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中--中医基础理论.docx
《西学中--中医基础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学中--中医基础理论.docx(20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八) A)小肠泌别清浊 B)脾运化水液 C)肺宣发肃降. D)仔阳气化2(2.0分)具有升散而又挟湿特性的邪气是(D)A)湿邪B)燥邪 C)热邪 D)暑邪3(2.0分)人体之气运动的形式主要有(D) A)变B)化C)弥散升降出入4(2.0分)结石多发于(D) A)六腑 B)心肺肝肾 C)脾胃肾脐胱 D)肝胆肾膀胱5(2.0分)下列属于药邪致病特点的是(C) A)情志波动 B).阻滞气机 C)变生他疾 D)蒙蔽心神阳盛格阴的病机特点是(C) A)阳盛则阴病 B)阳损及阴 C)真热假寒 D)重阳必阴“塞因塞用”的治法,适用于治疗(C A)表实时虚证 B)表虚里实证
2、C)真实假虚证 D)真虚假实证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是(D) A)培土生金 B)滋水涵木 C)金水相生. D)佐金平木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A) A)叶桂 B)刘完素 C)吴珊 D)薛雪与“气虚”关系最大的脏腑是(A) A)肺与脾 B)脾与胃 C)心与肾 D)肝与肺“天癸”的产生取决于(D) A)先天禀赋的强弱 B)元气的充沛 C)肾阻肾阳的协调平衡 D)肾中精气的充盈藏象学说常以何项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机能活动(D)A)胃的通降 B)脾的运化 C)胃的受纳 D)脾升胃降最早提出“六气病源说的是(D)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左传以下哪项
3、一般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机内容(D)A)气滞B)气逆C)气陷D)气虚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经脉是(八) A)阴维脉 B)阳维脉 C)督脉 D)冲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D) A)脾主统血 B)脾喜燥恶湿 C)脾主升清 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中精之腑是指(B) A)胃 B)胆 C)膀胱 D)小肠 A)脏腑生理 B)脏腑病理 C)脏腑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D)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19(2.0分)下列不属于七冲门的是(D) A)吸门 B)飞门 C)户门 D)气门称为水谷之精气的是(C) A)谷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二、多选题答题要求:2Igo分)任脉的主要功能是(AD
4、) A)调节阻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B)主一身左右之阳 C)约束诸脉 D)主胞胎 E)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22(3。分)以下属于阴偏衰病机特点的有(ABCE) A)阴气不足 B)凉润、宁静功能减退 C)阳气相对亢盛D)阳热偏盛而伤阴E)机能虚性亢奋参23(3。分)下列哪些可以称为邪气(ABDE) A)六淫、疣气 B)痰饮、瘀血C)情志活动D)饮食失宜E)寄生虫参24(3.0分)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AE) A)宗气的生成 B)宣发津液通调水道朝百脉E)调节全身气机25(3.0分)肺的各种生理机能能否正常进行,主要取决于(AD)A)肺气的宣发B)肺司呼吸C)肺朝百脉肺气的肃降E)肺主治节26(3
5、.0分)下列哪些属于中医学证”的范畴(BE)A)恶心呕吐B)肝阳上亢C)感冒D)舌苔薄黄E)心脉痹阻27(3。分)肾气闭藏与肝气晞泄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于(BC) A)人体的生长发育 B)女子的月经来潮男子的抖漪 D)精血之间的相互化生 E)津液的正常输布28(3.0分)疾病的转归,取决于邪正的盛衰,其病理变化包括(ABCDE) A)正胜邪退B)邪胜正衰邪正相持 D)正虚邪恋 E)邪去正衰29(3。分)下列哪些属于阳偏衰的治法(ABCD) A)阴病治阳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扶阳以抑阻D)阴中求阳E)温散阴寒30(3.0分)下列各项中,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是(ABD)A)滋水涵木法 B)益
6、火补土法 C)佐金平木法 D)金水相生法 E)壮水制火法31(3.0分)体质的构成要素包括(ABC) A)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B)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C)心理特征的差异性 D)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 E)发病的倾向性32(3.0分)药物五味中属阳的是(AC)A)辛味B)酸味C)甘味D)苦味E)咸味33(3。分)因人制宜,主要是根据人的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BDE) A)饮食偏嗜 B)性别 C)劳逸损伤 D)年龄E)体质观察肾精盛衰的标志是(ABC)A)齿B)骨C)发D)脉面色六淫致病与季节有关的,如(BC) A)春多热病 B)夏多暑病 C)长夏多湿病 D)秋多风病E)冬多燥病36(3.o分)
7、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认为可为宇宙万物构成本原的有(ABCDE) A)精 B)气 C)道D)太极E)元气37(3。分)肺与脾的关系体现在(AC) A)气的生成 B)气的布散 C)水液的输布代谢 D)水谷精微的生成E)精与血的互相转化38o.o分)心主血脉的机能正常与否,可观察(ABDE) A)面色 B)脉搏 C)意识D)舌色E)心胸部感觉39(3.o分)人体之精的生成来源有(AD) A)先天之精 B)3 C)脏腑之精主后天之精E)生殖之精40(3.0分).心的主要生理机能是(BC)A)输布卫气.B)推动血行C)藏神总司气化E)宣泄汗液1(2.0分)下列哪一项与肝气的疏泄关系最不密切(D) A)情志
