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螺旋体.ppt
《第22章螺旋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章螺旋体.ppt(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19章 螺 旋 体(Spirochete),定义: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类上划归为广义的细菌范畴。引起人类疾病的有关菌属:密螺旋体、疏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3个菌属,致病螺旋体的分类,属和代表菌 引起人类疾病 传播方式或媒介,密螺旋体属(Treponema)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 梅毒 性传播 苍白密螺旋体地方亚种 地方性梅毒 黏膜损伤 苍白密螺旋体极细亚种 雅司病 皮肤损伤 品他密螺旋体 品他病 皮肤损伤疏螺旋体属(Borrelia)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硬蜱 回归热疏螺旋体 流行性回归热 体虱 杜通疏螺旋体 地方性回归热 软蜱 奋森疏螺旋体
2、 咽峡炎、牙龈炎 条件致病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问号状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病 接触疫水,名称 螺旋数 螺旋特 举例,致病螺旋体的螺旋特点,密螺旋体 814 规则细密;两端尖直,疏螺旋体 310 不规则,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钩端螺旋体 数十个 规则,更细密;一端/两端呈钩状,问号状钩端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 伯氏疏螺旋体,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分两个种:-问号状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螺旋细密、规则;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泼(能穿透完整的粘膜或经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菌体呈C、S或8字形;革
3、兰染色阴性,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黄疸出血热群钩端螺旋体,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二)培养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柯索夫)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若1113能生长的为非致病双曲钩端螺旋体。最适pH7.27.6,小于6.5死亡,最高能耐8.4;需氧或微需氧;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三)抵抗力对热抵抗力弱,5610 min即死亡。0.2%来苏、1:2000升汞、1%石炭酸经1030 min被杀灭。对青霉素、多西环素等敏感。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四)抗原分类 据群和型特异性抗原分血清群和血清型,问号状钩端螺旋体至少可分为25个血清群、273个血清
4、型,其中有我国学者发现的37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至少有19个血清群、161个血清型,是发现血清型最多的国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钩端螺旋体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多宿主(鼠和猪为主);1、传播途径有:人与污染水或土壤接触 黏膜或皮肤侵入 消化道黏膜(污染食物/饮水)胎盘垂直传播 吸血昆虫 2基本病变:毛细血管的感染中毒性损伤,流行特点 季节性(夏秋):洪水型猪,稻田型鼠 地区性:三多鼠、猪、水 职业性:农民、矿工、饲养员,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1内毒素样物质(ELS)或称脂多糖样物质(LLS)2溶血素 3细胞毒性因子(CTF
5、)4.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鼠和猪,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经胎盘垂直传播,临床表现,疾病特点,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临床特点 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三大症状:寒热、身痛、一身乏三大体征:眼红、腿疼、淋巴大,免疫性,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体液免疫为主,病后获得对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接种多价钩体疫苗:在常年流行地区,对易感人群和与疫水接触者宜接种包含当地流行株在内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2 螺旋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73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