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象山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山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象山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十四五”时期是高水平推进健康中国县域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高质量筑就我县“重要窗口”人民健康防线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落实保障措施,促进卫生健康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步,根据宁波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三五”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牢牢把握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公益方向
2、,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动我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1.坚持我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一个基本遵循”坚持卫生健康事业“党建引领发展”的基本遵循。强化党建与中心工作、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系统高知群体党员比例达30%,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国家试点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用行业
3、优势服务于民,连续多年群众就医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2 .推进我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两个根本转变”“卫生健康管理”向“卫生健康治理”的根本转变。“十三五”期间,聚焦破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县级不高基层不强的突出问题,以健康象山建设为契机,形成“高位推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撬动社会整体联动卫生健康治理“大处方:坚持真正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布局“1+5”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总路线,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满足医疗卫生需求侧,探索医疗卫生服务支付侧,健康浙江工作连续多年获得省级优秀等次。“以治病为中心”
4、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转变。聚焦全县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综合施策,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不断完善“15分钟”健身圈,建设运行县健康管理服务中心。以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抓手,不断完善“1+7+2”慢性病防治体系,提升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开设基层分院糖尿病、高血压工作室,开展专家联合诊疗,医防融合不断深化。“十三五”期末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4.99%,比“十二五”同期提高近3个百分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岁,比“十二五”同期提高了1岁。3 .强化我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个更加完善”分级
5、诊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以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县中医医院为龙头的三大医疗健康集团。通过自上而下的资源协同整合,制定完善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统一药品目录,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为县域居民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健康服务,“十三五”期末县域就诊率达90%以上。均等化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大力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人均提高到65元,服务项目达12项。积极推进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优先满足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居民、孕产妇、婴幼儿、残疾人、低收入对象等的签约需求,逐步实现
6、1个签约居民1名家庭医生,1份动态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目标。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普惠项目,开展直肠癌、慢阻肺、妇女两癌筛查活动。推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创新“334”管理服务,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70%以上。延伸性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与社会服务资源,打造延伸性健康服务“象山模式”。医养结合创新“五型模式”,即住院养老型、老年公寓+老年医院的专业型、“颐养小屋”型、社会购买服务型,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精准的养老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创新“三级模式”,搭建“1+3”县级平台、“18+X”镇乡(部门)平台以及村(社区)心理服务室,初步形成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重点人群
7、心理健康规范管理率达99.34%,成功创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国家试点县,入选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100例。4 .实现我县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四个明显增强”医疗卫生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实施医疗卫生事业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省市专家长期入驻、定期坐诊,成立了7个技术诊疗中心、20个名医工作站,建成6个省市重点(龙头)学科,三四类手术同比增长20虹建成全县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中心,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无缝对接”,“十三五”期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病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强化基层分院急救、儿科、康
8、复、中医等学科建设,建成县级基层重点专科8个、护理专科门诊32个。推进中医药技术传承和创新,建成宁波市首家医共体“共享中药房”,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健康服务效率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纵深推进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侧改革,落实全领域“最多跑一次”要求。服务领域以信息化为基础,推行网上预约挂号、分时段预约、诊间支付、电子发票、共享药房等服务;以服务整合为手段,推行双向转诊中心、日间病房、出生一件事多证合办等便民惠民服务项目,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行政审批领域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权力清单,推行承诺审批制、审批电子化等减证便民措施,基本实现“无证明”是常态、“要证
9、明”是例外。智慧医疗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时期,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打破条块分割、数据割裂,推动妇保、儿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系统信息共享。推行“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护理”项目,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推广应用门诊电子病历,实现各医疗机构实时调阅,强化医疗质量动态监管。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完成中心机房三级等保认证工作,推进安全存储、容灾备份,确保关键数据“不丢失、可追溯二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大力加强核酸检测能力,新建象山一院医健集团总院、台胞医院医健集团总院、县疾控中心等3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全县总体检测能力达23400人次/天。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医
10、疗救治体系建设,规范设置发热门诊、传染病病区,建成13间负压病房、22张负压病床、1间负压手术室、5间传染病专用血透室,2家独立CT室。切实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领域疫情防控,人物并防、闭环管理、精准施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县2例确诊对象得到有效救治,未发生次生疫情,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5 .确保我县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五个显著提高”健康象山战略地位显著提高。2018年启动健康象山建设,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将健康象山指标纳入政府综合考评体系并实施考核,持续推进健康象山建设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和健康象山2030行动纲要。基本建立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实施健康“细胞”培
11、育工程,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等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162个。推进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石浦、西周、鹤浦镇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医疗资源总量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完成县中医医院迁建、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扩建等大规模基本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亿多元,新增住院床位760张,每千人床位数达5.04张。成立县急救站,因地制宜构建“1+6”院前急救网络集成体系。整合县妇保院和县计生指导站医疗资源,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建立医共体内连续医疗服务中心,打通基层双向转诊通道。全县规范运行检验、影像、心电、病理、消毒供应5大区域资源中心,实现医疗信息云端共享。医
