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
《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docx(28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SUZHOUSTREETREFINEDCONSTRUCTIONGUIDELINES总则篇(试行)2023年4月一刖百近年来,城市道路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是承担机动车通行的交通功能,更是城市重要的功能组织和活动空间、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形势下,加强道路精细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苏州市是我国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其历史与现代特色交相辉映,在传统城市道路的历史留存和特色道路建设的创新实践方面有许多宝贵的资源和经验。现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城市道路路面改造工程综合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府
2、办202180号文要求,编制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下文简称导则),作为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文件,用于指导本市城市道路规划(方案)、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等全过程工作,旨在打造道路基础坚固耐久、路权功能分配科学合理、慢行通行条件安全高效、空间环境品质美丽宜人的具备苏州特色的城市道路与空间环境,将城市道路空间打造成为全面承载与展示苏州城市生活、人文风貌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亮丽名片。本导则以现行规范和标准为基础,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共设置8个章节,分别为:1总则;2慢行系统;3车行系统;4绿化景观;5道路设施;6市政管线;7海绵设施;8建筑界面。概述 编制目的 适用范围 编
3、制意义导则应用 与相关规范的关系 导则应用方式 导则定位目标策略 完整道路 目标愿景 规划策略道路分类指引 交通功能类道路 生活服务类道路 景观休闲类道路 历史风貌类街巷 智慧城市示范类道路 综合类道路概述编制目的导则作为苏州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文件,应用于城市道路规划(方案)、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等全过程工作,旨在打造基础坚固耐久、路权分配合理、车辆通行顺畅、行人过街便捷、空间环境优美的城市道路,将城市道路空间打造成为全面承载与展示苏州城市生活、人文风貌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靓丽名片。适用范围苏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涵盖道路与其两侧建筑物之间(含界面)共同构成的U形公共空间环境内的
4、全要素优化设计,实现城市道路空间内各类要素一体化统筹协调。新建类道路应按照导则严格管控。改建类道路,应参考导则,采用“循序渐进,主次有序,因地制宜,重点改造”的方法进行建设。编制意义展现城市形象:充分考虑苏州古城与新区的风貌特征,确保道路空间的建设延续城市原有的特色,将苏州城古今人文交相辉映的魅力在道路空间中充分展现,同时进一步提升道路的环境和服务品质,使道路成为体现苏州城市精细化建设水平的亮丽名片。传承历史文化:城市道路充分发挥作为公共空间的属性,承载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精彩元素,打造独属于苏州人民的城市道路场所记忆与人文精神,使漫游其中的人们体会苏州城的发展变迁和历史轨迹。改善城市环
5、境:通过提升城市道路空间品质环境,以更优的道路绿化与铺装,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的气候环境适应性,提升城市的整体韧性,打造更加宜人的城市道路环境。促进绿色交通:通过打造高效、舒适、安全、适宜步行和骑行的城市路网,提高绿色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从而降氐城市的碳排放量和交通拥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尽早实现“双碳目标。构建宜居生活:将城市道路打造为最具活力的公共空间,营造更多的场所让居民互动,促进交往交流与邻里生活,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激发整座城市的活力。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打造高效便捷、安全活力的路网,提升城市各片区的可达性,从而创造更多更具吸引力的商业、文化、社会活动,增加土地的商业价值和
