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讲稿(DOC 53页).docx
《宏观经济学讲稿(DOC 5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讲稿(DOC 53页).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宏双经讲学讲稿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第一章总产出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
2、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DP与GNP的关系是: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3 .国民收入(ND: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直接税指不
3、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这类税收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4 .个人收入(PD: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D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GNP或GDP减折旧;等于一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Nl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一一Pl减个人所得税;等于一一DPI二、总产出核算的方法1 .收入法:把
4、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的收入进行汇总。以收入法核算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社会上各阶层居民的最终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DPI)o第二,政府部门的税收收入。如果以Y代表总产出(GNP或GDP),以DPl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以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则以收入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Y=DPI+T因为个人收入DPI总可以分解为消费C和储蓄S,因此上式还可以表示为:Y=C+S+T2 .支出法: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以支出法核算总产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社会上各阶层居民的最终消费。第二,国内私人投资。第三,政府购买。第四,
5、净出口。如果Y代表总产出(GNP或GDP),以C代表居民最终消费,以I代表国内私人投资,以G代表政府购买,以X代表出口额,以M代表进口额,则以支出法计算的总产出可以表示为:Y=C+I+G+(X-M)从广义的角度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是完全等值的,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总产出三总收入三总支出三、总产出核算的校正1 .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或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运用当期市场价格计算的总产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运用某一基期市场价格计算的总产出。二者的关系为:名义GNP或GDP=实际GNP或GDPX通货膨胀率实
6、际GNP或GDP=名义GNP或GDP/通货膨胀率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名义GNP或GDP/实际GNP或GDP2 .购买力平价指以实际购买力计算的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比例,简称PPP。其计算方法大致为:先选取典型的商品与劳务作为比较样本,再用两个国家不同的货币单位与市场价格分别加权计算样本的价格总额,价格总额的比例就是体现两国货币实际购买力的换算率,即购买力平价。举例来说,如果在中国市场上用人民币购买大米为每吨2000元、猪肉为每吨100Oo元、29英寸彩色电视机为每台8000元、2.8立升排气量的轿车为每辆IOoOoo元,购买价格总额为120000元;在美国市场上用美元购买大米为每吨4000
7、元、猪肉为每吨20000元、29英寸彩色电视机为每台IOoO元、2.8立升排气量的轿车为每辆5000元,购买价格总额为30000元。那么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元与人民币的换算比例应为1美元=4元人民币。计算: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为5000亿美元(其中100O亿美元为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该国的GNP、NNP、NkPl与DPLGNP=8000+5000+
8、2500+2000-1500=16000NNP=16000-1000=15000NI=15000-2000=13000PI=13000+500=135(X)DPI=13500-(3000-2000)=12500第二章消费、储蓄与投资一、消费、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1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2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居民个人或家庭消费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消费者个人的偏好、消费者对其未来收入的预期、甚至消费信贷及其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
9、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及其消费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如果我们以C代表消费,以Y代表收入,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C=c(Y)(满足条件dc/dy0)如果我们把该函数视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函数,则其表达式为:C=a+bY(1b0)上式中的a作为一个常数,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自发性消费,其含义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部分,其变化不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上式中的bY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诱致性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其中b作为该函数的斜率,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的座标中,消费函数C=a+bY的图象如
10、下:3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平均消费倾:消费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简称APC。根据定义有:APC=CZY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简称MPC。根据定义有:MPC=CY二、储蓄、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1 .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2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收入水平、财富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隙体系的结构、利率水平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居民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储蓄及其储蓄规模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如果我们以S代表储蓄,以Y代表收
