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白血病患者护理常规.docx
《医院白血病患者护理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白血病患者护理常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院白血病患者护理常规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白细胞的某一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在我国,小儿恶性肿瘤中以白血病的发病率最高。据调查,我国VIO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28/10万,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小儿多见。小儿白血病中有90%以上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约占5%。一、病因导致白血病的真正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 .病毒因素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自1986年以来,发现属于RNA病毒的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又称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
2、V)可引起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这种白血病高发地区的正常人血清中可测得HTLV抗体,证明病毒确可引起人类白血病。2 .放射线照射已证实放射(核辐射、放射治疗)有致白血病作用,且与接受剂量及部位密切有关。3 .化学因素已证实在较多接触苯、氯霉素、保泰松以及细胞毒药物烷化剂的人群中白血病的发病率较高。4 .遗传因素已知某些有染色体异常的先天性疾病患者的急性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双胞胎中如果其中一个患了急性白血病则另一个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为25%o二、病理生理白血病早期的病理改变为在骨髓及淋巴结中的幼稚白细胞呈肿瘤样恶性增生,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发生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白细胞减少。异常白细胞进入
3、血流并浸润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各种表现。(一)骨髓1.增生细胞与骨髓竞争,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而产生下列变化(1)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现象;(2)正常白细胞减少而导致感染;(3)血小板减少而存在出血倾向。2 .侵占骨髓并逐渐使骨骼变得脆弱,易于发生病理性骨折。3 .骨髓腔内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压迫和破坏邻近骨质以及骨膜浸润可引起严重的疼痛。(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脾、肝及淋巴结常被白血病细胞浸润而肿大,最终发生纤维化现象。4 .通常肝、脾肿大较淋巴结肿大严重。(三)中枢神经系统1.初期白血病通常不致侵犯此部位,可能是由于受到血.脑脊液屏障的保护。2由于使用联合化疗,患者的寿命得以延
4、长,但因多数化疗药物不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故中枢神经系统成为白血病细胞的庇护所,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率增高。3 .中枢系统白血病可发生于病理性饥饿的时候,但多见于化疗后缓解期,它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4 .白血病侵入脑膜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嗜睡、视乳头水肿等,浸润脑膜时可出现脑膜刺激征。5 .其他末期受侵犯的系统包括肾脏、睾丸、前列腺、胃肠道以及肺等。三、分类与分型临床上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及组织化学染色的表现,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大类,小儿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最多。这两大类中又各有多种类型。目前国内外主张根据增生细胞的形态
5、(包括组织化学染色)、增生细胞的染色体改变和增生细胞的免疫表型综合分析进行分类,即MIC分类方法,将急性白血病的类型及型别严格区分。严格的分类分型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密切关系(分类分型参见白血病专著)。四、护理评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估(一)症状、体征各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主要表现如下:1.贫血早期出现贫血,随病情发展而加重,表现为皮肤和黏膜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等。2 .发热大多数病程中有不规则发热,热型不定,可为低热或高热。发热的主要原因为继发性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易于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粒细胞减少;化疗使免疫功能受抑制所致。3 ,出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患儿多有不同程度
6、的广泛的皮肤和黏膜出血,以皮肤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瘢、淤斑、鼻出血、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偶有颅内出血,是儿童白血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4 .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症状(1)肝、脾淋巴结肿大:白血病细胞浸润多发生于肝、脾而造成其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轻度肿大,多局限于颈部、颌下、腋下和腹股沟等处,偶因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压迫症状而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和静脉回流受阻。(2)骨和关节浸润:小儿骨髓为红骨髓,易被白血病细胞侵犯,故患儿骨、关节痛较为常见。约25%的患者以四肢长骨、肩、膝、腕、踝等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其中部分患者呈游走性关节痛。局部红肿现象多不明显,并常伴有胸骨压痛。(3)中枢神经系
7、统浸润:白血病细胞侵犯脑实质或脑膜时即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见的症状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嗜睡、视乳头水肿等。浸润脑膜时可出现脑膜刺激征,浸润脑神经核或根时可引起脑神经麻痹,脊髓浸润可引起横贯性损害而致截瘫。此外也可有惊厥、昏迷。5 .其他器官的浸润睾丸、皮肤、消化系统、心脏、肾等其他器官受浸润,则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二)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正常、减低或增高,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原始和(或)幼稚白细胞。骨髓涂片及活检可见大量原始细胞增生,其比例30%o骨髓检查是确诊白血病及判断疗效的根据。五、治疗原则及化疗程序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
8、的综合治疗。治疗原则为早诊,早治,严格分型,按型选方案,尽可能采用强烈诱导方案,争取尽快达到完全缓解;采取多药(3-5种)联合、足量、间歇、交替用药,坚持长期治疗的方针;重视支持疗法;早期预防髓外白血病的复发化疗程序:依次进行诱导缓解,使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在白血病达完全缓解后进行巩固、早期强化,以最大限度地杀灭白血病细胞,保持完全缓解34年后停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保持完全缓解后24年停药。停药后须继续追踪观察数年。六、护理诊断1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2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3 .舒适的改变头痛、骨关节疼痛等。4 .有感染的危险白细胞质与量的异常,免疫缺陷。5 .潜在并发症
9、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6 .化疗药物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机体不能承受化疗药物的刺激。7 .营养失调一一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化疗反应有关。8 .焦虑、恐惧担心疾病所致。七、护理目标1.维持患儿足够的组织需氧量,逐步提高患儿的活动能力。9 .患儿体温尽快恢复正常。10 减轻疼痛与不适。11 ,预防感染。12 预防与控制出血。13 防止化学疗法与放射线治疗的副作用。14 患儿体重不减或略有增加。15 家属与患儿获得心理支持,配合治疗。八、护理措施(一)减少组织需氧量1.评估患儿日常生活的耐受程度,以预防缺氧。在患儿活动前后评估其生命征象和行为表现,并加以比较。体力消耗过度的表现为:心动过速、心悸、呼吸困难以
10、及皮肤颜色的改变。2 .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儿计划其一天的活动时间和休息时间,因贫血患儿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的情况发生,所以安排患儿喜爱且适当的活动是很重要的。3 .任何会引起细胞代谢率增加的活动都应该避免,例如避免从事剧烈运动、出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到高山低压(氧气浓度较低)环境、受到感染等。4 .若是婴儿或年幼的患儿住院,可能会因与父母亲分离而哭闹、焦虑,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耗氧量。所以护理人员及父母要了解这一点,尽量安排固定一人陪伴病儿。5 .如果病儿出现组织缺氧现象时,应鼓励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能量和氧气的消耗。6 .遵医嘱输血或红细胞,以及增加对各种组织的供氧。(二)高热的护理1.强调
11、患儿卧床休息。7 .注意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及时更换汗湿衣服,经常用温水擦洗皮肤,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清洗口腔。8 .监测体温,观察热型。9 .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等。注意禁用酒精擦浴,因酒精擦浴可使皮肤血病扩张增加体表血流量,易诱发出血。10 高热时应慎用退热药物,以免引起大汗虚脱。许多退热药还可抑制血小板功能,故有出血倾向的患儿更应慎重。(三)疼痛的护理1.采用最舒适的体位,通常可使用水床或气垫床,亦可利用枕头或毛毯支持疼痛的部位,以使肌肉放松。11 关节疼痛的患儿在移动时和翻身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加剧疼痛。12 .使用止痛药解除疼痛时应注意(1)只要药物能被胃肠道吸收,则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白血病 患者 护理 常规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8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