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原理、设计与应用.docx
《区块链原理、设计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块链原理、设计与应用.docx(4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区块链原理、设计与应用1. 第1章区块链思想的诞生2. 1.1从实体货币到数字货币3. 1.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4. 1.3了不起的社会学实验5. 1.4潜在的商业价值6. 1.5本章小结7. 第2章核心技术概览8. 28定义与原理9. 2.2技术的演化与分类10. 2.3关键问题和挑战11. 2.4趋势与展望12. 2.5认识上的误区13. 2.6本章小结14. 第3章典型应用场景15. 3.1应用场景概览16. 3.2金融服务17. 3.3征信和权属管理18. 3.4资源共享19. 3.5贸易管理20. 3.6物联网21. 3.7其他场景22. 3.8本章小结23. 第4章分布式系统核心问题
2、24. 4.1一致性问题25. 4.2共识算法26. 应ELB丕可能原理27. 4.4CAP原理28. 4.5AeID原则29. 4.6PaXOS算法与Raft算法30. 37拜占庭问题与算法31. 4.8可靠性指标32. 39本章小结33. 第5章密码学与安全技术34. 5.1HaSh算法与数字摘要35. 5.2加解密算法36. 5.3消息认证码与数字签名37. 5.4数字证书38. 5.5PKl体系39. 5.6MerkIe树结构40. 5。布隆过滤器41. 5.8同态加密42. 5.9其他向题43. 5.10本童小结44. 第6章比特币区块链思想诞生的摇篮45. 6.1比特币项目简介46
3、. 6.2原理和设计47. 6.3挖矿48. 6.4共识机制49. 6.5闪电网络50. 6.6侧密51. 6.7热点问题52. 6.8相关工具53. 6.9本章小结54. 第7章以太坊一挣脱数字货币的枷锁55. 7.1以太坊项目简介56. 7.2核心概念57. 7.3主要设计58. 7.4相关工具59. 7.5安装客户端60. 7.6使用智能合约61. 7.7智能合约案例:投票62. 7.8本章小结63. 第8章超级账本一面向企业的分布式账本64. 8.1超级账本项目简介65. 8.2社区组织结构66. 8.3顶级项目介绍67. 8.4开发必备工具68. 8.5贡献代码69. 8.6本章小结
4、70. 实践篇71. 第9章超级账本Fabrie部署和使用72. 9.1简介73. 9.2本地编译安装74. 9.3使用DoCker镜像75. 启动FabIi网络76. 9.5链码的概念与使用77. 9.6使用多通道78. 9.7SDK支持79. 9.8生产环境注意事项80. 9.9本章小结81. 第10章超级账本FabriC配置管理82. 10.1简介83. 10.2Peer配置剖析84. 10.3Orderer配置剖析85. 10.4CryPtOgen生成组织身份配置86. 10.5ConfigtXgerl生成通道配置87. IQfCQnfigixIato豪痍配置88. 10.7本章小结8
5、9. 第11章超级账本FabriCCA应用与配置90. 11.1简介91. 11.2安装服务端和客F92. 11.3启动CA服务93. 11.4服务端命令剖析94. 11.5服务端配置文件95. 11.6与服务端进行交296. 11.7客户端命令剖析97. 1L8客户端配置文件98. 11.9生产环境部署99. ILIo本章小结100. 第12章超级账本Fabrh101. 12.1整体乘构概览102. 12.2核心概念与组件103. 12.3gRPC消息协议104. 12.4权限管理和策略105. 12.5用户链码106. 12.6系统链码107. 12.7排序服务108. 12.8水五小结1
6、09. 第13章区块链应用开;110. 13.1简介111. 13.2链码的原理、接匚112. 13.31码开发APl113. 13.4应用开发案例一单析鹏析二架构与设计:)与结构转账114.13.5应用开发案例二资产权属管理115.13.6应用开发案例三调用其他链码116.13.7应用开发案例四发送事件117. 13.8开发最佳实践小结118. 13.9本叠小结119. 第14章区块链服务平台设计120. 14.1简介121. 14.2IBMBkIemiX云区块镇服务122. 14.3微软AZUre云区块链服务123. 14.4使用超级账本CellO搭建区块链服务124. 14.5本正小结1
7、25. ffi126. 附录A术语表127. 附录B常见问题解答128. 附录CG。Iang开发相关129. 附录DPrOtoBUf与gRPC130. 附录E参考资源第1章区块链思想的诞生新事物往往不是凭空而生,其发展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认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事物,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知其出身,方能知其所以然。区块链(blockchain)思想最早出现在大名鼎鼎的比特币(Bitcoin)开源项目中。比特币项目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借鉴了来自数字货币、密码学、博弈论、分布式系统、控制论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成果,可谓博采众家之长于一身,作为其核心支撑结构的区块链技术更是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本章将
