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先进事迹(共15篇).docx
《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先进事迹(共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先进事迹(共1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先进事迹(共15篇)第1篇:西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朱敏先进事迹为了那夕阳晚霞映长天西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朱敏同志先进事迹在绿树掩映的西南大学校园里,有一处圆形大楼,多年来被师生们称作“圆顶大楼”,楼上是学生活动中心,楼下却是老年活动中心,旁边就是离退休工作处办公室。活力四射的青年大学生与精神矍银的离退休老人常常在楼边的石梯上“不期而遇,反差之中,又显得那样的协调而其乐融融。一个干练的中年女性,常常行色匆匆地走在活动中心、办公楼和石梯之间一一她就是西南大学的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朱敏,就像这楼宇把青年、老年活动融为一体一样,她和伙伴们把西南大学的离退休工作也做得有声有色,充满活力。
2、她担任离退休工作处处长9年,学校每年被评为重庆市“离退休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的背后浸透着一个共产党员对老龄工作的热爱,对老人的尊重,对学校和谐发展的孜孜追求。怀尊老之心,守敬老之责她将离退休老人当成亲人!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朱敏的父母早已离她而去,但从事离退休工作,却仿佛使朱敏有了更多的父母。在老人眼中,她也不再是一位处长,就像自己最贴心的女儿一样温暖孝顺。她制作了离退休工作联系卡,将全处工作人员联系方式送到老同志手中,被大家喻为“连心卡”。在她的带动和感染下,全处工作人员都努力做到了“五个一”和“三个到位,即: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热茶、一张座椅、一项回复;生病时看望到位,有困难时服务
3、到位,临终时关怀到位。老同志去世了,孤寡老人寂寞了,空巢老人有困难了,老同志与子女有隔阂了,老夫妻之间有矛盾了,邻里之间有摩擦了,事无巨细,1老同志们总习惯拨打她的电话,而她也总会耐心倾听、悉心排解。2008年6月的一个周六,朱敏得知学校一名身边无子女、本人无工作的离休干部遗属急需送往医院就医,她立即赶到该老人家中,一边和社区干部劝导老人,一边亲自联系救护车,并为其垫支了100O元医疗费。2010年8月的一个深夜,一位退休老同志突然去世,而他的子女又不在身边。得知这个消息后,朱敏和另一名工作人员马上赶到老同志家中,一边安慰其老伴,一边帮忙料理后事,当做完这一切之后,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两点。走出
4、老同志的家,她感到闷热的夏日夜晚也充满了丝丝清凉。每次面对长期卧床生病的老人,朱敏总是倍加温柔、细心,对老人嘘寒问暖,对家属耐心叮嘱照料的注意事项,工作人员非常纳闷朱处长对照顾瘫痪老人怎么如此内行,她只是淡淡一笑:“因为我曾经也有一位瘫痪的母亲,我们也有老去的时候!”为老有所为创平台,为老有所乐建载体她把离退休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西南大学现有离退休教职工近3000人,其中离休干部96人,80岁以上老同志近500人。朱敏常说,老同志们虽然退下来了,但仍然心系学校,反过来,我们做离退休工作的,也应心系老同志,这是我们的职责,其实也是一种人之常情,把离退休工作做好了,照样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为老同
5、志们老有“所学、所为、所乐”创建平台,就是朱敏和同事们的事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离退休工作平台、载体已日益完善并形成体系。比如,学校每年拨10万元专款设立了老年科研基金,支持老年人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挂靠离退休处的关工委志愿者服务团坚持在校内校外大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关工委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的爱国主义主题征文与演讲比赛,使一位参加比赛获奖的同学从此爱上了写作和演讲,毕业后,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朱敏认为,这也是在育人。2010年,由于关心下一代工作成效显2著,学校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朱敏觉得很欣慰,也体会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在朱敏同志支持下,离退休
6、处和校地合作处协调组织的晚霞专家组,更是赢得了各方赞誉。学校和重庆石柱县共建的校地合作基地,学校10余位蚕桑、畜牧、医药类和食品相关学科的离退休专家长期蹲点在基地,为石柱县的黄连、辣椒、蚕桑、长毛兔、食用菌产业等付出了大量心血,已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曾以晚霞映长天为题作过长篇通讯报道,成为学校离退休工作的一大亮点。学校的老年大学,期期爆满;老年活动,常年不断。朱敏总是创造条件,让大家的成果不断展示。比如,支持老年书画研究会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书画展,支持出版作品集;支持离退休秋韵合唱团积极参加校内外演出,多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奖。重庆启动“五个重庆”建设伊始,朱敏专门找到从事诗
