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诊断进展.ppt
《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诊断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诊断进展.ppt(3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nal Sclerosis)临床诊断进展,Case 1,患者,女性,19岁,以“进行性双上肢无力5月,言语不清、吞咽困难4月,双下肢无力1周”为主诉入院查体:伸舌居中,可见舌肌萎缩和纤颤,双侧大小鱼际肌、骨间肌可见肌萎缩,右手肌束颤,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上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3级,左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4级,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5-级,足跟行走欠佳,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活跃,双侧膝腱、跟腱反射活跃,髌阵挛(-)、踝阵挛(-)。双侧Babinski(-),双侧Chaddock征(+)。深浅感觉未见异常。,Cas
2、e 1,肿瘤及免疫指标无异常脑脊液常规基本正常,脑脊液乳酸及生化回报正常,脑脊液特异性IgG寡克隆区带分析5项回报正常,甲状旁腺素正常。甲状腺超声回报未见异常,颈段MRI及前屈位回报未见明显异常;肌电图: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上下肢肌、下胸段脊旁肌、胸锁乳突肌),RNS可见低频波幅递减现象(副神经),上下肢SSR未见异常;双上肢周围神经节段传导测定未见传导阻滞,思考,请问该患者你首先考虑什么诊断?鉴别诊断呢?如何确定你的诊断?,ALS概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为致命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束、脑干和脊髓前角细胞,临床表现为呈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及痉挛,60%以上患者于发病后3
3、年内死亡1,一、流行病学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以50 75 岁为高峰发病年龄68,男性好发,此与男性脊髓发病比例高有关9,发病率约为1.50/10 万导致发病风险增加的环境因素很难确认目前正在进行的国际协作研究可能为明确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环境危险因素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6。,一、流行病学研究,有5%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表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5。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FALS)的临床表现与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SALS)相似。目前已知至少有15 种基因与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各种表型相关,其基因变异与30%的患者发病相关;而遗传学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增加了散发性患病的风险2。,二、
4、临床表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以上运动神经元变性(主要特征为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和下运动神经元变性(肌萎缩、肌无力、束颤和腱反射丧失)为主要症状与体征发病症状常不对称,从发病部位逐渐进展至其他部位,但眼外肌和括约肌多不受累19。,二、临床表现,虽然一些患者可能有轻微的感觉症状,但通常感觉系统检查阴性1。传统观念认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认知功能保存完好,但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等诊断技术的发展,发现认知功能受损亦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常见特征。除了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表现与帕金森病2728等其他神经变性疾病相互重叠,这种临床表现和致病原因的重叠,提示某些神经变性表型具有共享的环境因素
5、和遗传易感性29。,基因型表型相关性,辅助检查,实验室、电生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常用于排除其他疾病。为加速诊断进程,基因检测现也已开始纳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并为早期干预提供新的途径,辅助检查,1.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沉降率、血清和尿蛋白电泳、甲状腺功能、血清钙和磷,以及脑脊液分析。对于有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还应进行重金属筛查。此外,还可根据患者临床表型进行更特异性地检查36。,辅助检查,2.电生理学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中多区域检查能够发现无症状部位的下运动神经元缺失。在选择受试肌肉时,一般需考虑延髓、颈髓、胸髓和腰骶髓4 个区域的远、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萎缩 硬化 临床 诊断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