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docx
《第四章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四章西半球的地区和国家考点基础练下图为某区域沿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区域位于()A.北非西部B.印度半岛西部C.大洋洲西部D.南美洲西部2 .图示海岸沙漠区常见大雾弥漫,其成因主要是()A.沿岸暖流增湿B.海水蒸发强烈C.沿岸寒流降温D.大气对流旺盛1. D2.C1 .读图可知,该区域西部为海岸沙漠区,中部为沙漠核心区,东部为高原山地区,且高原山地区海拔高,部分地区海拔超过6000m,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其山地区应为安第斯山脉,ABC错,故选D。2 .图示海岸位于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海岸附近海域上空水汽含量相对较大;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2、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降温导致水汽凝结成雾,所以海岸沙漠区常见大雾弥漫,C正确,A错;海水蒸发强并不能代表多大雾天气,雾的形成还需要降温,同时,沿岸地区受寒流的影响,水温相对较低,海水蒸发并不强烈,且近海面地区受寒流影响,气温相对较低,容易形成气温“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大气对流并不旺盛,BD错。故选C。读“某河流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与甲地相比,乙地沼泽分布多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多B.下渗较少C.地形平坦D.蒸发较小4.与科连特斯相比,福斯附近的河流(A.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C.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B.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D.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3.
3、 C 4. D3.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实地情况来分析问题。依据经度向东减小,可知为西经;依据纬度向南增大,可知为南纬。陆地东侧为大西洋,故此地应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根据纬度可知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大。故C正确。依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知甲河与乙河之间有分水岭,且为南北走向,故甲处位于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应降水较多,乙为背风坡降水少,蒸发量较大,故A、D错误。下渗情况没有明显资料故无法进行比较。故B错误。4.根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
4、上的位置: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科连特斯的上游。故影响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福斯的流量小。乙河附近有沼泽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科连特斯的水位季节变化小,福斯附近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故D正确,A、B、C错误。哥斯达黎加素有“中美洲花园”之称,超过25%的国土被划为国家公园。该国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附近,地形以山地为主。该国物产丰富,主要出口咖啡、香蕉等农产品。该国生产的香蕉被誉为“世界最好的香蕉”。下左图为哥斯达黎加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10N纬线附近地区的农作
5、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B.东部受东南信风影响,多地形雨C.受地形影响,河流短小D.中部地势较高,气候凉爽,是人口的主要聚居区6.该国香蕉品质好,其原因不包括()A.热带地区,一年四季可生长,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B.纬度低,光热条件好C.自然环境好,污染小D.多火山灰,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5.D6.A5 .读图可知,哥斯达黎加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A错误。东部受东北信风影响,多地形雨,B错误。受陆地面积和地形影响,河流短小,C错误。哥斯达黎加所处纬度低,气候炎热,中部地势较高,气候
