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丰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2022-2030年).docx
《吉林省东丰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2022-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东丰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2022-2030年).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吉林省东丰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2022-2030年)第一章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5一、建设基础5(一)区域特征59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工作基础二、存在问题与机遇挑战(一)存在问题(二)机遇与挑战20第二章规划总则23一、指导思想23二、规划原则24三、规划范围25四、规划期限25五、规划目标26(一)近期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远期目标27六、建设指标27第三章规划任务与措施41一、生态制度体系建设41(一)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41(二)全面落实资源高效利用制度43(三)健全生态保护与修复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44(五)建立健全
2、现代环境治理体系46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48(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48(二)“三水统筹”,改善水生态环境50(三)不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52(四)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55(五)持续加强噪声污染防治57(六)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58(七)提升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61三、生态空间体系建设62(一)健全生态空间用途管制62(二)加强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64(三)推进国土空间布局优化65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65(一)推动生态产业发展66(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70(三)推进绿色能源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75(四)推动交通清洁化发展76(五)推进行业清洁化生产77(六)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78五、生态生活体
3、系建设78(一)深化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78(二)推进绿色生态城镇建设80(三)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81(四)培育生态生活方式82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84(一)推动生态文化传承发展84(二)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85(三)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85第四章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87一、工程内容与投资估算87二、效益分析99(一)生态环境效益99(二)经济效益99(三)社会效益100第五章保障措施101一、加强组织领导101二、严格监督考核101三、强化资金统筹102四、加大科技创新102五、引导社会参与103第一章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一、建设基础(一)区域特征1.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东丰县位于吉
4、林省中南部,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辉发河上游。地处北纬4218,-4314,东经125。3-12550,之间,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县城距省会长春市135公里。东、南与梅河口毗邻,西、南与辽宁省清原县相接,西与东辽县、辽宁省西丰县以山为界,北与伊通县、盘石县隔河相望。四梅铁路贯穿境内,集锡线四平至白山国家一级公路,东丰至长春省一级公路至辽宁省西丰、东丰至辽宁省草市线等多条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形北狭南阔似胃,俗称“大肚川”,南北最长处105公里,东西最窄处3.8公里,最宽处54.4公里,土地面积2523.68平方公里,占辽源市土地面积49%,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素有“中国梅花鹿
5、之乡”的美誉。地形地貌。东丰县是群山环抱、丘陵起伏的低山丘陵区,吉林哈达岭是吉林省境内的主要山脉,起伏蜿蜒纵贯于东丰县境西部边界,此山为“东丰境内诸山之祖脉”,既是县界又是分水岭,形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脉受新华夏系构造控制,形态多由西北向东南垄状平行走向,呈“梳齿”状。庆岭南山海拔914米,是境内最高峰,那丹伯镇二道河子村河口处海拔270米,为全县最低点,境内平均海拔374米,相对高差小于100米。全县地理格局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境内丘陵台地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黄泥河、桦树河、柳河、秀水河中下游等地。河谷平川主要分布在横道河、梅河、莲河、大沙河、伊通河中下游等地。气候特点。东丰县属季
6、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干燥,夏季多雨湿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漫长寒冷,雨热同季,适于一季作物生长。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日照2656.4小时,年平均气温4.5C,年平均降雨量672.9毫米,无霜期128天。河流水系。东丰县河流属松花江流域,辉发河及饮马河水系,河流大部分发源于吉林哈达岭东麓,水流顺着山势自西向东,自古以来称东丰一带为“东流水二河道坡陡而弯曲,水量多受天然降雨影响,境内县级以上河流31条,主要河流5条,为伊通河、莲河、大沙河、梅河、大横道河。林业资源。东丰县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是全省首批进入百万亩人工林县份之一,也是全省重要的人工林基地,境内森林有黑松
7、、落叶松、杨柳、柞树等200余种。按地势特点,自然条件可分属3个林区,北部浅丘谷地用材林区:树种以落叶松、樟子松、柞、搬、山杨为主,槐、桦较少,区内森林多分布于岗脊丘顶,林地土质较好,林木生长较快,是本县用林基地之一;中西部岗丘台地薪炭木保护林区:树种以落叶松、樟子松、刺槐为主,杨、柳较少,区内林地多呈带状,小片林与农田相间分布,林木生长缓慢;南部低山丘陵水源涵养林区:树种以落叶松、柞树、红松、樟子松、黑松为主,杨、柳、搬次之,区内森林茂密,多分布于山脊和坡麓地带。生物资源。东丰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植物101科448种。其中,药用类214种,工业用类21种,食用类16种,蜜源类3种,
8、另有花卉类等,主要品种有柞、杨、柳、榆、搬、榛、胡桃、刺槐、刺楸、胡枝子、山里红、山杏、苍术、蕨菜、山玫瑰、桔梗、小玉竹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紫搬、黄波楞、水曲柳三种。东丰境内鸟类有15目37科156种,占吉林省鸟类种数48%,珍稀鸟类有金雕、白鹤、鸳鸯、雀鹰、松雀鹰等,经济鸟类有鸿雁、绿翅鸭、绿头鸭、斑嘴鸭、鹤鹑、班翅山鹤、雉鸡、山斑鸠等;兽类有5目13科33种,占吉林省兽类种类总数的41.25%;两栖爬行动物资源有1目4科8种,占吉林省两栖种类总数的64.71%;东丰县分布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动物梅花鹿、金雕、白鹤三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鸳鸯、雀鹰、松雀鹰、马鹿、豹猫五种。2.社会
9、经济概况行政区划。东丰县辖3个街道(吉鹿街道、祥鹿街道、福鹿街道)、12个镇(东丰镇、大阳镇、横道河镇、那丹伯镇、猴石镇、杨木林镇、小四平镇、黄河镇、拉拉河镇、沙河镇、南屯基镇、大兴镇)、1个乡(二龙山乡)、1个民族乡(三合满族朝鲜族乡),229个行政村。人口分布。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77166人,其中城镇人口118620人;男性人口193342人,女性人口183824人。总户数130266户。全年出生人口1394人,出生率为3.69%。;死亡人口1366人,死亡率为361%o;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O.O7%o0全县人口按年龄结构分组:0-17岁48833人,18-34岁69976人,
