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1.ppt
《心肺脑复苏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脑复苏1.ppt(9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心肺脑复苏(CPCR)(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于2006年12月20日逝世,享年72岁。,点钟时候,马季已经没有神志,在时分拨打了急救电话。在现场,急救人员对马季进行了急救,经过医院确认,马季已去世。根据马季以往的病史以及去世时的症状,死因诊断为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内容,概述概念、心肺复苏发展史、病因、生存链CPCR 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延续生命支持(prolonged life support,PLS)
2、(停搏后处理post-cardiac arrest care)终止心肺复苏的指征,概述,心肺复苏是指针对心跳骤停采取的抢救措施。其目的是在于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大脑的功能。,复苏发展简史1956年Zoll首次报道使用胸外电除颤成功1958年Peter Safar提出口对口人工呼吸1960年William Kouwenhoven提出使用心脏胸外按压进行复苏现代CPR的基本框架形成的标志是四大基本技术: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体表电除颤和肾上腺素等药物的应用,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ILCOR)于2000年颁布第一部国际性复苏指
3、南,即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2010年,ILCOR和美国心脏学会(AHA)先后发表了最新的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除心脏本身的病变外,休克、缺氧、严重水电解质平衡和代谢紊乱、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均可引起心跳骤停。可按“6H5T”分析原因,6个“H”,个“”,心跳骤停的心电图类型,心室颤动(VF)无脉搏性室性心动过速(VT),无脉搏电活动(PEA,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心室停顿,依据是否需要电击除颤及电击是否能够有效恢复灌注性心律:可电击性心律:包括VF和无脉搏性VT,发病率最高,抢救成功率也最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早电
4、击除颤和及时有效的CPR 非可电击性心律:指心室停顿和无脉搏性电活动(PEA)。PEA包括假性电机械分离、心室自主节律、心室逸搏节律和除颤后自主节律等,复苏效果极差。,呼吸骤停,原因:气道异物阻塞、溺水、烟雾吸入、喉头水肿、窒息、外伤、脑卒中、雷击及任何原因所致的昏迷均可导致呼吸骤停。呼吸骤停前的呼吸征象包括:潮式呼吸 间停呼吸 叹息呼吸,生存链(survival chain):时间就是生命,15秒 意识丧失30秒 呼吸停止60秒 瞳孔散大固定 4分 糖原氧化代谢停止 5分 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停止 6分 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改变,开始CPR的时间与存活率的关系,4分钟内开始复苏 50%可被
5、救活46分钟内开始复苏 10%可以救活开始复苏6分钟 存活率仅4%开始复苏10分钟 存活可能性极低,生存链(1992年AHA提出,2010年修订),基本生命支持(),BLS阶段是指心搏骤停发生后就地进行的抢救,基本目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人工循环和人工呼吸,为心脑提供最低限度的血流灌注和氧供。BLS大多在没有任何设备的情况下进行,即徒手心肺复苏。,判断、启动EMSSCirculation 循环支持Airway 开放气道Breathe 人工呼吸,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判断意识消失的方法是拍打或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唤。,判断有无呼吸方法:用眼睛观察胸廓有无隆起的同时,施救者
6、将自己的耳面部靠近患者口鼻,感觉和倾听有无气息。判断不应超过秒。判断有无心跳 徒手判断心跳停止的方法是触颈总动脉搏动,首先用食指和中指触摸到甲状软骨,向外侧滑到甲状旁沟即可。也应在秒内完成。,一看二听,三感觉,2010年指南取消了既往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强调在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之后立即开始复苏步骤。专业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秒;若秒钟内不能确定存在脉搏与否,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患者心肺骤停时的表现,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启动EMSS(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呼叫120或通知上级医生。呼要除颤仪,准