6、城市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苏州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导则应用与相关规范的关系导则在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的前提下,对现行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整合、补充、优化、细化和强调,应具备较强的指导意义,充分体现先进性、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切实符合苏州城市道路发展阶段及未来高质量发展要求,凸显苏州特色,体现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发展目标定位相匹配的道路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导则应用方式导则的应用贯穿道路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平台机制以确保导则的贯彻执行。导则定位管理方的使用手册设计方与建设方的工具书道路的设计、建设与管理涉及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充 分考虑
7、相关部门的工作需求。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导则为参考,开展相关 管理和验收工作,并将导则作为与管理及服务对象沟通的桥梁。使用方评价道路的标尺不仅为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等设计人员的提供设计指导,也是施工 单 位建设过程具体环节和要素的标准和要求。市民是道路最主要的使用者和评判者。导则旨在为市民提供评判标尺,鼓 励市民对照阅读,查找身边道路的问题,提出优化提升建议,推动居住、 生活、 工作环境品质提升。标策略完整道路在传统的道路设计与建设的分工中,道路、绿化、建筑退界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欠缺整体考虑,造成了街道或道路整体空间的割裂。本次导则指导的道路精细化建设范围,为如下图所示的由道路本体与沿街
8、建筑构成的U型空间,导则将对其中的全要素进行一体化统筹设计。目标愿景通过塑造高颜值、高标准、有温情的道路环境,达成建设“独具苏城魅力的道路空间、古今人文辉映的道路风貌、智慧低碳高效的道路交通”的愿景目标。将城市道路空间打造为全面承载与展示苏州城市生活、人文风貌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靓丽名片。规划策略交通有序环境友好设施可靠全龄友好空间安全慢行优先无障碍友好尺度人性化高强度开发设施统筹空间集约智能设施通行高效“双碳”引领公交优先交通与空间绿色出行海绵道路绿色材料生态种植肌理延续园林造景开放街区立面风貌特色业态亲水设计辅助出行自动驾驶潮汐车道设施整合智能监控设施运维环境智理相城元:苏州新区苏州市道
9、路活力指数苏州园 区火车吴中 中心区434 51634.7 327, -9.2 15Jo3.7 9.1道路分类设计指引参考国外WaIkSCore的算法,在传统定性分析撤出上,充分利用开源与非开源多种数据,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定量分析,更加客观全面的判断苏州市道路的现状活力水平。本导则抓取、清洗苏州市生活服务活力、教育设施活力、商业活力、娱乐活力、休闲活力、餐饮活力等6类道路周边的Pol兴趣点。强调沿线地块用地性质、交通组织、建筑及建筑的界面特征等对沿街活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二维角度重新划分苏州市道路分类,便于指导下一步各类道路的建设。道路分类交通功能定义:城市主要交通流线动脉,两侧以非开放式界
10、面为主。设计重点:保障城市交通流畅、高效、安全的运转。生活服务类道路定义:沿线以居住、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为主的道路。设计重点:凸显丰富的公共生活空间与居住活力氛围,提升步行舒适性。景观休闲类道路定义:景观特色突出、沿线分布公园、绿地和设置休闲活动设施的道路。设计重点:营造慢行畅通、景观优美、开放通透、设施便捷的道路场景。历史风貌类街巷定义:保存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能够较完整地体现传统格局并具有一定规模的街巷。设计重点:慢行优先、延续历史文化风貌、提高人气活力。智慧城市示范类道路定义:通过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数据技术,实现人、车、道路空间深度交互,是展示和推广苏州智慧城市特征的道路。设