8、从数字货币的历史讲起,简要介绍区块链思想诞生的摇篮比特币项目的诞生和发展过程,并初步剖析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潜在商业价值。通过阅读本章内容,读者可以了解区块链技术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在诸多商业应用场景中的潜在价值。区块链最初的思想诞生于无数先哲对于用数字货币替代实体货币的探讨和设计中。1 .货币的历史演化众所周知,货币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发明。其最重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等。很难想象离开了货币,现代社会庞大而复杂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如何保持运转。也正是因为它如此重要,货币的设计和发行机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历史上,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预下,货币的形态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化,
9、包括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近代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货币的形态一直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可统称为“实体货币”。计算机诞生后,为货币的虚拟化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货币自身的价值依托也不断发生演化,从最早的实物价值、发行方信用价值,直到今天的对科学技术和信息系统(包括算法、数学、密码学、软件等)的信任价值。覆提示中国最早关于货币的确切记载“夏后以玄币”,出现在恒宽的盐铁论错币。2 .纸币的缺陷理论上,一般等价物都可以作为货币使用。当今世界最常见的货币制度是纸币本位制,因为纸质货币既方便携带、不易仿制,又相对容易辨伪。或许有人会认为信用卡等电子方式相对于纸币等货
10、币形式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确实,信用卡在某些场景下会更为便捷,但它依赖背后的集中式支付体系,一旦碰到支付系统故障、断网、缺乏支付终端等情况,信用卡就无法使用。另外,货币形式相对电子支付方式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匿名性。目前,无论是货币形式,还是信用卡形式,都需要额外的支持机构(例如银行)来完成生产、分发、管理等操作。中心化的结构固然易于管理,但也带来了额外成本和安全风险。诸如伪造、信用卡诈骗、盗刷、转账骗局等安全事件屡见不鲜。很显然,如果能实现一种数字货币,既有货币方便易用的特性,又能消除纸质货币的缺陷,无疑将极大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活动的运作效率。让我们来对比一下现有的数字货币(以比特币为例)和现实生活
11、中的纸币,两者的优劣见表表1-1数字货币和纸币的对比属性分析优势方便携大部分场景(特别是较大数额支付时)卜数字货币将具备更好的便携性数字货币防伪两者各有千秋,但数字货币整体上会略胜-筹纸币依轼的是各种设计(纸张、油鼻、暗纹、夹层等)上的精巧,数字货币依糕的则是密码学上的保障事实上.纸币的伪造时有发生,但数字货币的伪造目前还无法实现数字货币辨伪纸币即使依托验钞机等用设备仍会有谈判情况.数字货币依称密码学易于校验数字货币匿名通常情况卜,两并都能提供很好的匿名性但都无法防御有意的追踪持平交易对纸而来说,谁持有纸币谁就是合法拥疗者.交易通过纸币自身的转移即可完成.无法复制对数字货币来说则史杂得多,因为
12、任何数字物茄都是可以被复制的,但数字形式也意味粉转移成本会更低总体上行.两齐适用不同的情景持平资源通常情况卜二纸币的生产成本要远低于面额数字货币消耗资源的il5则发杂得多以比特币为例,最坏情况卜可能需要消耗接近战至超过面值的电能纸币发行纸币的发行需要第三方机构的参。.数字货币则通过分布式算法来完成发行在人类历史匕通胀和通缩往往是不合理地发行货币造成的,而数字货币尚缺乏大规模验iiE.还行待观察持平可见,数字货币并非在所有领域都优于已有的货币形式。要比较两者的优劣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带前提地鼓吹数字货币并不是一种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实际上,仔细观察数字货币的应用情况就会发现,虽然以比特币为