6、凉爽,是人口的主要聚居区,D正确。故选D。6 .热带地区,气温高,生长周期并不比其他地区长,A不是该国香蕉品质好的原因,符合题意。哥斯达黎加纬度低,光热条件好,B正确,不符合题意。哥斯达黎加自然环境好,污染小,C正确,不符合题意。哥斯达黎加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附近,多火山灰,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 .读四个大洲不同海拔面积比例及纬度范围图,回答四个大洲中()20010005000A.甲地形复杂多样,生物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特点8 .乙平原广,高纬地区受寒流影响强,港口封冻期长C.丙纬度跨度大,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是水稻主产区D.丁为高原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城市化
7、水平高7 .C读图并结合已有知识可知,甲大洲全部地处北半球,南部纬度较低,北部位于北极圈以北,各海拔面积比较均匀,与北美洲的位置和地形特征相似,北美洲地形复杂多样,但生物并不具有古老性和独特性特征,A错误;图中信息表明,乙大洲地处36。N以北,且平原占比大,与欧洲的位置和地形特征相似,欧洲西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显著,有些北极圈以内的港口也终年不冻,B错误;图中信息表明,丙大洲跨南、半球,主要位于北半球,海拔5000米以上区域占有一定比例,由此判断应为亚洲,亚洲中部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水稻主产区,C正确;图中信息表明,丁大洲跨南北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纬度
8、较低,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且海拔超过200米以上的比例很高,因此海拔较高,由此判断应为非洲,非洲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城市化水平低,D错误。故选C。加拿大摄影师保罗.奇茨卡前往亚伯拉罕湖(图甲)拍摄,偶遇冰泡奇景(图乙)。冰冻气泡是湖床植物释放的沼气和湖面低温所致。沼气不停地涌向湖面,随着气温的降低,这些冰冻气泡就会不断地堆积起来,形成数千个壮观的冰泡,在皋微展光的映衬下,奇幻壮丽,美到窒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甲图乙8 .保罗.奇茨卡前往拍摄时,亚伯拉罕湖()A.水草繁茂B.水流较快C.水质清澈D.风大浪高9 .能形成冰泡景观的天气条件是()A.降温快B.风力大C.气压
9、低D.降雪多10 .根据冰泡的形成条件推测,除亚伯拉罕湖外还可能看到冰泡景观的湖泊是()A.维多利亚湖B.贝加尔湖C.死海D.洞庭湖8. C9.A10.B8 .通过材料分析可知,保罗奇茨卡前往拍摄时应该为冬季,此时气温降低,水草凋零,A错误;拍摄季节湖泊的补给水量小,湖泊主要处于枯水期,水流较慢,B错误;冬季降雨强度小,地表泥沙入湖少,水质清澈,C正确;冬季气温下降,水体结冰,湖面不能形成风浪,D错误。故选C。9 .奇幻壮丽的冰泡景观需要气温快速降低,冻结上升的气泡,A正确;风力、气压、降雪对形成冰泡景观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10 .冰泡湖形成的条件主要是气温急速下降至Oc以下,水体快
10、速结冰,有大量植物残体腐败产生的沼气。维多利亚湖在非洲赤道附近,冬季气温在OC以上,没有结冰期,A错误;贝加尔湖位于50。N的高原上,夏季温暖利于水草生长,冬季降温快,可能形成冰泡,B正确;死海和洞庭湖均位于亚热带地区,冬季气候温和,水体不结冰,无法形成冰泡景观,C、D错误。故选B。2018年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前往南极科考,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在拉斯曼丘陵地区的蓝冰区域(在积雪积累量小于消融量的地方,地面全是冰,没有夹杂雪层,冰层厚到一定程度呈现篮色),建设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南极机场要靠冰面来承重承压,南极冰原又处于不断变化与运动之中,极不稳定,修建难度极大,尤其是永久机场。
11、据比完成下面小题。11 .我国首个南极机场选址地()A.冰盖运动比较均一,流速较小B.海拔高气温低,冰层较厚C.雪面摩擦力小,飞机起降安全D.积雪深度较大,冰层稳定12 .推测以下何地适宜寻找面积足够大的蓝冰区()A.下降风明显的区域B.海拔较高的地区C.降雪量较大的地区D.科考站密集的地区11. A12.A11 .机场要靠冰面来承重承压,因此机场选址的地点冰盖运动要比较均一,流速较小,利于飞机起降安全,A正确。地处拉斯曼丘陵地区,海拔较低,B错误。蓝冰区域积雪积累量小于消融量的地方,地面全是冰,没有夹杂雪层,C、D错误。故选A。12 .据材料可知,蓝冰区域是指在积雪积累量小于消融量的地方,地