12、学人才保障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畅通人才绿色通道,通过直接面试签约等方式大力引进本科及以上医学类紧缺专业人才570余名,其中研究生8名。建立人才管理柔性机制,公立医院引进高端团队3个、青年技术骨干1名,民营医疗机构引进博士2名、省级名中医1名,拔尖人才1名。加大本土医学人才培养力度,定向培养象山籍临床医学生106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十三五”期末,在职高级职称人员661名,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达79.8%。大力推进人才激励机制,落实兑现优秀医学人才奖励补助政策,共发放255.92万元,252人次。行业综合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
13、元化综合监管体系,通过日常信息化监测和必要的现场检查相结合,实现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依法加强职业卫生、放射卫生、传染病防治、精神卫生、实验室生物安全、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及幼托机构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监管。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非法行医”、公共场所禁烟等查处力度。建立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加强对失信行为的记录、公示和预警。家庭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推进生育友好环境建设,贯彻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生育服务管理,推动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政策配套衔接。满足群众新增公共服务需求,建设公共场所规范化母婴室39家,0-3周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性机
14、构2家。继续推进奖励、优惠、扶持、救助、保障“五位一体”的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新增独生子女家庭综合保险项目,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计生家庭的根本利益。青春期健康教育逐步创出“象山品牌”,象山二中、丹城中学等学校列入国家级青春健康家长培训项目点。(二)存在问题1.“三医”联动改革合力和精准性仍有差距“医疗、医保、医药”统筹发展路径有待探索,群众关切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突出,公立医院改革在腾空间、调机构、保衔接方面还缺少政策支持。具有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和人才制度有待破题,特别是疾控层面的医务人员薪酬待遇缺乏弹性、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职称评价体系单一,难以吸收高学历、复合型人才。2 .医
15、共体协同融合发展仍有差距医共体内“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管理路径没有完全打通,存在工作断裂式、服务碎片化问题。医共体内整合型机制的深层次优势挖掘不够,真正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健康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医共体内文化认同、道路认同还未完全一致,部分医务人员对医疗改革各项制度预期不确定性较大,对“重预防、保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3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仍有差距随着城区建设框架不断扩大、大目湾新城日渐成熟,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服务绩效不高、可及性不强的问题逐步凸显。特别是丹东、丹西两个街道只设置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半径大、服务人口多,服务供给远无法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县妇幼保健院是宁波市唯一一家没
16、有等级的妇保机构,且一直未能设置住院部,无法构建形成妇女儿童连续性健康服务链。4 .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仍有差距近年来,群众健康投资和健康消费意愿不断加强,但品质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项目比较短缺,群众的就医体验获得感不强。特别是家庭医生契约服务制虽全面铺开,但健康管理流于形式,履约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重签约、轻服务”的现象仍然存在,未能真正实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的有效整合。5 .重大风险化解能力仍有差距对公共卫生风险认识不足,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的问题比较明显。公共卫生应急资源配置有较大缺口,人才储备不足,管理链条各环节不顺畅,传染病监测、报告能力有待加强。卫生医疗机构结构性债务负担重,运营
17、成本大,现阶段仍缺乏有效化解债务的政策、方法和途径。卫生健康信息化安全面临挑战,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亟待完善。(三)形势判断1 .卫生健康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健康中国、健康浙江、健康象山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共识。随着“十四五”期间健康象山战略的深入实施,又面临我县高速时代、湾区时代、亚运时代政策叠加期,健康经济、健康产业、健康平台必将应运而生,卫生健康事业迎来重大机遇期。2 .经济社会转型将带来新的挑战“十四五”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医疗机构单体扩张有效调控,卫生健康资源总量将从快速上升期向平稳增长期转型。同时人口均等化、社会老龄化、信息数字化等问题
18、也将对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的要求。3 .公共卫生不确定风险将倒逼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社会关注和重视健康的意识快速上升,各级党委政府也认识到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短板。随着新发和再发疫情的不确定风险,将引导全社会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全覆盖和精准化的预防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4 .群众需求将内生健康服务提质增效“十四五”时期,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仍将处于较快的增长期,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且将呈现出更多元化、更个性化和更精准化的要求。同时,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从“疾病诊治”向“健康干预”转变,健康服务的链条将向前端的预防保健和后端
19、的康复护理延伸。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方式,更加强化规划的调控作用,更加有效地协调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数量与质量、事业与产业等的关系,实现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均衡、服务供给更加均等、服务水平更加均质,为宁波建设浙江“重要窗口”筑就现代化健康防线。三、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需求为要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满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需求为导向,实现卫生健康资源的多元投入、优化配置。(二)整体智治,系统集
20、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三)对标对表,唯实惟先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控制与发展、规模与速度、成本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引导卫生健康资源合理增长。(四)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强支撑、精准赋能,培育象山卫生健康新业态。(五)多元参与,共建共享把全民健康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探索富有象山特色的健康发展之路。四、总体目标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
21、病等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癌症筛查早诊率达到60%,高血压规范管理率提高70%,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提高到50%,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1岁。分级诊疗成效进一步明显。到2025年,力争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占全县门急诊总量比例达到7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健康促进政策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基本建立,预防性健康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健康服务供给进一步优质。到2025年,多元办医格局良性发展,智慧医疗全领域拓展,康养产业形成特色,人民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分
22、级分层、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完善、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落地见效。五、“十四五”象山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主要任务:围绕“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建设要求,紧紧把握住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协调、整合、创新、共享、价值”五大特征,预期到2025年,建成结构完整、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更加综合、连续、经济、有效和普惠共享的全人全程健康,显著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全县居民主要健康发展指标和区域健康发展水平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初步实现我县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一)初步实现我县现代化卫生健康协调治理体系1.实施健康象山“领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象山县 卫生 健康 事业 发展 十四 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96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