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痞满(已完成)精要.ppt
《中医内科学——痞满(已完成)精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痞满(已完成)精要.ppt(4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痞 满,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概述】,一、定义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二、文献摘要,(一)病名:首见于伤寒论(二)临床表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否候:“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 胀满,闭塞不通。”(三)病因病机:1.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嗔满闭塞。”2.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3.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 不利,心痛否满。”(四)临床治疗:景岳全书痞满指出:“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 者,虚痞也。
2、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 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三、范围,西医学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若以上腹胀满不舒为主症时,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病因病机】,一、病因,1.感受外邪 2.内伤饮食 3.情志失调,二、病机,治疗不得法 滥施攻里泻下 脾胃受损外邪侵袭肌表 表邪入里,结于心下 暴饮暴食 恣食生冷 食滞中阻 过 食肥甘 水湿不化 脾失健运 痰湿阻滞 中焦气机不利 胃痞 酿生痰浊 升降失司 多思则气结 暴怒则气逆 情志失和 悲忧则气郁 惊恐则气乱,三、病机小结,(一)、病位及涉及脏腑 痞满
3、的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二)、病机关键 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三)、病性 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实:实邪内阻(食积、痰湿、外邪、气滞留),虚:脾胃虚弱(气虚或阴),【诊查要点】,一、诊断依据:1.主症:胃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 之不痛,望无胀形。2.起病及病程: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 作,病程漫长。3.诱发因素: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二、病症鉴别:,1.痞满与胃痛,2.痞满与鼓胀,3.痞满与胸痹,4.痞满与结胸,三、相关检查,1.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2.病理:3.X线钡餐:4.胃肠动力检测:5.幽门螺旋杆菌:6.B超、CT检查:,可诊断慢性胃炎并排除溃疡病
4、、胃肿瘤等,三、相关检查,1.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2.病理:3.X线钡餐:4.胃肠动力检测:5.幽门螺旋杆菌:6.B超、CT检查:,组织活检可确定慢性胃炎的类型以及是否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三、相关检查,1.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2.病理:3.X线钡餐:4.胃肠动力检测:5.幽门螺旋杆菌:6.B超、CT检查:,可以协助诊断慢性胃炎、胃下垂等,三、相关检查,1.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2.病理:3.X线钡餐:4.胃肠动力检测:5.幽门螺旋杆菌:6.B超、CT检查:,(如胃肠测压、胃排空试验、胃电图等)可协助诊断胃动力障碍、紊乱等,三、相关检查,1.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2.病理:3.X线钡餐:4.胃肠
5、动力检测:5.幽门螺旋杆菌:6.B超、CT检查:,相关检测可查是否为HP感染,三、相关检查,1.电子胃镜或纤维胃镜:2.病理:3.X线钡餐:4.胃肠动力检测:5.幽门螺旋杆菌:6.B超、CT检查:,可鉴别肝胆疾病及腹水等,【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2.辨寒热:,痞满绵绵,得热则减,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饮,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涩者属寒。而痞满势急,口渴喜冷,舌红苔黄,脉数者为热。,二、治疗原则,治疗总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虚实分治,扶正重在健脾益胃,补中益气,或养阴益胃。祛邪分别施以消食导滞、除湿化痰、理气解郁、清热祛湿等法。,三、证治分类,(一)实痞 1.饮食内停
6、证症状: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常用药:加减:,主症:脘腹痞闷而胀,进食尤甚,拒按,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兼症:大便不调,矢气频作,味臭如败卵;舌脉:舌苔厚腻,脉滑。饮食停滞,胃腑失和,气机壅塞 消食和胃,行气消痞 保和丸加减,2.痰湿内阻证,症状: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常用药:加减:,主症:脘腹痞塞不舒,胸膈满闷;兼症:头晕目眩,身重困倦,呕恶纳呆,口 淡不渴,小便不利;舌脉:舌苔白厚腻,脉沉滑。痰浊阻滞,脾失健运,气机不和 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二陈平胃汤加减,3.湿热阻胃证,症状: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常用药:加减:,主症: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兼症:口苦,纳少;舌
7、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湿热内蕴,困阻脾胃,气机不利 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泻心汤合连朴饮加减,4.肝胃不和证,症状: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常用药:加减:,主症:脘腹痞闷,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善太息,呕恶嗳气;兼症:吐苦水,大便不爽;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肝气犯胃,胃气郁滞 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越鞠丸合枳术丸加减,(二)虚痞 1.脾胃虚弱证,症状: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常用药:加减:,主症:脘腹满闷,时轻时重,喜温喜按;兼症: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 声低微;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升降失司 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补中益气汤加减,2.胃阴不足证,症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痞满 完成 精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