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二章医院感染.ppt
《第一、第二章医院感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第二章医院感染.ppt(5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Nosocomi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第五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是医院医疗安全及医院生存发展的需要。,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包括感染的获得或发生是在医院内(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有或已潜伏的感染。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的感染。,医院内感染概念(nosocomial infections),住院期间感染 住院期间发生,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
2、发生,入院前处于潜伏期,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出院后?,人院时不存在、也非处于潜伏期,住院期间,入院前(时),医院内感染的危害性?,2013年1月28日,接到群众举报,多名患者在东港市社保门诊部接受静脉曲张治疗后,疑似感染丙肝病毒。经调查,先后有120人在该门诊接受过治疗,这120人全部进行了血样样本检测,检出感染丙肝病毒99人。东港卫生局调查发现该门诊部一个针头多名患者使用,是导致集体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主治医生薛峰为社保门诊部外聘人员,承包之后,违 反“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的操作要求.经调查认定,这次事件是由于非法承包科室、违法发布虚假 医疗广告、违规治疗静脉曲张造成的聚集型、多源性
3、、医源性丙肝肝炎病毒感染事件。,案例1,潮阳事件,2009年10月9日至12月27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某卫生院的38名剖官产患者中,共有18名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经调查,该事件是由于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导致的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该院在院内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原因:该院手术器械等清洗不彻底,存有血迹。手术用刀片、剪刀、缝合针和换药用剪刀等用戊二醛浸泡,不能达到灭菌效果,对部分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灭菌效果未实施有效监测,手术用的外科手消毒剂不达标;忽视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淡薄,防控知识欠缺。,案例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八例患儿死
4、亡2008年9月3日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至15日期间发生DIC相继死亡。专家调查认为: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调查中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瞒报医院感染事件,医院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起感染和死亡病例,医院未予报告,存在瞒报重大医院感染事件事实;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案例3,宿州眼球事件,2005年12月11日,宿州市立医院,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感染情况
5、,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案例4,手术间进行了一例中耳炎手术,患者排出大量含绿脓杆菌的脓性分泌物,之后于上午10点,在这间手术间进行了眼科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多,十位病人全部做完手术。下午开始出现感染,我国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SRAS)2003年2月首次发现于广东后波及香港以及越南的河内等地,并迅速蔓延到世界 27 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5月18日12时,全国内地共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病例4698例,其中医务人员917例,治愈出院1529例,死亡224例。在SARS防控中17名医务人员以身殉职。全球发现了“SARS”病例8422例,死亡916人。发病波及32个国家
6、和地区,疫情扩及全球。,案例5,2003年上半年,医务人员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一批白衣战士为救治患者,遭到病魔无情侵袭,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发病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扩及全球。,SARS,“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根据WHO 2003年8月7日的公布,全球发现了“SARS”病例8422例,死亡916人。发病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疫情扩及全球。,(二)医院感染管理是当今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大课题。(1)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延长住院日、降低床位周转率,使医院运转效率降低。(2)医院感染严重威胁住院病
7、人的身心健康和预后,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给社会安定和卫生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3)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桎梏,如器官移植及一些高难手术,往往由于难以控制的医院感染而失败。,背 景,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医院内感有没有办法控制?,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措施:,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 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这些措施跟医护工作密切相关,贯穿医护工作全过程。,是指病原体来自于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一、医院内感染的分类,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across infections),2.内
8、源性感染(endogenous nosocomial infection)(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s),是指患者自身携带的感染源侵袭而发生的感染。,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空气、水(间接感染),其他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病人,通过物品传播给人体(间接感染),病人 医务工作者 病人(直接感染),病人 病人(直接感染),1.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源体外,交叉感染 其他病人、病原携带者(医务工作者及探视者)医源性感染:未彻底消毒灭菌或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和药品环境感染:医院环境,通过加强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等控制措施,可以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外源性感染
9、,因此又称为可预防性感染。,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肠道大肠杆菌,皮肤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口鼻咽腔葡萄球菌、链球菌,尿道白色葡萄球菌,阴道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白念珠菌,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外耳道葡萄球菌,2.内源性感染,机会性感染,2.内源性感染,2.菌群失调:指正常微生物菌群发生定量或者定性的异常变化。如使用抗生素后,往往抑制了这一部分细菌,却又促进了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1.定位转移:指正常菌群的移位,比如由内膜的表层转至中层或下层,在各种脏器和组织之间的转移,由下消化道向上消化道转移等。,出口,二、医院内感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感染链),入口,易感宿主,感染源感
10、染的来源,传播途径,特点:(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同时存在,相互联系构成感染链时才发生感染,医院内感染必备三个基本条件之一,感染源,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 已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病原携带者也是另一主要的感染源。已感染的患者:体内排出的微生物毒力较强,具有耐药性,易在其它病人体内定植。病原携带者:不知道已患病的感染前驱期病人,健康的病源携带者,属于危险人群。,埃博拉病毒的传染源,在血液中检测到HIV抗体,被确定为HIV阳性。但这并不是被确定为艾滋病。当CD4数低于200/ml时,被确定为艾滋病病人。,在感染的早期,可能检测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第二 医院 感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2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