻失常,发为崩漏,2024/1/4,20,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首辨出血期还是止血后:出血期多见标证或虚实夹杂证;血止后常显本证或虚证。2.再辨寒、热、虚、实:虚者多脾虚、肾虚;实者多血热、血瘀。经血非时暴下,量多势急,继而淋沥不止,色鲜红或深红,质偏稠者,多属热证;经血非时暴下或淋沥不尽,色淡质稀,多属虚证;经血非时而至,时崩时闭,时出时止,时多时少,色紫黯有块或伴腹痛者,多属血瘀;经血暴崩不止,或久崩久漏,色淡黯,质稀,多属寒证。,2024/1/4,21,辨证论治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女科经纶引方约之语:“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复其旧”。塞流:即止血防
9、脱!暴崩之际,急则治其标。澄源:即澄清本源的意思,就是求因,是治疗崩漏的重要一环。用于出血缓减后的辨证论治。切忌不问原由,一味(收敛炭涩)止血,致犯虚虚实实之戒。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疗效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调整周期及促排卵。治法或补肾,或扶脾,或疏肝,或益气养血。,2024/1/4,22,1.脾虚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沥日久不尽,血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神疲气短,面浮肢肿,小腹空坠,四肢不温,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治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方药:固冲汤 黄芪 白术 煅龙骨 煅牡蛎 海螵蛸 白芍 五倍子 山萸肉 茜草根 棕榈炭,2024/1/4
10、,23,2、肾虚型(1)肾阴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止,色鲜红,质稍稠;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药:左归丸 去牛膝 加旱莲草、地榆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菟丝子 鹿角胶牛膝 龟甲胶,2024/1/4,24,(2)肾阳虚证主要证候: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色晦黯,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方药:大补元煎 加艾叶炭、鹿角胶 人参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枸杞子 杜仲 当归 炙甘草,2024/1/4,25,3、血热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
11、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便结溺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清热固经汤 黄芩 焦栀子 生地 地榆 地骨皮 生藕节 阿胶 陈棕炭 龟甲 牡蛎 生甘草,2024/1/4,26,4、血瘀型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或淋沥不断,经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边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治则: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药:逐瘀止崩汤 当归 川芎 三七 没药 五灵脂 丹皮炭 炒丹参 炒艾叶 阿胶 龙骨 牡蛎 乌贼骨,2024/1/4,27,带下病,定义: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分
12、类: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带下妇科疾病的统称。狭义带下又分生理带下和病理带下:生理带下阴道内少量白色或无色透明无臭的粘性液体。病理带下如本章所述带下病范畴,2024/1/4,28,病因病机:多数医家认为“湿”为带下病的主因 傅青主女科曰:“夫带下俱是湿证。”湿邪内湿:脾虚失运 水湿内生,肾阳虚衰 气化失常 水湿内停,肝郁侮脾 肝火夹脾湿下注 外湿:久居湿地,涉水淋雨感受湿邪;不洁性生活,2024/1/4,29,诊断要点:1)病史(1)注意患者的年龄、职业、病程、配偶或性伴侣情况。(2)经期产后不节史,性生活不洁史。(3)妇科手术史,术后感染史。2)临床表现(1)带下情况:量增多 色白、黄、
13、赤、赤白、脓样、杂色(浊色)质清稀如水、稠粘如脓、乳酪状、泡沫状 气味无臭、腥臭难闻、恶臭(2)局部症状:阴部瘙痒、灼热、肿胀、疼痛(3)全身症状:脾虚 肾阳虚 阴虚夹湿 湿热下 注 热毒蕴结(4)辨病:妇科检查,2024/1/4,30,辨证论治辨证要点:量:多虚证 时多时少实证 色:白虚证、寒证 黄湿证居多 淡黄虚证 黄绿如脓湿热重证 赤湿热伤络 黑虚损不足质:稀薄虚证 粘稠实证气味:无臭味虚证 气味腥臭寒湿 奇臭热(湿热重证、湿毒内盛)治疗:健脾、升阳、除湿,2024/1/4,31,1、脾阳虚型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无臭气,绵绵不断;神疲倦怠,四肢不温,纳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腻,
14、脉缓弱。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 白术 山药 人参 白芍 苍术 甘草 陈皮 黑芥穗 柴胡 车前子,2024/1/4,32,2、肾阳虚型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白,稀薄如水,淋漓不断;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细。治则:温肾助阳,涩精止带方药:内补丸 鹿茸 菟丝子 潼蒺藜 黄芪 白蒺藜 紫菀茸 肉桂 桑螵蛸 肉苁蓉 制附子,2024/1/4,33,3、阴虚挟湿型主要证候:带下量不甚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或有臭气,阴部干涩不适,或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治则:滋阴益肾,清热祛湿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母 黄柏 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妇科学 妇科 中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7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