7、备气管插管。立即开始CPR 复苏体位:病人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平卧于硬地或下垫复苏板,避免搬动病人,胸外按压(),机制心泵学说,“心泵机制”,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放松压迫后,心室舒张,血液回心,胸泵学说,近年临床观察证明:人体循环的动力不单是心泵机制,主要还是来自胸腔内压增减的变化。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位置按压的正确位置,关系到复苏的效果,手掌根部应放在胸骨下半部,确定方法:,方法双手的手掌重叠,双上肢伸直,垂直向下用力
8、。急救人员每min轮换按压,以保持精力充沛,姿势正确,提高复苏效果。,幅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cm,以可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有效。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无论单人或双人)按压通气比:30:2(专业急救人员对婴儿及青春期前儿童进行双人CPR时,可15:2)按压:放松比:,注意:按压用力点为手掌的掌根部,手掌其余部位不能贴在患者胸壁上。按压过程中掌根部不能离开患者胸壁每次按压前必须重新确定按压位置,注意:保证按压深度为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时按下与松开时间相同严禁冲击性按压,按压心脏有效的表现:大动脉能触摸到搏动;可测到血压,收缩8.0Kpa(60mmHg);紫绀的口唇渐转为红润;散大的瞳孔
9、开始缩小,甚至出现自主呼吸。,胸外按压的并发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胸骨肋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破裂.,胸外心脏按压的禁忌证,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胸内心脏按压,胸内心脏按压,胸内心脏按压的效果较优,其心排血量可达正常的4060%。脑血流量可达正常的60%以上,心肌血流量达正常的50%以上。(胸外心脏按压时,脑血流量为0 30%,心肌血流量是正常的3 4%)。胸内心脏按压时,可以直接观察心脏情况,确定心肌张力,便于心内注药和电击除颤。,适应证及时机,经标准CPR1015分钟(有人建议3 5分
10、钟)无效者。适用于医院内包括手术室、各种监护室、急诊室的心肺复苏。严重的胸部外伤伤员的心肺复苏,应把胸内心脏按压法作为首选,因为只有开胸才能救治可能有的心包填塞及内出血或张力性气胸,甚至胸内大血管的出血。,在手术中发生的心跳停止,尤其是已经开胸者。另外,腹内大出血一时不易控制者,在膈肌上临时阻断主动脉行胸内心脏按压法是救急的有效措施。胸廓或脊柱畸形伴心脏移位者。多次胸外除颤无效的顽固室颤。,开胸心内按压的步骤和方法,切口选择在心脏术后或胸壁已有前或前外切口的患者,可由原切口进入胸腔。在其他病人,可选择左第4或第5肋间前外切口进入。心脏按压进入胸腔后,首先挤压心脏,以建立循环。除非有心包填塞,一
11、般不先忙于切开心包,以免延长停搏时间,挤压23min后,如无效,再于左膈神经前方1cm处纵行切开心包,再行心脏挤压,开胸心脏按压方法,单手挤压法以右手握住心脏,4指放在左室后方。拇指放在右室前方。双手挤压法左手4指置于右室前方,右手4指置于左室后方,右方拇指置于左手指之上以加强挤压力量。单手推压法若用左前外切口,可把右手置于心脏后方,将之推向胸骨背侧,进行挤压。,开放气道(),气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为舌后坠,所以要使呼吸道畅通,关键是解除舌肌对呼吸道的堵塞。,开放气道方法,压额举颏法(仰头抬颏法),下颌前推法(托颌法)(适用于怀疑有颈椎损伤时),(下颌骨与地平线成直角),人工呼吸():生命之吻,
12、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注意:必须保持气道开放及通畅必须看到胸廓起伏吹气、放气时间相同不必深吸气再吹气,正常呼吸即可,单人使用球囊面罩通气,双人使用球囊面罩通气,口对面罩人工呼吸,注意:必须保持气道开放及通畅面罩紧贴面部,不能漏气必须看到胸廓明显起伏按压、松开皮囊时间相同潮气量在500600ml。只做人工通气时频率为810次/分,人工呼吸并发症,胃胀气:最常见,是因为通气量过度和快速气流率导致的处理:保持气道开放,限制通气量到胸廓适当抬高的程度。按压环状软骨,但不推荐。,无论采取何种通气方式,均要求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单人施救者应首先进行次胸外按压,然后开放患者气道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肺脑 复苏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