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2.ppt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2.ppt(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心脏骤停(cardia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如予及时抢救,则可能逆转而免于死亡。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持续性室速,较少见为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概述,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的、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病人过去有或无心脏病史。病人如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
2、将发生生物学死亡。,心脏性猝死与心脏骤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生物学功能的不可逆转的停止,而后者通过紧急治疗有逆转的可能性。,病因,心脏性猝死主要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约占80%,其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心肌病:约占5-15%,是冠心病易患年龄前猝死的主要原因。其他: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病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炎症,夹层,心肌桥等。,病理生理,心脏猝死,冠状动脉血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自主神经张力改变AMI/OMI心室肌肥厚心肌病变结构性心电异常大面积肺梗死心脏破裂流入/出道梗阻心包填塞,致
3、命性快速心律失常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心室停顿无脉性电活动(电-机械分离),此三种临床事件为常见的非心律失常性心性猝死,临床表现,心脏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期:前驱期 终末事件开始 心脏骤停 生物学死亡,1.前驱期 病人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心绞痛、气促、疲乏及心悸等非特异症状,但亦可无前驱表现。,2.终末事件开始,指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心脏性猝死所定义的1小时,实质上指终末事件期的时间在1小时内。临床表现: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或眩晕、异位搏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则绝大部分为心源性。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3.心
4、脏骤停期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临床表现: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呈叹气样,以至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瞳孔散大,可有尿便失禁;心音消失。,4.生物学死亡期 从心脏骤停至生物学死亡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心脏骤停如46分钟之内未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则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过渡到生物学死亡。,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的死亡常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其次为继发感染、休克及致命性心律失常复发等。,一识别心脏骤停意识消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心音消失。出现早而可靠的征
5、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这二个主要征象即可确立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处理,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停止3秒钟-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钟-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钟-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大量实践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二、呼救,120,在不延误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Gordon等提出的A、B、C、D、E方案,A(Airway)开通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人工循环D(
6、Drugs)药物的使用以及复苏后期处理E(Electriciry)电击复律术,C ABED,三、初级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活动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一旦确诊,可先试行捶击复律,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段交界处捶击12次,部分病人瞬时复律,无效者不应继续捶击。对室速及心动过速或意识未消失者不宜进行。(现在不主张盲目应用!),三、初级心肺复苏:C(circulation)A(airway)B(breathing)1.胸外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幅度(3-5cm)、按压频率(100次/分)。2.开通气道:仰头抬颏法 3.人工呼吸:有条件进行球囊辅
7、助呼吸、气管内插管。无论单人还是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通气比例均为30:2。4.除颤:有条件尽早除颤。,识别心脏骤停,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搏动 1、颈动脉位置: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陷处。,初级心肺复苏,胸部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界处定位:用手指触到靠近施救者一侧的胸廓肋缘,手指向中线滑动到剑突部位,取剑突上两横指,另一手掌跟置于两横指上方,置胸骨正中,另一只手叠加之上,手指锁住,交叉抬起。,心肺复苏BLS(CAB),开放气道:去除气道内
8、异物:舌根后坠和异物阻塞是造成气道阻塞最常见原因。开放气道时应先去除气道内异物。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时,可一手按压开下颌,另一手用食指将固体异物钩出,或用指套或手指缠纱布清除口腔中的液体分泌物。仰头-抬颏法 托颌法(外伤时),心肺复苏BLS(CAB),仰头-抬颏法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托颌法将肘部支撑在患者所处的平面上,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用面颊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口对口呼吸。托颌法因其难以掌握和
9、实施,常常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还可能导致脊髓损伤,因而不建议基础救助者采用。,心肺复苏BLS(CAB),人工呼吸:口对口:开放气道捏鼻子口对口“正常”吸气缓慢吹气(1秒以上),胸廓明显抬起,8-10次/分松口、松鼻气体呼出 胸廓回落避免过度通气,心肺复苏BLS(CAB),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心肺复苏BLS(CAB),球囊面罩体位:仰卧,头后仰体位 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1、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 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2、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 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3、用右手挤压气囊挤压球囊的1/22/3,使胸廓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脏 复苏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