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外科休克.ppt
《【临床医学】外科休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外科休克.ppt(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外 科 休 克,第一节 概论一、休克的定义 休克(Shock)是一个由多种病因引起,但最终共同以: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充足血容量、有效排出量、良好外周阻力)为主要病理改 组织灌注不足、缺O2 变的综合征 细胞代谢紊乱、功能受损 早期:容量减少、灌注不足积极诊治限制范围未发现或处理不当 严重灌注不足细胞损害加重灌注不足,二、休克的分类 低血容量性 感染性 心源性 神经性 过敏性,三、休克的病理生理 主要包括: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内脏继发性损害。(一)微循环的变化: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起休克的过程中,占总循环血量20%的微循环也相应发生不同阶段的变化.,1、早期(代偿期,微循环收缩期)容量 A血压
2、灌注 细胞缺O2 机体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主动脉弓和颈A窦压力感受器,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微血管平滑肌,caps前括 约肌收缩组织灌流 V-A短路,直捷通路开放,外周阻力,回心血量 caps血流caps压组织液回渗 V回心血量 BP基本恒定,保持主要脏器血供 这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易纠正,2、休克抑制期 组织灌注不足乳酸,病酮酸等酸性代谢产物大量堆积,caps前括约肌耐受性差舒张 caps后括约肌耐受性强仍收缩,微循环只进不出血大量灌入capscaps内静压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和血液粘稠度回心血心排量心脑灌注不足,休克加重微循环的特点是广泛扩张 临床血压下降,意
3、识模糊,酸中毒,3、不可逆休克期(DIC)广泛淤滞在微循中的粘稠血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 高疑状态,红C和血小板聚集血管内形成微血栓 弥漫性血管内疑血缺O2加重,C溶酶体破裂,多种酸性水解酶溢出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其它 细胞,大片组织器官功能受损,二)代谢变化:1、能量代谢障碍:细胞缺O2无O2代谢糖酵解ATP生成产Q 2、酸中毒:微循环障碍清除 肝对乳酸代谢力 乳酸堆积 酸性代谢产物产生 早:心率,心排出量,血管收缩 晚:心率,心排出量,血管扩张,呼吸深快,血红蛋白氧合能力,3、细胞各种膜的功能:Na-K泵失灵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出现异常,溶酶体膜破裂,细胞自溶线粒体膜等功能障碍。能量不足影响细胞某些
4、受体的生成激素功能,(三)内脏器官的继发性损害:1、肺:肺泡正常结构 正常功能依赖于 充足灌注 二者比例适当(正常通气/血流=0.8),休克时,低灌注和缺O2损害caps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肺泡表面张力肺泡萎陷肺不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ARDS),2、肾:1)BP肾血流量滤过率尿少 2)抗利尿激素,醛固酮水,Na重吸收尿少 3)近髓短路开放,皮质外层血流肾小管坏死 肾衰,3、心:代偿期无明显变化 抑制期:心排出量 主A压 冠脉灌流量心肌缺O2 舒张压 低氧血症 代谢性酸中毒 心肌受损 高K 心肌抑制因子,4、脑 BP脑灌注不足脑缺O2 脑水肿 酸
5、中毒血管通透性 脑水肿 5、胃肠道 Bp肠粘膜上皮C屏障受损 胃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胃黏膜受损 肠道细菌移位,6、肝 肝缺血,缺氧 肝细胞受损 肝解毒能力 肝小叶微血栓形成小叶,坏死 代谢能力,四、临床表现(见表5-1,P46)(一)休克代偿期: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 四肢劂冷,心率快、脉压差小、呼吸加快、尿量减少(二)休克抑制期: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或昏迷,皮肤发凉出冷汗,发绀,皮肤粘膜,消化道出血,口唇肢端发绀,脉搏细,少尿,无尿,血压进行性下降,测不出进行性呼吸困难,脉迷,烦躁,发绀,给氧不能缓解,呼吸窘迫综合症,五、诊断:重在早期 兴奋、不安、出冷汗、P、脉压、B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医学 外科 休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1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