12、面全是冰,没有夹杂雪层,冰层厚到一定程度呈现蓝色。下降风明显的区域,降雪量少,小于消融量,A正确。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低,积雪消融量小,B错误。降雪量大的地区,积雪积累量会大于消融量,C错误。科考站密集的地区不一定是面积足够大的蓝冰区,D错误。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根据两极地区年内海冰面积的变化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年内变化幅度北极大于南极B.海冰面积北极大于南极的月份多C.两极地区海冰总面积2月份最小D.两极海冰面积年内总量保持不变14 .据图判断,两极地区年内海冰冻融速度及影响原因可能是()A.南极地区受西风及周围寒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13、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较快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降温快,海冰冻结快D.北极地区受下垫面影响,冻结消融速度差异小13. C14.D13 .温度高会导致海冰融化,左图8、9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8、9月份气温高,应该北极地区;右图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说明2月份气温高,应该是南极地区。南极地区年内海冰变化幅度较大;海冰面积北极大于南极的时间约为六个月,海冰面积南极大于北极的时间约为六个月;两极地区海冰面积总量在南半球冬半年时较大,夏半年时面积较小;两极地区海冰总面积2月份总量达一年中最小值。C正确。故选C。14 .据图分析北极附近海冰3月份达最大,9月份达最小;南极附近海冰9月
14、份达最大,2月份达最小;对比可知,应该是南极附近海冰冻结速度慢,消融速度快。南极附近是大陆,南极附近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导致海冰消融快。北极附近是海洋,受下垫面影响,海冰冻结消融差异小。D正确。故选D。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谷,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自然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完成下面小题。15.麦克默多干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OC,而冰层下的湖水水温却高达25,其主要原因是()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
15、的温度C.阳光透过冰层使湖水升温,冰层阻止湖水热量散失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16.有关麦克默多干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B.该地多“U”形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川地貌C.每年7月在干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D.在干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15. C16.D15 .南极洲位于南极洲板块内部,而且材料没有提及地壳运动的相关信息,A错。麦克默多干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C,不会出现冰川融水,B错。南极洲夏季时,昼很长,阳光透过冰层,使冰层下的湖水升温,加上冰层的阻挡作用,水温较高,C正确。纬度而,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
16、与冰层下的湖水水温较高无关,D错。16 .南半球的极地东风为东南风,该地深受极地东南风的影响,A错;由材料“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可知,该地没有冰雪覆盖,基本无冰川作用,B错;7月为南极洲冬季,气温很低,无法看到“血瀑布”现象,C错;南极洲风力强劲,麦克默多干谷是地球上自然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在风力作用下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D正确。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揄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为北极航道(包括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从中国大连港到荷兰鹿特丹港,与传统航道相比,走北极航道的船舶()A.航行里程更短B.途经国
17、家更多C.通航时间更长D.维护费用更低18 .某轮船沿图中所示方向行驶在东北航道,船员的日记中可信的是()A.在沿岸地区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B.轮船从白令海峡出发向西北进入航道C.与在西北航道航行一样都是顺风而行D.沿航道航行依次经过了亚洲、北美洲17. A18.B17 .据图可知,与传统航道相比,走北极航道航行里程更短,故A正确。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途经国家更少,故B错误。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所以通航时间更短,故C错误。北极航道浮冰较多,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护费用更高,故D错误。所以选A。18 .企鹅生活在南极,所以在北冰洋沿岸无法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