7、歌创作的青年教师,为老同志量身定做创作了长篇抒情诗诵读五个重庆礼赞,并筹款制作短片,多次应邀在全市、全校重要晚会中演出,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誉。正是在这样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驱使下,朱敏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努力把工作经验理论化。她参与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一一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之子课题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已顺利结题。她还尝试将社会力量引入高校老龄工作,为学校高龄空巢老人安装了平安电话,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同志提供紧急救助、咨询等多项服务,重庆日报曾专文报道。心系老同志稳定,谋利老之事一一她把离退休工作当作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之举!2
8、005年7月,西南大学合并组建之初,原两校在离退休管理模式和离退休人员政治生活待遇上都存在一些差异,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学校深度融合,影响学校稳定大局。朱敏同志在3广泛听取老同志意见并和同志们全面分析论证后,向学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学校据此在在职教职工维持原两校不同津补贴标准的情况下,在老同志方面先行一步,在当年的8月就迅速统一并提高了原两校离退休教职工的生活补贴标准。随后又逐步统一了两校离退休活动费、离退休处级以上干部交通费补贴标准以及离退休福利费管理办法等,这些举措对稳定老同志思想和情绪起到了非常关键和积极的作用,从而为西南大学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
9、09年国家出台相关文件规范离休干部补贴,京外中央单位参照地方标准执行。学校接到的文件标准与教育部文件精神相比照存在一定的工作空间,朱敏同志敏感地预见到这将在离休干部中引起反响。在学校支持下,通过到兄弟院校调研了解,同时积极和学校组织部、人事处、财务处论证协商,最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文件中所规定的最高标准规范了离休干部补贴,保障了老干部待遇,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促进离退休工作的另一项举措,就是积极做好离退休党建工作。目前,全校共有离退休党员1162人,下设34个离退休党支部,其中离休支部2个。她积极支持并身体力行组织参与离退休党委和各党支部的工作,在校党委领导下,高举党的旗帜,将离退休党
10、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做到与在职人员党支部同部署、同规划、同考核、同表彰,各项活动有声有色,学校曾多次作为高校代表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中介绍工作经验,得到上级党委和兄弟高校的肯定。“夕阳无限好,晚霞映长天!”朱敏十分喜欢这句诗。她觉得自己是平凡的,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却并不平凡。她甘愿坚守这样的平凡岗位,只为了那夕阳更加美好,那晚霞更加灿烂!第2篇:离退休先进个人事迹一、不辱使命挑重担,全心扑在老年教育事业上从担任老年大学校长那天起,他就把一腔热血奉献给了老年教育事业。一是为了办好老年大学,他不辞辛劳地查找资料,寻求良策;绞尽脑汁地拟订计划,绘制蓝图;千方百计地落实经费,购置设备;
11、苦口婆心地选聘教师,动员学员。在办学中,遵循老年教育规律和特点,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本着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宗旨办好老年大学。二是把建好一支高水平、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来抓。他对教师关心、尊重、爱护,平时看望慰问,谈心交心,征求意见,帮解难题,共商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三是深入实际抓教学。按老年人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现已开设课程十几门,适时举办多种讲座,组建了腰鼓队、模特队、体操队、合唱队等,成立了艺术团。在日常教学中,他亲临课堂指导,与教师、学员们共同探讨,改进教学工作。四是根据老年学员的兴趣爱好,开辟
12、了第二课堂,活跃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每年不定期地组织学员参观访问、登山游园、开展联谊和文体比赛等活动,举办书画展览,组织老年艺术团送文艺下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慰问演出,既展示和宣传老年大学的办学成果,也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抓好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用制度促进和规范办学,学校越办越红火,已成为石嘴山市的新亮点。在市老年大学的影响和带动下,在全市范围内又陆续办起了县级老年大学、企业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大学分校,全市老年教育网络正在迅速形成。这与张元善同志的不懈努力、积极支持和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他虽然已到69岁的高龄,可仍然早出晚归,全身心地扑在老年大学的各项工作中。十
