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1.ppt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1.ppt(4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1,概念,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按正常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搏异常或/和传导异常,称为心律失常(arrhythmias)。,产生原因,一.激动起源异常:1.窦房结起搏点本身激动的程序与规律异常;2.心脏激动全部或部分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部位,称为异位节律;,激动起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过速、过缓、不齐、停搏2.异位心律:a.被动性:逸搏与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b.主动性: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扑动与颤动(心房、心室)。,产生原因,二.激动的传导异常:1.传导阻滞,包括传导延
2、缓或传导中断(最常见);2.激动传导通过房室之间的附加异常旁路,使心肌某一部分提前激动,属传导途径异常。,激动传导异常:1.生理性传导障碍:干扰与脱节(包括心脏各个部位)。2.病理性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I型和II型、三度)、室内阻滞(左右束支等)、意外传导(超常传导、裂隙现象、魏登斯基现象)。3.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产生原因,三.激动起源异常和激动传导异常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引起复杂的心律失常表现。,激动起源异常,1.自律性异常:起搏与传导系统的心肌细胞,其动作电位4相跨膜电位常不稳定,发生缓慢舒张期自动除极,后者达到阈电位后便引起新的动作电位,即产生
3、冲动。不同部位的自律细胞自发除极的能力不同,窦房结自律性最高,产生冲动的能力最强,房室结次之,其他部位较低。在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影响下,上述各部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如发生改变,冲动的频率也节律也随之发生变化,即可形成心律失常,可以是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激动起源异常,2.触发活动:本质上是“自律性异常”,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后除极。后除极是指当局部出现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低钾血症、高钙血症及洋地黄中毒时,心房、心室与希氏束-浦肯野阻滞在动作电位后产生除极活动。若后除极的振幅增大达到阈值,便可引起反复激动。触发活动与自律性不完全相同,但也可导致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起源于窦房
4、结的心律。心电图特点:1.窦性P波规律出现;2.P波的频率:60-100次/分;3.P-P间距互差不超过0.12s;4.PR间期0.12s。,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窦性P波;2.P波频率:成人100次/分;3.PR间期0.12s;4.有时可伴有继发性ST-T改变。,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要点:1.窦性P波;2.P波频率60次/分,45次/分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3.PR间期0.12s-0.20s;4.常伴有心律不齐或出现逸搏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1.窦性P波;2.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3.PR间期0.12s。,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
5、搏,概念:也称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发放冲动导致一段时间内不产生冲动,心房无除极和心室无搏动。心电图表现:1.规则的P-P间距中突然出现P波脱落,形成长P-P间距;2.长P-P间距与正常的P-P间距无倍数关系;3.长间歇后常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或逸搏心律。,二、期前收缩,概念: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室性、交界性,其中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房性次之,交界性比较少见。,联律间期: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代偿间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窦性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的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二联心律:每一个正常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心律失常 心电图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80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