18、故A错误。据图可知,东北航道位于白令海峡的西北,所以轮船从白令海峡出发向西北可以进入该航道,故B正确。北半球高纬地区吹东北风,所以在东北航道航行的船只顺风而行,而在西北航道航行的船只则是逆风而行,故C错误。沿东北航道航行依次经过了亚洲和欧洲,故D错误。所以选B。北极地区极昼期间海冰面积对当地生态系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每年极夜期后,检查海冰年龄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较旧的海冰通常较厚,较新的海冰通常较薄。下图是科研人员运用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获取的北极地区1985年和2020年3月15日的海冰年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2-1-A 4年醺上3-4 WIWS31115H比景*
19、N*冰年级分G2020斯3M15H比慢电M为海Ira分布19 .选择冬季过后检查海冰年龄的主要目的是A.计算春季海冰覆盖厚度B.预估夏季残留海冰面积C.推测秋季海冰年龄分布D.统计冬季海冰影响区域20 .2020年3月15日北极地区海冰与1985年3月15日相比A.纬度越高,海冰年龄的变化越小B.所有年龄层的海冰面积都在减少C.亚欧大陆东北侧比西北侧变化小D.亚欧大陆沿海变化比北美沿海小21 .与北极地区海冰年龄分布变化成因相似的是A.北极苔原带明显的冰雪化转变B.南极沿海地区降水明显减少C.青藏高原近年产草量剧烈变化D.东北林区冬季积雪保温明显19. B20.D21.C19 .冬季过后可直接
20、测量春季海冰厚度,无需检查海冰年龄,A错误。北极海冰冬季生长、夏季融化,冬季过后检查海冰年龄可预估夏季残留海冰面积,是选择冬季过后检查海冰年龄的主要目的,B正确。冬季过后检查海冰年龄,可推测秋季海冰年龄分布,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统计冬季海冰影响区域应在冬季进行,而不是冬季过后,D错误。故选B。20 .对比两图可知,纬度越高,海冰年龄的变化越大,A错误。01年、12年的海冰面积明显增加,B错误。亚欧大陆东北侧比西北侧变化大,C错误。亚欧大陆沿海变化比北美沿海小,D正确。故选D。21 .由图可知,北极海冰年龄分布呈现年轻化趋势,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冰变薄造成的,与之成因相似的是青藏高原近年
21、产草量剧烈变化,C正确。而北极苔原带明显的冰雪化转变、南极沿海地区降水明显减少、东北林区冬季积雪保温明显等并不是全球气候变暖所造成的,A、B、D错误。故选C。提升综合练2020年暑假小明随团队到墨西哥研学旅行,主要研究城市和文化,在研学中发现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带大草帽,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菜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下图为墨西哥地图及大草帽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墨西哥城市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西部、气候B.东部、土壤C.北部、河流D.南部、地形2 .大草帽成为墨西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必备用品的原因主要是()地处热带,太阳辐射强,大草帽可以
22、防晒位于东北信风带,大风天气多,大草帽防风气候凉爽,大草帽保温作用强,防寒雨季降水丰富,大草帽便于避雨A.B.C.D.1. D2.B1 .读图可知,墨西哥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部高原上,地处热带,全年高温,高原区气候较凉爽,所以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D正确,ABe错。2 .墨西哥地处热带且整体海拔高,光照强,带大草帽可以防晒,故正确,雨季时,降水丰富,带大草帽便于遮雨,故正确。草帽宽大,不利于防风。大草帽没有防寒的作用,当地也不用防寒,故错,本题选B,ACD错。阿根廷国土面积广阔,大豆种植面积高达2000万公顷,农业可持续种植技术的应用使得阿根廷大豆产量高,是世界上继美国、巴西之后的第三大大豆生产国
23、。近年来,阿根廷大豆和豆粕(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大量出口中国。下图示意阿根廷大豆产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大豆次主产区大豆主产区3 .与巴西相比,阿根廷发展大豆种植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A.冬季寒冷,少病虫害B.夏季日照时间长C.秋季干燥,天气晴朗D.春季细雨连绵4 .阿根廷大豆主产区分布于潘帕斯草原中心,主要是因为该区域()A.地广人稀,可耕地多B.城市密集,市场广阔C.邻近牧场,肥料充足D.地势平坦,便于耕作5 .阿根廷大豆与豆粕大量出口中国的原因有()阿根廷大豆与豆粕产量大中国人口众多,大豆为原料的食品消费量大中国家禽、家畜饲养量增长,对豆粕为原料的饲料需求量大阿根廷航运发达,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西半球 地区 国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3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