10、35-59岁166007人,60岁及以上92350人。民族分布。东丰县全县23个民族,除汉族外22个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为世居民族。1个少数民族乡(三合满族朝鲜族乡),4个朝鲜族村,1个回族村,1个满族村,其余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全县少数民族34225人,占全县人口9.02%,其中满族31140人,朝鲜族1855人,回族605人,蒙古族515人。其余按人数从多到少依次为基诺族、壮族、锡伯族、苗族、景颇族、土家族、黎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瑶族、傣族、俄罗斯族等。经济发展。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03亿元,
11、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34.17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8.03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7.5:23.1:59.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L7、2.4和4.O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302元。旅游文化。东丰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东丰县清代被辟为盛京围场,史称“皇家鹿苑”,境内有西断梁山遗址、龙头山山城遗址以及瓦房顶子山石棺墓群、邱家沟石棺群等5处文物古迹,以及围猎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农民画旅游资源等。东丰县农民画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
12、号,多次在国内外参展,独具东北地域特色的农民画,具备了很高的艺术欣赏性和收藏价值,有97件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115件荣获国家各种奖励,1000余件被国际友人收藏,远销东南亚、欧洲、美洲等世界各地。(二)工作基础1.生态文明顶层设计统筹布局生态文明工作有效部署。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东丰县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东丰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定期召开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与各类专项督查发现的问题,以及在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等方面进行
13、了详细的部署和落实,确保了东丰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健康的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了实施保障。生态保护规划统筹引领。东丰县已按照国家和吉林省要求编制了东丰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了东丰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东丰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和东丰镇等11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修改)方案,以规划引领统筹城乡资源配置,促进东丰县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生态宜居乡村,东丰县编制了东丰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东丰县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东丰县乡村建设专
14、项规划东丰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已按照国家和吉林省要求编制了东丰县生态保护红线评估技术报告,完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和吉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管控,保障国土资源安全有序开发。生态保护制度制定实施。全面推行河长制制度,制定了东丰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工作方案东丰县河长制办公室对全县河道问题进行督查督办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东丰县河道常态化保洁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全面落实履行河流保护管理责任,提升河流保护管理水平,完成了“一河一策”编制工作。严格落实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021年东丰县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持续保持100%o依法开展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发区陆续编制了
1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跟踪评价,从源头上和总量上控制、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了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同步进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开展项目环评跟踪督查,严控环境重大影响项目落地实施。建立了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编制了东丰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东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东丰县仁合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东丰县六道沟水库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方案,有效防控突发环境事件。制定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加强地块管理,有序推进风险管控和修复。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等角度,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2 .生态文明工作机制改革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16、。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筹考虑大气、水、土壤、山、林等要素,全力抓好去产能、调结构、治污染等工作。在工作站位上,将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东丰绿色转型相结合,实现环境保护、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共促多赢。在日常管理上,构建立体式、网格化监管体系,划分“县、镇(乡)、村”三级监管网格。建立健全会商沟通、信息共享、协调联动、跟踪督导等机制,推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上下“一盘棋抓环保”的良好氛围。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东丰县着力构建“权责清晰、治污科学、执法严明、公开透明”的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东丰县年度绩效
17、考核目标责任制,2021年东丰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为22.86%,构建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链条。3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东丰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手段,补短板、强监管、优服务,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空气方面。东丰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7-2021年优良天数比例由79.1%提升到92.8%,2021年消除严重污染天气,PM2.5和S02浓度较2017年分别下降55.9%和44.4%。编制了东丰县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东丰县清洁空气行动计