13、多年来,他始终不计报酬,将无私与奉献融入全市老年教育之中。二、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用延安精神推进研究会工作XX年9月,由市委提名,经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张元善同志又担任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肩上挑起了两付重担。担任会长初期,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是一无办公场所、二无设备、三无工作人员、四无活动经费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他从研究会基础工作抓起,筹措经费,加强领导力量,设立办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加强组织学习,交流研究成果,创办了会刊。组建了由20多人组成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宣讲团,进军营、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随时应需进行宣讲。仅XX年到各学校宣讲就达20多次,听讲
14、师生达1.5万人以上。他还利用全市干部培训办班机会,围绕讲党性、重品行、树形象等主题活动,宣讲延安精神。在XX年4月,就有XX多名公务员和企业管理者聆听了延安精神报告会。他还组织会员到延安、昆明、郑州等地学习弘扬延安精神的经验,参加各类研讨交流活动。在他带领下,市、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研究分会和研究小组已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开展活动的网络体系。三、重视经验总结,推广运用理论研讨成果在推进老年大学工作和弘扬延安精神实践活动中,他很注重经验总结。先后多次深入了解调查老年教育情况,亲自撰写报告反映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市委、政府支持,促使老年教育不断有新发展。他担任市延研会会长后,组织开展的理
15、论交流越显活跃与频繁。近几年,在各地研讨交流获奖的优秀论文达到100多篇。XX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在郑州召开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他组织本会选送2篇文章参加大会交流。他还将会员们理论研究成果结集为40多万字的传承与创新出版发行,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四、保持党员本色,坚持不懈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他是一个善于建言献策的人,市上组织老同志参加的巡视、参观、调研、座谈等活动,他都积极参加。社区、街道聘请他当顾问,他从来都没有推辞。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和义务植树等劳动,都少不了他的参与。还亲自创作演出剧本和编排节目。平时,老同志有了困难,他都会主动关心帮助,热情慰问。他通过组织活动向因贫困辍学、失
16、学的学生捐助。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带头捐款,还动员学员和会员奉献爱心。他重视学习,关心时局,经常参加市上的一些重大活动。一些离退休老同志打问有关情况,他都认真给予解答;碰到个别发牢骚的,他更是耐心解释,从思想上开导,甘愿做一名义务宣传员。XX年3月,石嘴山市遵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他又担任起了指导检查组组长的工作。他的社会活动还有很多很多桑榆霞光胜晨阳,这是张元善用自己的实际言行折射出的风采。为了老年人的事业和社会发展与进步,他仍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知歇息地在忘我工作着。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成为大家尊敬、钦佩和学习的楷模。第3篇:离退休先进个
17、人事迹黄绍湘,女,著名美国史专家、中国美国史研究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兼学术委员、博士生导师。黄绍湘祖籍湖南临澧,1915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曾祖父黄道让饱读诗书,留世有雪竹楼诗稿等著述。黄绍湘的父亲黄右昌诗书俱佳,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做过教授、系主任,所以她自幼就得到了来自家庭的良好熏陶。1930年夏,父亲黄右昌出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大法官,举家迁往南京。15岁的黄绍湘坚决不去南京,遂与大姐留在北平读书。此时的黄绍湘已显示出了其革命者的一面,崇尚自由、民主的她因不满就读学校强迫学生进行祷告、谢主等宗教活动,决定另行择校,后遵照母亲意愿就读于国立盐务专科学校。九一八事
18、变爆发后,黄绍湘参加了支援南下代表的卧轨请愿活动。那以后,她开始大量阅读左翼进步书籍,接受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1934年春,她被同学推选为代表,向校方提出改进教学的要求,却遭记大过处分。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黄绍湘愤而离校,后以各科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二年级。在校期间她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反复思考旧中国长期积弱的原因,未找到答案,她于当年秋天转入历史系学习,希望从历史的比较中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1935年,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华北岌岌可危。黄绍湘积极投身一二九救亡运动,成为清华大学一二九运动骨干。1936年,她参加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第二团,遭国民党军警镇压。回北平后,她成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退休 工作 党委 先进事迹 15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4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