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完整详细】.docx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完整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完整详细】.docx(5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教学归纳总结【完整详细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董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正在发光;自身发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因此我们站在幕前能听到幕后说话的人的声音。3.光的传播实验现象: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能直接穿过小孔,在纸屏上出现1个光斑;稍微移动其中一张卡纸,使它和其他纸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的光斑消失。4.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撞的现象:晚上舞台上的灯光;夜晚汽车前车灯的灯光;透过丛林、树梢的阳光看上去
2、都是直的。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2.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3.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我们会看见一个小光点,借助烟雾让激光笔的光路可见,能清晰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注意:激光笔的光一定不要照射人眼以免造成危害。4.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就形成了影子。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太阳被月球所遮挡,人们就会看到部分太阳或全部看不见,这就形成了日食。6月球自身不发光,需要太阳照射再反射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中时,来自太阳
3、的光部分或者全部被地球遮挡人们就会看到月食。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光的传播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2.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则不会产生折射现象。3.折射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4.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水池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比实际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线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发生折射现象。3.三棱镜会将白光中的各种色光分开,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称为光的色散。4.彩虹
4、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的小水滴,造成的色散现象。5彩色轮快速旋转时,不同颜色的光会因为视觉暂留合成,使色盘在我们眼中呈现出灰白色。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C)3.眼睛有一个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器官-瞳孔。4.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5.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6.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的例子:交警穿的反光衣;马路边的反光桩;汽车的反光镜;医生的额镜;照明灯装上灯罩能够将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这样可以增加亮度;教室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更好
5、地反光,能够使教室明亮很多;人类测量地月距离就是利用光的反射。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潜望镜有两片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度角放置。2.潜望镜的应用有很多,被广泛用于军事上作为侦察仪器。它不光应用在水下,科学家们还发明了在陆地上应用的潜望镜,有战壕潜望镜、坦克潜望镜等。当然,还发明了应用于空中的飞机潜望镜。第二单元一地球表面的变化第1课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2.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常见的地形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等。地形特点:地形海拔特点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
6、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平原海拔较低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4.地形地貌特点并猜测主要形成原因:地形地貌观察到的地形特点猜测主要形成原因香港地房公园弯曲的岩层岩层弯曲、断裂岩层受力发生弯曲长白山天池湖泊被群山环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敦煌地貌一个个形态多姿的土丘风的吹蚀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地面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流水的作用黄河入海口的沙洲一个个由河道分割的小岛流水的作用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
7、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为7千米。(2)te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3)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6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也称为构造运动,推动着地壳的演化,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其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岩石的变形。不同年代的岩石或岩层,由于地壳运动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第
8、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2.地震的发生所能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模拟地壳运动实验过程中,拉开或挤压泥土模拟的是板块受到力的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相互分离或碰撞,板块边缘附近地球表面发生褶皱、断裂等现象。3.地震时,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引起海啸4.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5遇到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在室内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在室外远离建筑物,躲在开阔、安全的地方。第4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和作用1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炽热的岩浆
9、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比如,形成了火山口湖,火山岛等。3火山喷发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正面影响: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负面影响:烧毁森林、房屋,污染空气,泥石流第5课风的作用1.风的作用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2敦煌地区雅丹地貌主要是风的作用形成的。3.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
10、沙漠。第6课水的作用1侵蚀: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做侵蚀。2.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造成水土流失。3.河流对土地有侵蚀作用,坡度大的河段河水流速大,土地被侵蚀程度大。4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一般地势平坦,河床宽阔,流水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慢慢沉积下来,长年累月就形成平原。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1.地球内部力量如地壳运动产生的力,与外部因素如风、水等,都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弯曲的岩层地震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形成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黄土局I原上的沟壑水的作用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水的作用2.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土地被侵
11、蚀的程度。降雨时,有植被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小;无植被覆盖土地被侵蚀程度大。3.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这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1课地球的表面1地形(又称地貌)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1)高原:海拔较高,在IooO米以上。特点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缓和。(2)山地:海拔较高,在500米以上。特点地势起伏很大,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幽深的山谷。(3)盆地:无一定标准。特点四周高,中间低。(4)丘陵:海拔起低,在500米以下。特点地势
