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docx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01讲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图示本章逻辑关系本章逻辑关系图二、本章主要内容归述本章主要讲述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7年的历史。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2)建国初期执政党面临的严峻形势,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好转。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及其特点和性质(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所反映的历史必然性(中国人民和历史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第三节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2、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政策、方针、原则、形式、步骤及其基本经验。(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及其“一五”计划的实施(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建立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一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2)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第一节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胜利完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一句话概括其意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综合运用1)(论述)新纪元的含义:(1)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3、。(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基本上完成,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分述的意义:(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反帝任务完成,民族独立实现)(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反封建任务完成,人民解放实现)(3)军阀割据混战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到来。(国家统一实现,和平局面实现)(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社会主义方向确定)(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从夺权到执政)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的严峻考验(综合运用2)(简答)(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中国全境仍未全部解放,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遗留下数百万军队、土匪以及特务分子还有待肃清) 在广大城乡恶势力还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广大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国统区约有3亿农民尚未得到土地)。(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949
5、年,新中国从旧中国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的诞生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欲搞垮新中国。(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5)小结:是前进中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接受考验、克服困难。二、祖国大陆的初步统一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巩固1.有关解放全国大陆,建立人民政权的主要事件(1)继续军事进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南、华南进
6、军,解放了这些地区。在新解放区,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社会秩序得到初步稳定。(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7条)。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岛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得到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3)建国初期各地建立政权:组建临时政权并向民选政权过渡:在新解放地区,迅即建立起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过渡性的临时政权,帮助召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地方人民政权。)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成立。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机关。2.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
7、的土地改革及其他民主改革(1)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意义:(即解决新解放区的农民土地问题,属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范畴)(简单运用1)(简答)内容: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识记1)新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展开。到1953年春,除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继1亿多解放区农民之后,又有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得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意义: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得到了解放,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建立了新中国农村的基层政权,为整个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与稳定奠
8、定了深厚基础。这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大胜利(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2) “镇反运动”(为了稳固新政权和配合民主改革)(3)建国初期多方面的民主改革(简单运用1)(选择)除进行土地改革外,新中国进行了其他多方面的民主改革。(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工厂民主管理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清除了封建把头,废除了压迫工人的旧规章制度,把有威信、作风民主的工人和职员提拔到领导岗位,建立了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和吸收工人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经济运行方面的改革)按照对私营工商业(原民族资本)进行全面调整。(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原则,
9、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社会风尚方面的改革)颁布新婚姻法,妇女解放和移风易俗。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儿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教育和文化艺术领域的改革):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1.没收官僚资
10、本(领会2)(选择),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1)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首先从已经解放的东北地区城市开始大规模没收官僚资本。到1950年初,全国大陆地区的官僚资本企业都已由人民政府接管,归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所有,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没收官僚资本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旧中国官僚资木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8:2)。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1949年底,国营工业在全国大型工业总产值
11、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41.3%,国营经济还掌握了全国的铁路、邮电、电信和大部分的现代交通运输业)。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1)经济上面临的困难及其初步措施:稳定物价和统一财政工作,是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作的最大一件工作。(打击少数金融投机商的活动,控制金融市场;稳定物价;统一财政工作。陈云同志起了重要作用)(2)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提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简单运用2)(简答)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报告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
12、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同时,强调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最重要的会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明确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3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简答)(1) “三反”运动(识记2)(选择)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的严重发展,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现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纯洁了党和政府的干部队伍。(2) “五反”运动(识记
13、3)(选择)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4 .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及其原因(1)经济恢复的数量和质量数数据: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2)国民经济迅速恢免的主要原因(简单运用3)(简答)第一,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第二,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第三,刚刚执政
14、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四、为新中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展开(领会3)(1)废除不平等条约,国家真正独立。(2)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1949年10月2日,苏联最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50年2月,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苏联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同盟关系)(3) 1952年10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简单运用4)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中国志愿军旋即入朝作战,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
15、朝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抗美援朝期间,国内发动了大规模的抗美援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第02讲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节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识记1)(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静态表述),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动态表述)。(2)(结合第六章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社会主义 基本 制度 全面 确立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6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