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1.ppt
《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1.ppt(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中医体质辨识专家王琦教授,王琦(1943),男,江苏高邮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学科带头人。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五百名著名老中医之一,中国医师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国际中医体质研究会主席。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是国家攻关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大奖。,什么是体质?,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2、,中医养生,养生:保养生命,健康为本中医养生的优势:传统容易理解接受 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 方法多样任君选择 疗效明显有五千年的历史、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中医养生的特点,天人相应:顺应四时变化;遵循生物节律;顺从地理环境;适应社会环境。形神合一:形是神之宅;神是形之用;形神共养,养神为先。动静互涵: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互济,因人而异。和谐平衡:和谐平衡是养生的核心目标。正气为本:“正气”,是指人体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及康复的能力。“邪气”则泛指损害人体正气的一切致病因素。,中医九种体质分类,九种体质基本特征及养生要点,亿万人群,人有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体质平和,是“形神合一”,气血平和,是人
3、与环境和谐。体质偏颇,是“貌合神离”,气血失调,是人与环境失和。,平和质,【体质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味觉正常,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社会适应良好,在交往中有自信和安全感,与人友好相处【体质体征】形体均匀,体重适中,神态平和,皮肤光泽洁净 耐寒耐热,自稳性强,平和质,【养生原则】顺其自然,平补阴阳。【养生方法】平衡 饮食规律不偏食,二便排泄正常。稳定 体重适中波动不大,情绪稳定不偏激。畅通 气血经络畅通,五脏和谐。,阳虚质,【体质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小便清长,尤以夜尿多,常腹泻,多有五更泻。睡眠轻,
4、易出汗,毛发易落,黑眼圈,口唇发暗。脚跟腰膝冷痛,女性白带清稀量多。上热下寒:面生痤疮,口臭,牙痛,烦躁,夜尿多,便烂,腰腿冷痛,白带清稀。【主要特征】阳虚恶寒,耐夏不耐冬,阳虚质,【体质偏颇机理】肾阳虚为主,兼脾肾阳虚。【体质偏颇原因】先天禀赋父母阳虚体质,婚育年龄太 大,孕期过食寒凉。后天不节服药、贪凉。【患病倾向】易患肥胖、痹症(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骨质疏松。女性痛经、闭经、宫寒不孕等。,阳虚质,【养生原则】补养阳气饮食调养: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狗肉、鳝鱼、韭菜、生姜、蒜、芥末、葱、花椒、胡椒等甘温之品。果品类:荔枝、榴莲、樱桃、龙眼肉、板栗、大枣、核桃、腰果、松子等。少
5、食黄瓜、柿子、冬瓜、藕、莴苣、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推荐食疗:当归生姜羊肉汤、太子参鞭(牛鞭)打猴头菇,阳虚质,生活起居:居住环境应空气流通,秋冬注意保暖。夏季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可在自然环境下纳凉,但不要睡在穿风的过道上及露天空旷之处。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部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保持足够的睡眠。,保暖:“春捂”、“捂下”、“护膝”。不熬夜:“子时不寐”最伤阳气。,阳虚质,体育锻炼: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雾、大雪及空气污染
6、的环境中锻炼。自行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阳虚质,情志调摄:多与别人交谈沟通。对待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要从正反两面分析,及时消除情绪中消极因素。平时可听一些激扬、高亢、豪迈的音乐以调动情绪,防止悲忧和惊恐。,气虚质,【体质表现】说话语声低,多肌肉不健壮,面色偏黄或白,常出虚汗,食欲不佳,倦怠乏力,时有头晕健忘。大便不成形,便后仍觉未尽,小便偏多。大病久病之后、用脑过度、劳累过度易形成气虚体质。【主要特征】气虚乏力,不能运化、提升、固摄,不耐风寒。【患病倾向】易患感冒、疲劳综合症、贫血、胃下垂、重症肌无力等病症的倾向。女性易出现子宫脱垂、流产等倾向。
7、,气虚质,气虚其实就是气的功能长期低下的一种状态。“劳则气耗”,气是一种能量,无时无刻发挥它的生理功能。消耗太过,又没有及时补充,能量则越来越少。“久卧伤气”。成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如家族成员多数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年老气衰等。,气虚质,【养生原则】补气健脾 气虚体质人的纠偏方法,以“补”为主。但多有脾胃虚弱不健,只宜“平补”,不宜“厚补”,若妄用滋腻补品,往往消化不良,无法吸收。因此气虚体质人的养生原则应为平补益气。常用补气中药:人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zhu)、山药、大枣等。,气虚质,饮食调理:平时可适当多吃的食物:粳
8、米、小米、黄米、大麦、黄豆、扁豆、蚕豆、豌豆、土豆、白薯、山药、胡萝卜、香菇、鲫鱼、鹌鹑、鹅肉、鸽肉、羊心、羊肚、莲子、菱角、蘑菇、芡实、红薯、栗子、人参、黄鳝、虾等。尽量少吃:荞麦、柚子、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推荐食疗:小米山药粥、黄芪汽锅鸡块汤,气虚质,生活起居:起居宜有规律,夏季应适当午睡,保持充足的睡眠。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出汗受风。不要过于劳作,以免伤正气。,气虚质,体育锻炼: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公园、广场、庭院、湖畔、河边、山坡等空气清新之处散步、打太极拳、做操等,并持之以恒。平时自行按摩足三里穴。不宜做大负荷运动和出汗运动,忌用猛力和做长久憋气的
9、动作。情志调摄: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多与别人交谈、沟通。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痰湿质,所谓痰湿质是指体内由于水液内停而致痰湿凝聚,以粘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体质表现】此类人群大多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平素汗多而黏腻,手足心潮湿多汗,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不轻松,面部经常有油腻感,嘴里常有黏黏的或甜腻的感觉,平时痰多。大便或秘或稀,不畅快。,痰湿质,【主要特征】粘滞重浊,不耐梅雨潮湿【患病倾向】有易于患糖尿病、中风、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倾向。,痰湿质,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成因:先天遗传,或后天过食肥甘,痰湿质,【养生原则】健脾化湿饮食调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体质 辨识 养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