11、入,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S=s(Y)(满足条件ds/dy0储蓄是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即S=Y-C。在线性条件下,C=a+bY,代入前式有S=Y-(a+bY),经整理则有:S=-a+(l-b)Y(1b0)在横轴为收入Y,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的座标中,储蓄函数S=a+(l-b)Y的图象如下:3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简称APS。根据定义有:APS=S/Y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简称MPS。根据定义有MPS=AS/AY由于对收入来说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为互补函数,即Y=C+S,如果在该式两边同除Y有YY=CY+SY,即:APC+
12、APS=1I-APC=APS,1-APS=APC与上同理,我们有AY=C+S;如果在两边同除AY,则有AY/AY=CY+SY,即:MPC+MPS=1或I-MPC=MPS,1-MPS=MPC根据以上关系,我们可以推断,若边际消费倾向MPC有递减趋势,那么边际储蓄倾向MPS必将有递增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也有递增趋势。三、投资、投资函数与投资的边际效率1.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每年新增的资本应该是净投资,即投资减去磨损后的余额。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对磨损的补偿就是折旧,也称重置投资。因此有:净投资=投资
13、-折旧(重置投资)或净投资=期末的资本存量一期初的资本存量但对宏观经济学来说,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因为不论是净投资还是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因此,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总共给和总需求的时候,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往往假定折旧为零。如果折旧为零,那么投资和净投资就是同一个量。以后的论述中,凡是提到投资的地方,除非作出特别的说明,否则我们总是假定折旧为零,即把投资和净投资看作同一个概念。2.投资函数:投资规模与决定投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投资的因素是很多的,如货币供求状况、利率水平、投资品的价格水平、投资者个人的资金状况、投资者对投资
14、回报的预期、甚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等等,但国内私人投资来说,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利率水平的高低。因此,宏观经济学假定投资及其投资的规模与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如果我们以I代表投资,以r代表利率,则上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i(r)(满足条件di/dr0;d2Rdl20?其经济学的含义是什么?4 .在线性消费函数C=a+bY中a和b的经济含义是什么?为什么1b0?5 .非线性消费曲线为什么凹向横轴?该曲线在座标中水平移动的经济含义是什么?6 .边际消费倾向为什么有递减趋势?平均消费倾向有递减趋势吗?长期消费函数的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倾向吗?为什么7 .为什么1MPC0?
15、是否也有1APCO?为什么?8 .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有什么关系?给定一个消费函数(线性或非线性)如何推出储蓄函数(线性或非线性)?9 .非线性储蓄曲线为什么突向横轴?其经济学的含义是什么?10 .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11 .宏观经济学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时为什么常常假定折旧等于零?若折旧不等于零有什么区别?12 .为什么存货也是一种投资?存货投资对宏观经济学有什么意义?13 .购买证券和房地产为什么不是生产性投资?居民购买证券和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有什么影响?14 .投资函数I=i(r)为什么要满足条件di/drB0?为什么?16 .投资曲线在座标系中水平移动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16、?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7 .投资的边际效率为什么会递减?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犷大,MEI会趋于无限小吗?为什么?三、作图1 .线性消费函数、非线性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图象。2 .如果给定消费函数的图象,如何作出相应的储蓄函数的图象。3 .线性投资函数、非线性投资函数的图象。4 .总收益曲线与MEI曲线的图象。5 .单个厂商MEI曲线与整个社会MEI曲线的图象。第三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一、货币需求1.货币需求的动机(1)交易性货币需求:指人们因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所需要的货币。(2)预防性货币需求:指人们为了应付突发性事件所保留的货币。1.i=f(Y)=AY(3)投机性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买卖有
17、价证券所动用的货币。流动性陷阱:指利率水平较低、证券市场的获利空间较大时,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趋于无限大的现象,也称凯恩斯陷阱。货币总需求L=L+L2=AY+力rrAL2二、货币供给1.现金货币:由一个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2.存款货币:由一个国家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创造的货币。存款D()=R+C)准备金R(R=rD,r=20%)贷款C(C=D-R)A银行100万元20万元80万元B银行80万元16万元64万元C银行64万元12.8万元51.2万元*n银行000M=100+80+64+51.2+=1001+(1-0.2),+(1-0.2)2+(1-0.2)n,=100/0.2=500(万元)3
18、,货币乘数如果用M表示货币供给,R表示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r表示准备金率,贝J:M=R-1/r三、货币市场的均衡1 .古典货币市场的均衡上图揭示了古典货币市场的均衡机制,其中市场利率在均衡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利率水平较低时,如上图中的n,市场上货币需求的量大大超过货币供给的量,从而促使利率水平上扬;当利率水平较高时,如上图中的市场上货币供给的量大大超过货币需求的量,从而促使利率水平下降。只有一个合适的利率水平,如上图中的n,才能保证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均衡。这一利率水平就是所谓的均衡利率。在均衡利率水平下,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也保持均衡状态。所以,在古典货币理论中,货币市场的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讲稿DOC 53页 宏观经济学 讲稿 DOC 53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5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