18、划(2016-2020)东丰县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年行动方案东丰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东丰县供热错峰启炉方案等方案并严格执行。建设完成环保局站点和兴隆社区站点2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完成城市建成区10蒸吨以下38台燃煤锅炉淘汰和20蒸吨及以上11台燃煤锅炉达标改造工作,15户“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全县11户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全部完成安装治理设施;全县48家加油站已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完成双层罐改造。编制东丰县煤炭总量控制工作方案,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开展路检路查46台(辆)次,烟气黑度检查全部合格,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共发放环境标识100个。水环境方面。编制了东丰县劣
19、五类水体专项治理和水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9-2020年)东丰县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东丰县清洁水体行动计划(2016-2020年),莲河鲜明村国控断面水质2020年达到IV类,其余考核断面均达到11I类水质,水质优良比例持续提升,建设完成莲河鲜明村水质自动监测站;仁合水库和六道沟水库两个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HI类标准,常年水质较好,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完成全县13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350处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全县98个入河排污口纳入规范化管理。东丰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于2018年完成扩建和提标改造并通过
20、验收,污水处理能力由每年1万吨提高到2万吨,污水排放标准由一级B提高到一级Ao大力开展河道垃圾整治行动和规范整治专项行动、堤防绿化工程,管河、护河、治河水平有效提升,绕盈河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土壤和地下水方面。完成了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的编制,构建了东丰县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完成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合理规划土地用途,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加强了对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的监管,监督指导吉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吉林省腾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制定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开展了企业用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行动,巩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21、成果,加强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补给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和化学品生产企业等区域周边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双源”调查),推进重点污染源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制定了风险管控方案。4 .绿色经济稳步发展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十三五”以来,东丰县绿色转型效果明显,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三次产业比重由2016年的16.4:53.4:30.2调整为2021年的17.5:23.1:59.4o纺织包装、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着力整合要素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基本形成钢铁冶金+建材、纺织包装、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梅花鹿+医药健康五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22、,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农业转型迈出可喜步伐,中草药、林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佰晟源获得“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地理标志使用权,“梅花鹿筋骨片”荣获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日益健全,供销e家全城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遍布城乡,数字东丰“五大任务”十大工程”稳步推进。皇家鹿苑创业园建成运营,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建成亚洲最大梅花鹿主题皇家鹿苑博物馆和国内首家养鹿官山园,“东丰梅花鹿”地理标志被授予2020世界地理标志产业博览会金奖,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被评为“中国观展梅花鹿驯化基地”“中国特色旅游城市”“全国人文生态旅
23、游基地县”,梅花鹿博物馆投产运行促进产业融合。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东丰县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持续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由原煤为主加速向多元化、清洁化转变,发展动力由传统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转变,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更新9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已全面完成国六车用汽柴油供应。建筑节能不断强化,实施工程施工图节能能专项设计和节能审查,做到建筑节能在设计阶段达到100%;开展施工现场建筑屋面隔热保温、墙体隔热保温、外门窗性能、遮阳等方面的节能质量专项检查,全力抓好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资源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推广等重点工作。2021年新增建筑节能项目17个,新增节能面积1
24、5.5万平方米;强制推广绿色建筑项目,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59.23%。绿色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十三五”期间,东丰县工业企业通过技改扩能、产品升级、管理提升,实现了“老树发新芽二以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污染物减排计划,引导倒逼企业集约发展,2021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8.1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5.97%,圆满完成考核任务。依托东丰县梅花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药材、食品、物流为主的健康产业,东丰药业、睿康生物、莎普爱思强身药业、东丰国际梅花鹿产业创投园等梅花鹿产业发展载体不断壮大,限制资源破坏型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清洁生产项目,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东丰县 生态 文明 建设 示范区 规划 2022 203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53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