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事故伤员的分类与救治.ppt
《核与辐射事故伤员的分类与救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与辐射事故伤员的分类与救治.ppt(8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核与辐射事故伤员分类及救治,2,一、伤员的现场分类二、伤员的现场救治三、常用应急标准四、国内外辐射事故简介,主要内容,核与放射事故受照人员分类,(一)事故类型1.核反应堆事故;2.临界事故;3.核设施受袭;4.“脏弹”恐怖袭击;5.放射源失控事故;,放射性监测,(二)伤类分型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过量照射急性放射病放射复合伤,(一)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二)分类的基本形式(三)治疗分类(四)后送分类(五)放射损伤的伤类和伤情(六)在伤员分类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分类的目的和意义:1.分类的基本原则 2.分类的基本要求,(一)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伤员分类目的是确定伤员受伤的种类和受伤
2、的程度,以使及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医疗救治和后送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在核与放射事故救援中,伤员分类是医学处理重要措施之一,其作用十分重要。,1分类的基本原则:(1)伤员是否受到外照射损伤及伤类和伤情;(2)伤员是否有体表、体内及创口放射性污染及污染程度;(3)伤员是否需要医疗救治,需要救治的紧急程度和方法;(4)伤员是否需要医疗后送,后送时机和地点。,2.分类的基本要求:(1)专人负责 由专人负责,首先分检出必须紧急救治的伤员,优先送到有关科室进行紧急医学处理。(2)力求快速准确 因待检伤员多,伤类、伤情复杂,因此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对伤情伤类作出力求准确的判断。(3)紧张有序 由于伤员多,
3、伤情轻重不一,在短时间内容易造成人员拥挤、程序混乱的局面,因此必须重视并采取措施,做好充分的人员和物资准备,保证分类工作能紧张、有序地进行。,(二)分类的基本形式,1.设置伤员分类组 在发生大批伤员的情况下,一线医疗机构在展开收容伤员时,应组建伤员分类组,并下设至少包括放射剂量监测和检伤分类两个小组。,(二)分类的基本形式,2.现场检伤分类 首先进行辐射监测,分检出有无放射性污染,紧接着快速观察伤员外观和体征,重点询问受伤史,迅速分检出不同伤类和伤情,并迅速填写伤票或伤员登记表。然后,将伤员送到指定的救治机构进行医学处理。在救护所和早期救治机构,通常将伤员分为四类。(1)优先分检危重伤员(2)
4、可直接后送的伤员(3)观察与留治的危重伤员(4)留治可治愈的轻伤员,(1)优先分检危重伤员 损伤分为烧伤、创伤和放射损伤三类。复合伤则按主要损伤并考虑治疗的需要分别划入三类中,送往有关科室。放射病和以放射损伤为主的复合伤,专科救治机构;复合深度烧伤和以烧伤为主的复合伤,送烧伤科;创伤和以创伤为主的复合伤,送外科。,脑型、肠型和骨髓型极重度偏重的急性放射病伤员,是紧急救治的对象之一。受辐射照射后初期,临床症状出现越早、越重、越多,表明病情越严重,因此可根据伤后初期的症状对急性放射病进行初步分类。,1)伤后12小时出现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定向力和判断力障碍等共济失调征象,可初步判定为脑型急性放射病
5、。2)伤后即刻出现严重恶心、频繁呕吐,继则腹泻、腹痛、排稀便以至血水样便等,可初步判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3)受照后2小时内呕吐,呕吐次数较多者,多为重度或极重度。受照后2小时以后呕吐,呕吐仅35次,多为中度。受照射后12天内出现腮腺肿痛或有3738左右的体温升高,提示可能为中度或更重。,若初期发生较大面积的皮肤潮红或红斑,则提示中度或重度的可能性大。受照射后1天内,若伤员仅有恶心而无呕吐,多为轻度。照后2小时前后出现呕吐,23天后出现食欲下降,大便稀但无水样便,全身状况尚可者,多半为骨髓型急性放射病。,(2)可直接后送的伤员 此类伤员伤情不急而又需进一步治疗,可直接后送或稍做一般处置即可后送。
6、如中度放射病或放射复合伤、中度烧伤、一般骨关节伤和后送途中无危险的重度放射损伤或复合伤等。,(3)观察与留治的危重伤员 此类伤员已生命垂危,应视情况给予护理、减少痛苦的措施。如脑型、肠型放射病,极重度冲击伤等。,(4)留治可治愈的轻伤员 各类轻伤单独划一类。此类伤员伤情较轻,如面积不大的轻度烧伤,轻微的软组织损伤等,送轻伤处置室,就地做完一些简单处理后。,(三)治疗分类 治疗分类是由早期救治机构各科在治疗的同时作进一步的分类。根据受伤史、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以及个人剂量计测试数据判定伤势。凡疑有放射病和放射复合伤者,均应注意观察和记录放射损伤所特有的指征;疑有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者,应在病历
7、上注明;冲击波引起的损伤多为闭合性损伤,常表现为“外轻内重”,有时被烧伤所掩盖,要仔细做全身检查。,根据受伤史和临床征象判断伤情,(1)依据伤员受照史、受照剂量、伤员初期临床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早期分型、分度诊断。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个体状况和受照部位等有关。(2)详细询问受照史,特别注意了解核爆炸时伤员所处的位置、距爆心距离、防护情况及在爆区或污染区停留时间等;收集可供估计伤员受照剂量的物品(如个人剂量仪等),并结合核爆炸当量、爆炸方式等,估计受照剂量。(3)临床检查应注意有无头昏、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红斑、腮腺肿大、意识不清、痉挛等初期症状及开始出现的时间,其中尤其要注意有无
8、呕吐和腹泻症状。(4)条件许可时,尽可能每隔1224小时给伤员检查一次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类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必要时做染色体畸变率分析和微核率测定。(5)早期分型和分度的方法,可参照有关急性放射病的诊断标准。,(四)后送分类,由后送组主动深入各科室了解伤类、伤势和各科安排的后送次序,根据当时的运输工具统一安排后送。,(五)放射损伤的伤类和伤情,放射损伤的伤类,可分为单纯放射损伤和放射复合伤。由辐射一种致伤因素引起的损伤,称为单纯放射损伤;由辐射和非辐射(如创伤、烧伤、冲击伤等)致伤因素引起的损伤,称为放射复合伤。,放射损伤伤类的划分,(六)在伤员分类中应注意的问题,1.加强伤员分类训练2.派出