8、的舒畅 B)脾胃的运纳 C)血液的循行呼吸运动的正常参考答案:D收起解析解析:无2(2.0分)脾气下陷者应(八)A)益气升提B)降逆和胃C)培土生金D)益气生血(2.0分)证候虚实的“虚是指(C)A)体质虚弱B)气血虚C)正气不足精气虚4(2.0分)寒性病变出现寒象,用温热药来治疗,应概括为下列哪一项(D) A)用寒远寒 B)用远热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5(2.0分)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D) A)肾阳生气 B)肾为先天之本C)肾藏精D)肾主纳气6(2.0分)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A) A)叶桂 B)刘完素 C)吴蟾 D)薛雪3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B) A)火旺体
9、质 B)痰湿体质 C)心气虚体质 D)脾气虚体质一般认为以下哪项不是导致出血的病机(D) A)血瘀 B)血热 C)气虚 D)血寒不同体质类型所具有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称为(B) A)病势 B)质势 C)从化 D)传变内脏下垂主要是因为(C)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热性病变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来治疗,止谶括为下列中哪一项(B)A)用热远热B)热者寒之C)用寒远寒D)寒者热之12(2.0分)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交接于(C) A)胸中 B)心中 C)肺中 D)无名指端称为“神之宅”的是(D) A)精 B)脏 C)腑 D)形五脏六腑之大主是(A) A)心 B)肺 C)脾 D)肝经
10、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D)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别络 D)十二正经足、手阴经交接于(B) A)头 B)胸 C)腹 D)手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万物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B)A)变化B)气化C)转化D)消化病见脐周疼痛,时轻时重,夜间磨牙者,多因(C)为病。 A)蟒虫 B)钩虫 C)蛔虫 D)绦虫肝在志为(B) A)魂 B)怒 C)喜 D)悲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D)A)属于自然科学与思维科学相结合的范畴B)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C)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D)属于自然科学为主体的多学科知识交融的科学二、多选题答题要求:人体之气的生成充足与哪些脏腑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BCDE) A
11、)心 B)脾 C)肺 D)下列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的因素有(ABCE) A)天癸的至与竭 B)肝气的疏泄和藏血 C)脾气的运化和统血 D)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肾精肾气的充盛24(3.0分)经过“气街”的经脉有(ADE) A)冲脉 B)肝经 C)脾经D)胃经E)胆经25(3.0分)与经络学说形成有关的因素是(ABCE)A)古人长期医疗经验总结B)古人在导弓I行气时的自我体悟C)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D)经络针灸教材的编写 E)古人对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26(3.0分)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以出现(ABE) A)小便失禁 B)呕吐清水C)容易感冒D)四肢不温E)滑精参考答案:ABE收起解析解析:无27(3.
12、0分)气机失调可以出现(ABCDE)A)血行迟缓B)昏厥 C)津液停滞 D)血上溢 E)形成瘀血、痰饮28(3.0分)防止病邪侵害是中医养生原则之一,其内容包括(ABCE)A)顺应四时B)药物预防 C)避疫毒 D)适度运动 E)虚邪贼风,避之有时29(3.0分)肾精不足可出现(ABCDE)A)小儿因门迟闭 B)小儿骨软无力 C)牙齿松动脱落 D)老年人骨质脆弱E)脑转耳鸣30(3.0分)内伤病的传变形式主要有(ABCD)A)脏传脏 B)腑传腑 C)脏与腑之间传变 D)形脏传变E)形体官窍之间的传变31(3。分)从治适应于(ABDE)A)脾虚腹胀 B)肾虚尿闭 C)肺虚多汗 D)瘀血所致的崩漏
13、E)阴盛格阳证32(3.0分)热邪、暑邪皆有的致病特征是(ACE) A)均为阳邪 B)均易致疮痈 C)耗气伤津 D)均挟湿邪E)均见高热、口渴喜饮、面赤、脉洪大33(3.0分)脾的运化机能是指脾对饮食营养的(ABC)A)消化B)吸收C)转输D)传导排泄下列哪些属于中医学证的范畴(BE) A)恶心呕吐 B)肝阳上亢 C)感冒 D)舌苔薄黄心脉痹阻脾与胃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ABC) A)纳运协调 B)升降相因 C)燥湿相济 D)津血同源以膜相连36(3。分)肾阳对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DE)A)温煦B)推动C)凉润D)兴奋宣散38(3。分)经络的生理机能有(ABCDE) A)调节作用 B)
14、沟通联系作用C)运输渗灌作用D)感应作用E)传导作用39(3.0分)基本病机的主要内容有(ABCD) A)邪正盛衰 B)阴阳失调 C)气血失常津液失常 E)脏腑机能失常40(3。分)邪正盛衰可以说明疾病(BCD) A)阴阳转化的机理 B)疾病转归预后的机理 C)虚实变化的机理疾病发生的机理E)阴阳格拒的机理1(2.0分)2(2.0分)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膜理闭塞、气机收敛的邪气是(C)A)风邪B)湿邪C)寒邪D)瘀血3(2.0分)4(2.0分)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交接于(C)A)胸中B)心中C)肺中D)无名指端5(2.0分)称为形之主的是(B)A)C)气D)血6(2.0分)心藏(A)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学 中医 基础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8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