11、计重点:通过交通参与者子系统、路侧子系统及中心子系统的整体框架。侧重路和云,为车和人提供智能服务。综合类道路定义:道路功能与界面类型混合的程度比较高,具有两种及以上类型道路特征。设计重点:根据多种类型特征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道路设计。交通功能类道路典型断面及提升建议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应根据机动车交通、货运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的不同需求进行空间的统筹分配。 尽量设置较少的交叉口以便于机动车辆穿行,在设置信号灯的交叉口之间允许机动车以更高的速度和更长的距离行驶,以减少行人和自行车穿越。空间要求: 交叉路口有序引导,合理控制路缘石半径,可设置路缘石拓展区,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并
12、提高行人的可见性。 沿线的设计应以非开放式界面为主,可利用道路绿化的隔离、屏挡、通透等控制景观效果。设施要求: 交通功能性设施以车行交通服务为主,设计宜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避免对驾驶者产生干扰。 行道树树种及其他植物的选择,应考虑种植高大型根径较小的乔木释放人行道通行空间。生活服务类道路典型断面及提升建议:t.i.n. -: . 1j:- 2区 机幼青 机动壬 上 非机动青b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应考虑到人的使用性需求,便于居民进行日常的交流交往活动。可利用较宽的建筑退界补充步行通行区,沿街设置交往、交流与休憩活动空间,或提供餐饮与商品展示区域,进行个性化的空间环境设计。空间要求: 应集约
13、利用道路空间,保障充足的慢行通行区和带有遮荫的慢行通行空间。 鼓励人流量较大、有条件的生活服务类道路设计小转弯半径。 道路空间有限时,可通过设置混行车道压缩机动车道区域,设置单侧的公共设施带/区。 创造积极的建筑退界空间,鼓励人行道与建筑首层、退界空间保持相同标高,避免建筑和道路空间产生过大的高差变化。设施要求: 提供安全便利的过街设施,鼓励次路、支路等级的生活型道路设置抬高式人行横道、缘石拓展路口等稳青争化设施,限制车速。 植物绿化的设计要注重人性化环境的营造,鼓励以树列、树阵、耐践踏的疏林草地等绿化形式取代景观草坪、灌木种植,形成活力区域。景观休闲类道路典型断面及提升建议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14、: 鼓励展示城市景观风貌和容纳市民休闲活动并重,兼顾景观性与实用性。 增加沿线绿地的可进入性,避免植物绿化成为活动的障碍。空间要求: 景观型道路应结合沿线绿地、滨水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串联绿地及利用建筑退界形成的街边广场,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 在人行道空间充裕的情况下,设施带可设置于人行通行区与自行车专用道或健身跑步道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使用。设施要求: 鼓励设置连续的自行车专用道、健身跑步道等慢行设施,路径上可设置路程提示等。 鼓励采用“海绵城市技术,利用侧分带、中分带、沿线绿化带等设置智慧雨洪管理设施,形成带状或块状布局,对雨水进行调蓄、;翅七与利用。 植物绿化应利用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
15、对比和衬托,选择观花、观叶植物进行搭配,注重季相变化增加景观层次性、色彩多样性,增强道路的可识别性。智慧城市示范类道路断面及提升建议休匿通用通区晶区筑豌区韭机动舌机动青as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智慧城市示范性道路的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城市道路设计规程等相关规定。设施要求: 智慧灯杆可结合5G微基站、智慧照明、图文光带诱导屏、智慧信号灯、摄像头、导向牌、交通灯等设施设置。 宜设置智慧公交微枢纽站点,将出租车停靠点结合公交站进行设计,布置醒目标记灯箱用来提供照明,增强站点识别性,提供扬招详细信息。滚动LED站点用来显示公交实时到站信息功能等。 建议在地面增设地面红绿灯、行人过街智能
16、提醒装置,提供越界检测和语音提示。历史风貌类街巷断面及提升建议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历史风貌类街巷应优先保障人的通行和活动空间,为游客和市民提供停留驻足拍照和休闲活动的空间。 道路断面应尽量设置绿化带,提高道路绿化率,提升道路品质。空间要求: 建议尽量压缩机动车通行空间,供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同时有效降低车速。设施要求: 宜增加景区标识和慢行标识,增强街巷的步行性。 合理安排道路市政设施,例如垃圾箱、灯杆、交通杆等,设计应保持历史文化街巷的风貌。综合类道路断面及提升建议道路功能与界面类型混合的程度比较高,具有多种类型道路特征的道路,如兼有商业商务以及交通功能的城市通道。针对综合性街道,街道设计