9、分类调整哨 3.分清主要和次要损伤,1.加强伤员分类人员训练,大批伤员来到早期救治机构后,如没有良好的分类,尽管很快把伤员抢救下来,但由于分类不好,延误治疗,结果达不到迅速、合理救治的目的,医疗秩序也容易发生混乱。因此,对分类人员,应进行培训。,2.分清主要和次要损伤,在治疗分类中,要注意分清主要和次要损伤。例如,烧伤容易诊断,而冲击伤往往表现为“外轻内重”,即体表外观损伤轻或无伤,而体内损伤较重且易被烧伤所掩盖。尤其是对近爆心的伤员,警惕冲击伤存在,注意内脏伤情,详细询问负伤史,细致检查,密切观察,防止被“外轻内重”的现象掩盖而失去抢救时机。,目前国际上的检伤分类渐趋一致,大致上分为:立即治
10、疗(Immedate Treatment,丁1)、延后治疗(Delayed Treatment,T2)、轻伤(Minimal Treatment,T3)及期待治疗(Expectant Treatment,T4)共四级,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来加以区别和显示。T1以红色表示、T2为黄色、T3为绿色,T4在不同的国家及地区则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用黑色,英国则使用白色。,没有合并放射性照射和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伤员分类等级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现场伤员分类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轻伤、中度伤、重伤与死亡,统一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标识,遵循下列的救治顺序:(1)第一优先 重伤员(红色标识)(2)其次优先 中度
11、伤员(黄色标识)(3)延期处理 轻伤员(绿色或者蓝色标识)(4)最后处理 死亡遗体(黑色标识),二、伤员的现场救治,三、核和放射事故救治基地和救治体系,第一临床部,外沾染处理组,救治药箱配备组,病人剂量估算组,放射性损伤救治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技术后援部,剂量检测评价组,辐射防护组,救治药箱配备组,放射性损伤救治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监测评价部,外剂量检测评价组,内污染检测评价组,食品与饮用水监测组,辐射防护组,信息通讯组,第二临床部,放射损伤综合治疗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国家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应急救援领导小
12、组,国家医学救援专家咨询组,省级医学应急组织,处理原则,一般原则2 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3 内照射事故受照人员4 内外混合照射事故照射人员,处理原则,1 一般原则1)首先应尽快将受照人员撤离现场,检查人员受危害的程度,并积极采取救护措施。2)根据事故的性质、受照的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病情,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和治疗措施。3)对疑有体表污染的人员,首先应进行体表污染的监测,并迅速进行去污染处理,防止污染的扩散。4)对受照人员逐个登记并建立档案,应根据其受照情况和损伤程度进行相应的随访观察,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效应,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5)在抢救中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外伤、出血和休克等,对估计受照
13、剂量较大者应选用抗辐射药物。,处理原则,2、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可根据受照人员的初期症状、体征、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物理剂量的估算结果,迅速作出病情的初步估计;生物剂量: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适用剂量范围为0.15.0Gy)和淋巴细胞微核测定(适用剂量范围为0.255.0Gy)等作进一步的生物学剂量估算。,2、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根据核和放射事故的分级救治要求,进行分级救治:全身受照剂量小于01Gy者可作一般医学检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受照剂量大于0.25Gy者应予以对症治疗;对受照剂量大于0.5Gy者应住院观察,并给予及时治疗;受照剂量大于1Gy者,必须住院严密观察和治疗。,2、
14、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辐射事故应依据核和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GBZ113.过量照射应依据GB18196处理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人,应依据GBZl04采取综合性对症治疗。对伴有急性放射皮肤损伤的病人,应依据GBZ 106进行分度诊断和治疗。对伴有放冲复合伤或放烧复合伤的病人,应依据GBZ102、GBZ103进行诊断和治疗。,处理原则3、内照射事故受照人员,3、内照射事故受照人员放射性核素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甚至完好的皮肤进入体内造成内照射损伤。内照射放射病人应根据GBZ 96-2011诊断治疗。,3、内照射事故受照人员,内照射的判定可依据污染史(事故性质、核素的种类、浓度、人体污染途径
15、等),进行生物样品的放射性测定分析(如血、尿、粪及其他内容物等)和全身或靶器官的体外放射性测量,并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判定。,3、内照射事故受照人员,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的医学处理 尽早清除初始进入部位的放射性核素。包括:彻底洗消体表污染,防止污染物的扩散。有摄入时,可催吐、洗胃、使用缓泻剂和阻吸收药物;根据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进入量,尽早选用相应药物进行促排治疗;有放射性碘进人体内时,服用稳定性碘。,3、内照射事故受照人员,对超过5个年摄人量限值(ALI)的放射性核素内照射人员应进行医学观察及相应 的治疗;超过20个ALI者属于严重内照射,应进行长期、严密的医学观察和积极治疗,并注意远期效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辐射 事故 伤员 分类 救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7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