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常规.ppt
《手足口病诊疗常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足口病诊疗常规.ppt(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14年修订版),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所致心肺功能衰竭。,一、诊断标准,(一)临床诊断及分期,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
2、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 痊愈,病程多在一周内,预后良好。,(一)临床诊断及分期,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病例在病程1-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如精神 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 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体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消失或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特殊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脑干或脊髓灰质的损害)。,(一)临床诊断及分期,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3、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一)临床诊断及分期,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3岁为主。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有的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一)临床诊断及分期,第5期(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4、状。,(二)危重症病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1.频繁抽搐、昏迷、脑疝。2.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3.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三)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者。,二、各期处理原则,第1期,无须住院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门诊医生要告知患儿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出现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应当立即就诊。,第2期,收住普通病房,治疗一定要及时,一旦诊断,立即用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高压;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对持续高热、有脊髓受累表现或病情进展较快的病例
5、可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及四肢皮肤温度变化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尤其是3岁以内、病程5天以内的病例。,第2期,(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液体入量(60-80ml/kg.d)(包括进食量或鼻饲量)。甘露醇0.51.0g/kg次,每28小时一次,2030 分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2)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3)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少数病情严重、进展快者可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甲强龙15-3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手足 诊疗 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4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