17、应该兼顾多种类型特征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道路设计。掠台晏街Wi峥面示意SB提升建议:一般要求: 综合类道路应兼顾多种道路类型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道路设计。空间要求: 可利用较宽的建筑退界补充步行通行区、绿化区和休闲区。设置交往、交流与休闲活动空间,次干路、支路沿街提供餐饮与商品展示区域和个性化空间环境设计。设施要求: 建议提供连续的设施带,综合布局行道树、自行车停放、外摆区域、休闲座椅、绿化带和沿路临时停车,方便居民活动。苏州市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导则SUZHOUSTREETREFINEDCONSTRUCTIONGUIDELINES细则篇(试行)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SuzhouHousin
18、gAndUrban-RuralDevelopmentBureau2023年4月引言1 .编制目的细则在总则的宏观指导下,以苏州市城市道路的精细化建设为目标,从人本化、品质化、特色化和智慧化四个方向进行拓展和落实。以多彩标签的形式诠释苏州城市道路的精细化建设,打造独属于苏州的城市多彩道路。1人本化:从苏州的城市道路使用者出发,以公众对城市道路空间的体验为准绳,充分考虑公众活动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实现“以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价值转变。品质化:大力提升苏州市人车交通的出行品质,强调道路的公共空间功能。m适当提高城市道路设计、建设和养护标准,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升使用者的体验舒适性。体现高颜
19、值、高标准的道路建设水平,注重细节与管控。三特色化:因地制宜,通过苏式元素的植入和道路特色场景的营造,彰显苏州鲜明的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特色,让城市道路成为“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空间,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智慧化:在路侧部署智慧感知设备,配合云服务平台、计算和通讯设施,通过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等数据技术,实现人、车、道路空间深度交互的出行体验,辅助车辆安全驾驶和自动驾驶,打造苏州智慧城市特征的示范道路。2 .应用范围细则分为慢行系统、车行系统、绿化景观、道路设施、市政管线、海绵设施和建筑界面七个章节,涵盖了苏州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与其两侧建筑之间(含界面)共同构成的U形公共空间环境内的全要素
20、。其他县市可参考执行。新建类道路应按照细则严格管控。改建类道路,应参考细则内容,采用“循序渐进,主次有序,因地制宜,重点改造”的方法。3 .与其他标准规范的关系细则以现行标准、规范为基础,结合苏州城市道路现状,对现行标准、规范中涉及到城市道路精细化建设的内容进行提升和强调。条文主要分为如下四类情况:一是针对现行规范、标准不一致的条款,一般取较高标准。同时现行规范、标准难以满足精细化建设要求的,提高相关技术标准;二是针对现行规范、标准中规定较为模糊和笼统的,因地制宜的进行细化;三是针对现行规范、标准缺少规定的,进行补充完善;四是针对目前城市道路设计、建设、管养等方面,对规范、标准执行过程中的薄弱
21、环节,重点强调规范指标与技术要求。1 慢行系统篇11.1 慢行空间尺度11.1.1 人行道基本原则11.1.2 人行道技术要求21.1.3 机动车道设计要点31.1.4 施工要点41.1.5 养护要点51.2 平面过街系统51.2.1 平面交叉口过街51.2.2 路段过街71.2.3 行人过街提示系统71.2.4 施工要点81.2.5 养护要点91.3 立体过街系统91.3.1 人行天桥设计要点91.3.2 人行地道设计要点91.3.3 立体过街系统景观101.3.4 立体过街系统附属设施101.3.5 施工要点101.3.6 养护要点111.4 铺装111.4.1 铺装样式与色彩111.4.
22、2 材质要求141.4.3 施工要点161.4.4 养护要点161.5 无隙碍设施161.5.1 人行道无障碍161.5.2 人行过街无障碍设施171.5.3 公交站台无障碍设施181.5.4 立体过街无障碍设施181.5.5 施工要点191.5.6 养护要点201.6 交通宁静化设施201.7 精细化建设工具箱211.8 负面清单232 车行系统篇272.1 车行空间尺度272.1.1 机动车道272.1.2 潮汐车道282.1.3 共享车道282.1.4 分车带292.1.5 公交专用道292.1.6 公交停靠站302.1.7 路侧停车带312.2 平面交叉322.2.1 形式与一般要求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苏州市 城市道路 精细 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7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