12、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坡度不大。(5)平原:海拔较低。特点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3.峡谷是一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当山谷间形成大江大河时,由于河流不断地向下侵蚀而形成的两坡陡峭的深谷。4.观察世界地形图G)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2)在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5.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西高东低。西部高,多高原、山地;东部低,多平原、丘陵。6.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也震ZJ的作用、水的作用等。第2课地球的结构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
13、层。G)地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是岩浆的发源地。(3)地核: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2)由泥、砂、岩石碎屑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沉积岩里常有化石一一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3)地表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3.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4地壳的
14、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年轻岩层较古老岩层变形。第3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成因的模拟实验(1)迅速拉开时,可以看到泥层断裂。迅速挤压时,可以看到泥层隆起。(2)泥层模拟的是岩层。2.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儿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3地震的危害(1)地震发生时,地下传来轰鸣声,吊灯在摆动,房屋在摇晃。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4.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5.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1)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
15、迅速逃离至开阔处。在室外不要私自盲目避震,要避开已倒塌物体,野外要远离桥、湖及山边等。(2)在不能逃离室内时,应立即找结实、不易倒塌的物体掩护身体。如结实的柜子下、靠立在墙根,地震时一定不要乘坐电梯。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的原因。火山喷发时,会使地面产生裂缝,并有熔岩喷涌。2.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等。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引发地表变化的内在因素,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3.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由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喷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在火山口处形成盆状凹陷,时间一长,积水成湖。4火山喷发成因的模拟实验用酒精灯加热T火山喷发T火山
16、的成因(1)用番茄酱模拟熔岩,用土豆泥模拟地壳。(2)注意事项:必须戴护目镜,防止加热后的番茄酱喷射到眼睛。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可以使熔岩更容易喷发出来。(3)实验现象: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熔岩”,还可能发生山体”裂开,流出熔岩的现象。(4)实验结论: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熔岩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5.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6.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G)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2)火山
17、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3)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5.风地作用1空气流动形成风,风的作用会缓慢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我们可以用砂纸打磨岩石,来模拟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不断磨蚀的过程。3.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可能会发生碰撞,这个过程就像砂纸对岩石表面不断打磨”使岩石表面变得光滑。4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风的作用形成的。风吹过干燥的地表,携带起沙子T风中携带着沙子,不断打磨岩石T岩石经过长时间风的作用,形成造型独特的雅丹地貌。5.戈壁和沙漠的形成(1)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18、(2)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沙漠。6.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1)当风刮过地面的时候,风能吹起黏土和细沙,风力越强,它所能携带和输送的颗粒就越大。(2)风化岩石具有侵蚀作用。当风中携带沙子时,会增强侵蚀的效果。(3)当风减速或遇到障碍物,如石头、草丛时,风携带的沙子就会降落并沉积下来。(4)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相比,风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缓慢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第6课水的作用1.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G)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便于观察实验现象;(2)实验
19、中用喷壶喷水模拟降雨;(3)降雨前小山丘比较圆,红色沙子大多数在山丘顶部。降雨后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小沟,一些红色沙子被冲到了山丘底部?(4)结论:降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3降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1)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泥沙带走,汇聚成径流,在土地上留下沟壑。(2)雨水因携带泥沙而变得浑浊,当水流平缓时,水中的泥沙又会沉积在地面上。4.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1)当河水流速快时,侵蚀作用为主;当河水流速慢时,沉积作用;(2)乾坤湾的凹岸(凹进去的河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凸出来的河岸)水流速度慢,以沉积作用为主。(3)一般河流入海口地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沉积作用强,泥沙堆积会
20、形成三角洲,如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长江三角洲等。第7课总结我们的认识1.几种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1)弯曲的岩层:地震(岩层受到挤压);(2)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形成(3)敦煌的雅丹地貌:风的作用(4)黄土高原上的沟壑:水(降雨)的作用(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水的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2.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3影响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震、火山、风的作用、水的作用,此外还有冷和热的作用、动植物的作用等。4.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风的作用和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缓慢的。5.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制作小山丘模型T模拟降雨T比较两个小山丘
21、的变化(1)既是模拟实验,又是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相同条件:地形(坡度)、降雨量、降雨高度等;不同条件:一个有植物覆盖,一个没有植物覆盖。(2)实验现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变化不明显,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较少。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上出现了小沟,收集到的雨水中含有的泥沙比较多。(3)实验结论:植物能减弱雨水的侵蚀作用。第三单元计量时间第1课时间在流逝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2.用日影来计时(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
22、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2)日暑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根据暑面上署针的日影角度,人们就可以确定时刻。3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3)注意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燃香的长 度测量的时 间(4)燃香时间记录表。四分之一15分钟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整支30分钟45分钟60分钟我的发现同一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等4.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1.观察水流的速度:把一个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流出。仔细观察发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完整详细 教科版五 年级 上册 知识点 教学 归纳 总结 完整 详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9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