13、代表的数字货币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数字货币能完全替代已有货币。另外,虽然当前的数字货币“实验”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局限也很明显:其依赖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还缺乏大规模场景的考验;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还有待提升;资源的消耗还过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待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Q注意严格来讲,货币(money)不等于现金或通货(cash/currency),货币的含义范围更广。3 .“去中心化”的技术难关虽然数字货币带来的预期优势可能很美好,但要设计和实现一套能经得住实用考验的数字货币并非易事。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纸币具备良好的可转移性,可以相对容易地完成价值的交割。但是对于数
14、字货币来说,数字化内容容易被复制,数字货币持有人可以将同一份货币发给多个接收者,这种攻击称为“双重支付攻击”(double-spend)。也许有人会想到,银行中的货币实际上也是数字化的,因为通过电子账号里面的数字记录了客户的资产。说的没错,有人称这种电子货币模式为“数字货币L0”,它实际上依赖于一个前提:假定存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第三方记账机构负责记账,这个机构负责所有的担保环节,最终完成交易。中心化控制下,数字货币的实现相对容易。但是,很多时候很难找到一个安全可靠的第三方记账机构来充当这个中心管控的角色。例如,发生贸易的两国可能缺乏足够的外汇储备用以支付;汇率的变化等导致双方对合同有不同意见;网
15、络上的匿名双方进行直接买卖而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两个机构彼此互不信任,找不到双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担保;使用第三方担保系统,但某些时候可能无法连接;第三方的系统可能会出现故障或受到篡改攻击这个时候,就只有实现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或多中心化(multi-centralized)的数字货币系统。在“去中心化”的场景下,实现数字货币存在如下几个难题: 货币的防伪:谁来负责对货币的真伪进行鉴定; 货币的交易:如何确保货币从一方安全转移到另外一方; 避免双重支付:如何避免同一份货币支付给多个接收者。可见,在不存在第三方记账机构的情况下,实现一个数字货币系统的挑战着实不小。能否通过技
16、术创新来解决这个难题呢?众多金融专家、科研人员向着这个方向不懈努力了数十年,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巧妙设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数字货币技术就一直是研究的热门,前后经历了几代演进,比较典型的成果包括eCash、HashCashxB-money等。1983年,DavidChaUm最早在论文BlindSignatureforUntraceablePayments中提出了e-Cash,并于1989年创建了DigiCaSh公司。eCash系统是首个匿名化的数字加密货币(anonymouscryptographicelectronicmoney或electroniccashsystem),基于Da
17、VidChaum自己发明的盲签名技术,曾被应用于部分银行的小额支付系统中。eCash依赖于一个中心化的中介机构,这导致它最终失败。1997年,AdamBaCk发明了HaShCash,来解决邮件系统中DOS攻击问题。HaShCaSh首次提出用工作量证明(ProofofWork,PoW)机制来获取额度,该机制后来被随后出现的数字货币技术所采用。1998年,WeiDai提出了B-money,将POW引入数字货币生成过程中。B-money同时是首个面向去中心化设计的数字货币。从概念上看Bmoney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很遗憾,其未能提出具体的设计实现。上面这些数字货币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于一个第三方的信用担保
18、系统。直到比特币的出现,将P。W与共识机制联系在一起,首次从实践意义上实现了一套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系统。比特币依托的分布式网络无需任何管理机构,自身通过数学和密码学原理来确保所有交易的成功进行,并且,比特币自身的价值通过背后的计算力进行背书。这也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在越来越数字化的世界中,应该如何发行货币,以及如何衡量价值。目前,除了像比特币这样完全丢弃已有体系的分布式技术之外,仍然存在中心化代理模式的数字货币机制,包括类似PayPal这样的平台,通过跟已有的支付系统合作,代理完成交易。现在还很难讲哪种模式将会成为日后的主流,未来甚至还可能出现更先进的技术。但毫无疑问,这些成果都为后来的数字货币
