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眼肌麻痹医学幻灯片.ppt
《痛性眼肌麻痹医学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痛性眼肌麻痹医学幻灯片.ppt(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痛性眼肌麻痹,【概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又称Tolosa-Hunt综合征。1954年Tolosa首先报道1例具有眼眶周围疼痛、同侧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及角膜反射减弱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到虹吸部的狭窄,尸检发现动脉外膜炎。,【概述】,1961年Hunt又报道了6例相似的患者,均表现为眼眶周围疼痛及、脑神经麻痹,症状数月或数年缓解或复发,包括脑血管造影在内各种检查及手术均未发现海绵窦异常,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完全缓解,命名为“痛性眼肌麻痹”。1996年Smith又报道5例,并称之为Tolosa-Hunt综合征。,【病因】,Tolosa-Hunt综合征的病因不明。主要包括:外伤、神经梅
2、毒、多发性硬化和其他脱髓鞘病、肿瘤、颅底动脉瘤、急性或亚急件脑膜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脑炎急性前角脊髓灰质炎、白喉、糖尿病、延髓空洞症、脑干血管意外、铅中毒、肉毒中毒酒精性脑灰质炎(Wernic脑炎)、颅骨骨髓炎继发于椎管麻醉或腰椎穿刺等眶内病变亦可引起眼肌麻痹、眼球凸出和局部疼痛;而眶后病变所致症状与之相似。,【病因】,病变为海绵窦或眶上裂非特异性炎症。病理特征为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周围炎或海绵窦局限性硬膜炎。病变性质为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支持本征的免疫学假说。但也有学者认为是位于海绵窦前部、眶上裂及眶尖的肉芽肿性血管炎。,【发病机制】,Tolosa-Hunt综
3、合征的主要病变部位是海绵窦,其解剖特征主要为:窦内神经通过的上下顺序是、1、2。颈内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在第对脑神经的内侧。1在眶上裂上部,与第对脑神经相邻,2位于海绵窦后下方,不通过窦的前壁;3不通过海绵窦。两侧海绵窦由环窦相连,因而海绵窦症状可扩展或两侧交替出现。,【发病机制】,动眼神经或动眼神经核完全性损害导致所支配的眼外肌(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和提上脸肌)以及睫状体缩肌麻痹,病人出现眼睑下垂合并不能睁眼,眼球向下偏斜,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无调节能力。动眼神经或动眼神经核部分性损害按照神经纤维或神经元受累范围不同,产生上述部分症状。滑车神经和滑车神经核病变引起上斜肌麻痹,损害眼
4、球向下和向内的旋转能力,使眼球轻度偏斜病人通过头部向前和健侧倾斜调节损伤可造成复视。,【发病机制】,展神经损伤引起外直肌麻痹病人的眼球内斜视除向健侧凝视外几乎在所有眼球运动范围都出现复视。累及展神经核的脑干病变病人有向外凝视麻痹,眼球居中,不能向患侧注视对侧动眼神经完好者可表现为在进行眼调节会聚运动时,病人有运动内直肌的能力。眶内病变眶后病变及各类肌病常直接影响眼外肌的正常收缩,导致的眼肌麻痹。,【临床表现】,本病发病无性别差异,以壮年至老年多发,大约70%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上颌窦炎、低热等病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早期一侧性眼球后眶区周围剧烈疼痛,可放射到额部或颞
5、部。疼痛的性质多大为持续性胀痛、刺痛或撕裂样剧痛;一般出现于眼肌麻痹前,少数疼痛出现于眼肌麻痹后;可有恶心、呕吐。数天后痛侧眼肌可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主要以动眼神经受累为主,其次是外展神经。可表现为第、对脑神经全部受累,眼球固定,眼球突出,呈海绵窦综合征。眼内肌受累相当少见。,【临床表现】,病变累及视神经可出现视力改变,少数出现视神经萎缩。病变亦可使眼球、眼眶部静脉回流受限,产生眼睑浮肿、结膜充血,也可有视乳头水肿。有些患者可损害三叉神经第1、2支出现相应部位的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临床表现】,尚有少数患者侵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出现Horner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凹陷、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痛性眼肌 麻痹 医学 幻灯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8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