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炎的管理.ppt
《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炎的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炎的管理.ppt(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炎的管理,临床护士每天要进行大量的静脉输液工作,我国80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 我国每人每年静脉输注8瓶液体 85护士75工作时间用于输液操作,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多的技术操作,主要内容,静脉炎的概念静脉炎的分类引起静脉炎的常见因素及预防静脉炎的静脉炎的临床症状静脉炎的处理新型敷料治疗静脉炎的方法,静脉炎定义,静脉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并发症,由于静脉内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的局部静脉化学性反应。,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药物因素、机械因素、微粒污染及物理因素等均可引起静脉炎。,(一)、静脉
2、炎,静脉炎实施细则,静脉炎的衡量应是标准化的,并用于记录静脉炎;根据患者表现出的最严重症状对静脉炎进行分级 级别 临床标准 0 没有症状 1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 大于2.5厘米,有脓液流出,静脉炎的种类,化学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导致静脉硬化、渗漏和血栓形成相关因素:pH值渗透压血液稀释不充足: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导管留置时间
3、过长消毒剂未干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PH值,血液PH值为7.35-7.45pH6.0-8.0:内膜刺激小pH 8.0为碱性:使内膜粗糙,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加 pH9.0为强碱性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PH值(常用药物的pH值),氨苄青霉素 10.0 磺胺合剂 10.0 环丙沙星 3.3-4.6 地伦丁 10-12 多巴酚丁胺 2.5 多巴胺 2.5-4.强力霉素 1.8 吗啡 2.0-6.0 非那根即异丙嗪 4.0 钾 4.0 托普霉素 3.0 万古霉素 2.5-4.5,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285mOsm/L是等渗标准线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
4、子的移动低渗溶液:340mOsm/L如10%葡萄糖,渗透压,渗透压,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高度危险 600mOsm/L中度危险 400-600mOsm/L低度危险 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渗透压(常用药物的渗透压),阿霉素 280 5-FU 650 环磷酰胺 352 长春新碱 610 3%氯化钠 1030 TPN 1400 甘露醇 1098 5%碳酸氢钠 1190 50%葡萄糖 2526,血液稀释不足,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手背及前臂静脉:95ml/分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分锁骨下静脉:1-1.5L/分上腔静脉:2
5、-2.5L/分,化学性静脉炎,预防输注高渗溶液时应选择最大的和最合适的静脉首先考虑中心静脉如可能,应在高渗溶液后注入等渗溶液以减少高渗溶液对静脉壁的刺激,化学性静脉炎,预防输注高渗溶液时应选择最大的和最合适的静脉首先考虑中心静脉如可能,应在高渗溶液后注入等渗溶液以减少高渗溶液对静脉壁的刺激,机械性静脉炎,原因:物理刺激所致相关因素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导管在关节部位、过度或不合适的活动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料或延长管时引起导管移动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静脉送管时绷皮技术不好,送导管速度过快微粒物质:棉花、沉淀物、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 物质,机械性静脉炎,症状:穿刺点及静脉出现红
6、,痛处理:停止在此处静脉输液,局部热敷预防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避开关节部位穿刺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必要时可使用手臂固定托或其它固定辅助工具,细菌性静脉炎,原因:感染所致相关因素操作者洗手不彻底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口消毒)皮肤消毒/消毒剂使用不良;污染溶液(包装破损、效期)非密闭式固定,敷料污染潮湿剃毛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多次穿刺,细菌性静脉炎,症状穿刺静脉出现红,肿,痛,静脉变硬.有时可见分泌物,严重可至发热,发展成导管性感染处理停止在此静脉输液.局部冷或热敷涂抗生素油膏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肢体抬高,必要时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性静脉炎,预防操作前后有
7、效地洗手导管置入、维持及拔除时严格掌握无菌技术 外周短导管每72-96小时更换一次定期观察穿刺点,如发现炎症表现,应立即更换穿刺 点输入脂类或全营养液时,应使用带有直径为1.2微米 孔隙的过滤器紧急情况下,放置导管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应在置管后的24小时内更换,血栓性静脉炎,原因:静脉内形成血栓所致相关因素反复穿刺,损伤导管前端容易形成栓子穿刺时操作不当损伤静脉内膜形成血栓封管技术不当,导致栓子形成预防熟练操作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掌握进针速度与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拔针后静脉炎,原因:感染所致相关因素:老年人皮肤、组织松弛,拔针后不能马上愈合;拔针后伤口没有及
8、时处理造成感染症状:穿刺点出现红,痛,严重可见分泌物处理:穿刺点消毒,包裹.严重者外用抗生素预防选择导管柔软的套管产品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覆盖无菌敷料,提醒病人要防水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伤口防护,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为局部肿胀、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胀痛或烧灼样疼痛、刺痛,重者皮肤呈暗紫色、局部变硬,甚至引起组织坏死。2、回抽输液管路无回血。,静脉炎处理原则,如判断为静脉炎应立即拔除穿刺针,并在病人的病历中记录静脉炎的程度。有关静脉炎事件发生、发病程度和发病原因、处理方法等资料应保存。,+,药物外渗分类,化疗药物外渗,非化疗药物外渗,(二)渗出和外渗,药物渗出(infiltra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 输液 并发症 静脉炎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24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