19、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而站在巨人们肩膀上的比特币,必将在人类货币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1 .比特币的诞生2008年10月31日,一位化名SatoShiNakamOtO(中本聪)的人在metzdowd密码学邮件列表中提由了比特币(BitCOin)的设计白皮书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并在2009年公开了最初的实现代码。首个比特币于UTC时间2009年1月3日18:15:05生成。但比特币真正流行开来并被人们所关注则是至少两年以后了。作为开源项目,比特币很快吸引了大量开发者的加入,目前的官方网站bitcoin.org提供了比特币相关的
20、代码实现和各种工具软件。除了精妙的设计理念外,比特币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点是发明人“中本聪”到目前为止尚无法确认真实身份。也有人推测,“中本聪”背后可能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这些猜测都为比特币项目带来了不少传奇色彩。2 .比特币的意义和价值直到今天,关于比特币的话题仍充满了不少争议。但大部分人应该都会认可,比特币是数字货币历史上,甚至整个金融历史上一次了不起的社会学实验。比特币网络自2009年上线以来,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已经在全球范围内7x24小时运行超过8年时间,成功处理了几百万笔交易,甚至支持过单笔1.5亿美元的交易。更为难得的是,比特币网络从未出现过重大的系统故障。比特币网络目前由数
21、千个核心节点参与构成,不需要任何中心化的支持机构参与,纯靠分布式机制支持了稳定上升的交易量。比特币首次真正从实践意义上实现了安全可靠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机制,这也是它受到无数金融科技从业者热捧的根本原因。作为一种概念货币,比特币主要希望解决已有货币系统面临的几个核心问题: 被掌控在单一机构手中,容易被攻击; 自身的价值无法保证,容易出现波动; 无法匿名化交易,不够隐私。在前文中曾探讨过,要实现一套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机制,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一套可靠的交易记录系统,以及形成一套合理的货币发行机制。这个交易记录系统要能准确、公正地记录发生过的每一笔交易,并且无法被恶意篡改。对比已有的银行系统,可以看出,
22、现有的银行机制作为金融交易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有代价地提供了交易记录服务。如果参与交易的多方都完全相信银行的记录(数据库),就不存在信任问题。可是如果是更大范围(甚至跨多家银行)进行流通的货币呢?哪家银行的系统能提供完全可靠不中断的服务呢?唯一可能的方案是一套分布式账本。这个账本可以被所有用户自由访问,而且任何个体都无法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恶意篡改和控制。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账本系统,比特币网络巧妙地设计了区块链结构,提供了可靠、无法被恶意篡改的数字货币账本功能。比特币网络中,货币的发行是通过比特币协议来规定的。货币总量受到控制,发行速度随时间自动进行调整。既然总量一定,那么单个比特币的价值
23、会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实体认可比特币而水涨船高。发行速度的自动调整则避免出现通胀或者滞涨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冷静地看到,作为社会学实验,比特币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别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已经出现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商业场景和创新技术。但这绝不意味着比特币自身必然能够进入未来的商业体系中。3.更有价值的区块链技术如果说比特币是影响力巨大的社会学实验,那么从比特币核心设计中提炼出来的区块链技术,则让大家看到了塑造更高效、更安全的未来商业网络的可能。2014年开始,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开始逐渐受到大家关注,并进一步引发了分布式记账本(distributedledger)技术的革新浪潮。实际上,人们很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块 原理 设计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7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