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化工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117页).docx
《XX化工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1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化工厂事故风险评估报告(117页).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事故风险评估报告*化工有限公司二。二X年H一月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I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LI涉及的化学品的特征分析11.1.2涉及化学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51.2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391.2.1造气工段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391.2.2脱硫工段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11.2.3变换工段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21.2.4脱碳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31.2.5铜洗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31.2.6醇烧化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41.2.7氨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51.2.8提氢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61.
2、2.9压缩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71.2.10老系统尿素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81.2.11甲醇精储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491.2.12新系统尿素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501.2.13新系统尿素造粒、包装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511.2.14二氧化碳回收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521.3储存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551.3.1罐区储存、装卸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551.3.2库区储存、装卸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591.4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使用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601.4. 1火灾、爆炸601.4.2电气伤害611.4.3机械伤害611.
3、4.4灼烫冻伤611.4.5高处坠落611.4.6物体打击621.4.7噪声危害621.4.8车辆伤害621.4.9起重伤害621.5 选址、周边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621.6 自然条件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631.7 重大危险源辨识64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672.1可能造成爆炸、火灾、中毒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672.1可能造成作业人员伤亡的其它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分布733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80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803.2事故发生的危害程度813.3火灾、爆炸指数定量分析813.4池火灾933.5毒物泄漏伤害模型963.6压力容器爆炸伤害模型1023. 7个人风险和社会
4、风险分析标准1054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1103.1 安全管理措施1103.2 主要装置、设备设施操作的安全措施Ill4. 3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154.4防中毒对策措施1164.5消防对策措施1175风险评估结论117*化工有限公司于于XXXX年XX月在XX化肥厂基础上改制成立的股份制企业,20XX年XX月XX日,XX集团(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XX省燃料公司共同完成对*公司的增资扩股,*化工有限公司成为XX集团的煤化工子子公司。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起的尿素化工中型企业。XX公司实行四班三运转;现拥有职工XXXX人,其中各类工程技术人员XXX人,固定资产XX亿多元,
5、占地面积XXX亩,建筑面积XX万m2。公司主要产品:尿素(43万t/a)、液氨(26万t/a)、甲醇(2万t/a)、硫磺(130Ot/a)、二氧化碳(液化的,3万ta)合成氨、尿素生产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灼烫等危险有害因素。现从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工艺、设备、作业过程及现有的控制和应急措施等方面进行事故风险评估。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1涉及的化学品的特征分析合成氨-尿素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物质为半水煤气(主要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氮气、甲烷等)、碳
6、酸丙烯酯、醋酸、醋酸铜氨溶液、氨水、氨基甲酸镂、硫磺、尿素等。1、半水煤气一种易燃易爆的有毒气体,生产中常用煤在高温下依次通入空气和水蒸汽制得。半水煤气典型组成(体积)为:H3CON1COaCH.Oa363732352l22690.3050.2其爆炸极限为12.575%,燃烧热87929630kJ因其中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硫化氢的含量因煤的含硫量不同而不同),具有很高的毒性。2、一氧化碳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分子式:CO分子量:28.01危险货物编号:21005UN编号:1016CASNo.:630-08-0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熔点-199.1C;沸点-191.4C;相对密度Q79(水
7、=1);相对蒸气密度0.97(空气=1);临界温度-140.2C;临界压力3.50MPa;闪点-50C;引燃温度610;爆炸上限74.2%(VV);爆炸下限12.5%(VV);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及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病症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加强、频繁抽搐、大小
8、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清醒后,约经260天的病症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中止时,当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
9、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当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合理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本卷须知: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需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
10、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需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本卷须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阻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职业接触限值:30mgm3(MAC)o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需分路。个体
11、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别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急性毒性:LC50:2069mgm3,4h(大鼠吸入)。废弃处置方法:用燃烧法处置。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本卷须知: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需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织;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
12、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需配备阻火装置,阻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阻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阻止溜放。3、二氧化碳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碳酸酎分子式:CO2分子量:44.Ol危险货物编号:22019UN编号:1013CASNo.:124-38-9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熔点-56.6C(527kPa);沸点-78.5(升华);相对密度1.56(-79、水=1);相对蒸气密度1.53(空气=1);饱
13、和蒸气压1013.25kPa(-39);临界温度31;临界压力7.39MPa;溶于水、煌类等多数有机溶剂;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中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
14、。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中止,当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终止。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合理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本卷须
15、知: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需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本卷须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职业接触限值:18000HigAf(MAC)。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别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
16、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废气直接排入大气。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甑瓶外普通木箱。运输本卷须知: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需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织;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阻止溜放。4、氢气化学品中文名称:氢分子式:H2分子量:2.01危险货物编号:21001UN编号:1049CASNo.:133-74-0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熔点-259.2,沸点-252.8,相对密度0.07/
17、-252(水=1),相对蒸气密度0.07(空气二1),饱和蒸气压13.33(-257.9),燃烧热241.OkJmol,临界温度-240,临界压力1.30MPa,引燃温度400,爆炸上限74.1%(VV),爆炸下限41%(VV),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酸。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健康危害: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氢气可浮现出麻醉作用。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中止,当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
18、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溟等卤素会强烈反应。有害燃烧产物:水。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合理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禁配物:强氧化剂、卤素。操
19、作本卷须知: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需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需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本卷须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阻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工程控制:密闭系统,通风
20、,防爆电器与照明。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别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包装方法:钢质气瓶。运输本卷须知: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需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织;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需配备
21、阻火装置,阻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阻止溜放。5、氮气化学品中文名称:氮分子式:N2分子量28.Ol危险货物编号:22005UN编号:1066CASNo.:7727-37-9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气体;熔点-209.8,沸点T95.6C,相对密度0.81(T96C)(水=1)相对蒸气密度0.97(空气刁),饱和蒸气压1026.42kPa(-173C),临界温度T47C,临界压力340MPa;微溶于水、乙醇;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
22、物质保护剂,冷冻剂。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担忧、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中止而死亡。潜水员深替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徽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中止时,当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
23、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终止。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合理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操作本卷须知: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需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本卷须知: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化工厂 事故 风险 评估 报告 117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93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