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ppt
《输液反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液反应.ppt(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输液反应,定义(definition),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 快速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 手段和方法。输液反应系指输液引起的或输液相关的不良 反应的总称。,Contents,输液的分类(按临床用途),1 体液平衡性输液 电解质输液:0.9%NaCl 酸碱平衡输液:NaHCO32 营养用输液:葡萄糖,脂肪乳,氨基酸3 血容量扩张性输液:右旋糖酐,明胶4 治疗用药物输液 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各种灌洗液和透析液不属于输液的范畴。,1999年8月24日,国家药品监管局正式印发关于实施有关规定的通知,明确要求大输液和粉针剂生产必须在2000年底前达到GM
2、P标准,2001年1月1日,全国大输液和粉针剂生产如期实现了符合GMP要求的目标,所有未通过GMP认证的大输液生产企业及多数医院制剂室也因达不到要求,没有换发生产许可证而停产,所以,从生产质量上来说,大输液的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输液反应的类型,1.热原反应,2.热原样反应,3.过敏药物添加引起的输液反应,4.细菌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热原反应,热 原:细菌内毒素,是微生物代谢产物。内毒素的特点: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化学成份:由磷脂、蛋白质和脂多糖所组成的复合物。热原致热原理:热原诱导体内多型核白细胞及其他细胞释放一种内源性热原,作用于视丘下部体温调解中枢,引起5 羟色胺的升高而导
3、致发热。,热原致热的特点,含有热原的输液注入人体后,大约经过30 min 后出现症状,一般先经过一个短的潜伏期后,体温略微上升然后又略下降,接着又很快上升,并出现一个高峰。严重的表现为紫绀、瞳孔散大、血压快速升高、白细胞下降、出现昏迷甚至导致休克死亡。同一批药物随用药量增加临床症状加重,其次是同一批输液在不同病人发生输液反应的概率较高。输液内毒素检查一般复试大多为阳性反应。,热原样反应,热原样反应:是由液体中不溶性微粒增多引起的一种类似热原反应的反应。不溶性微粒与输液反应的关系:注射液特别是输液不溶性微粒所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它不仅可以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甚至
4、引起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等,同时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中国药典从85 年版就规定 100 ml 的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的限度检查,而且标准不断提高。,热原样反应的特点 出现症状较慢,一般都是在输液快结束或者已经结束后才发生,主要以中草药注射剂为多,输液内毒素复试多数为阴性报告,过敏药物添加引起的输液反应某些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肽类、右旋糖酐等成份的药物与输液配伍后,有时立即引起皮肤瘙痒、红斑样皮疹等一般过敏反应,临床上还常见有类似热原反应的严重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发热等,甚至引发寒颤、恶心、呕吐、局部发绀、四肢冰凉、休克等。,特点:发病急,一般在用药10 min
5、 左右发生;起初是皮肤症状,继发循环、神经、呼吸等系统症状;症状的轻重与用药剂量一般无直接关系;其次同一批输液个体差异较大,输液内毒素复试多为阴性反应。过敏药物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疾病病种无关,个体差异较大。过敏引起的输液反应与热原引起的输液反应症状非常相似,难以区分,应结合药物成份、发病时间、症状等因素综合分析。,细菌污染引起的输液反应,由多种原因导致输液被细菌或真菌污染,输入人体后,引起严重的急性细菌性反应,如严重的菌血症或败血症。特点细菌或真菌污染的环节不同,临床的症状轻重和发病时间均有差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本类输液反应临床症状与热原反应相同,是对人体损伤程度最严重的一种。输液内毒素或热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输液 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6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