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文.docx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如今,许多民办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错误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超前学习,导致很多家长不理解幼儿园的“玩中学、做中学”的教育方式,许多幼儿园与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开展更多是流于表面,没有较深的去开展此项工作,还有的幼儿园单方面的去衔接,忽略了与小学之间的沟通。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开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关键词:双减;幼小衔接;有效开展引言:“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
2、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在这种大环境下,学前教育不是“双减”政策的旁观者,积极作为可以提升家长对政策的支持和理解,为政策有效落地提供助力。我园在针对幼小衔接方面做过关于大班家长幼小衔接的问卷调查,在问题“您是否因为孩子上小学就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其中答案“有”占比55.56%。可见很多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有着错误的理解,他们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还有的家长会在幼儿升入大班时,利用周末或者暑假去机构上“幼小衔接”班,对孩子进行超前学习和训练,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对学习本身产生了畏难和抵触情绪。如果幼儿对学习丧失了兴趣,那么对于他们上小学后的学习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一、幼小衔接工作开
3、展的必要性1.国家对于“幼小衔接”方面,有着明确指导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两个要点”的明确更为幼小双向衔接提供了政策支持。而双减政策的出台除了给中小学带来积极的影响,给学前教育坚持优质办园也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办园底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强调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1 回归教育规律,遵循幼儿
4、学习发展规律2018年7月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超前教育。近年来,还有很多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前教授小学知识,强化技能训练,幼小衔接中“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挫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学习应该遵循发展规律,循序渐进。3 .促进幼儿园小学教育专业化,提升教育质量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以幼小衔接为抓手,调整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用适合孩年龄阶段的方法来教育孩子。4 .提升家长教育理念科学化,促进家园共育家长的教育理
5、念存在很大的问题,如:缺乏平常心,互相攀比,对孩子期望过高;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盲目追求知识技能,要求孩子提前学习拼音、识字、算术、英语不愿让孩子玩沙、玩水、拆拆装装担心不安全、不卫生。过分追求学习结果,让孩子死记硬背古诗古文,以为会的越多越好。“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家长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独特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用孩子的优势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二、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现状1.幼儿园仍存在小学化现象教育部办公厅2018年专门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旨在改
6、善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现象。各级教育部门也花费大量人力来督查各地的幼教机构有没有违反规定,有没有出现“小学化”现象。而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长的育儿观念差异,有幼教老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也有小学没有真正做到“零起点”教育有很大关系。(1)幼儿园方面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迎合大众,忽视幼儿发展规律,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再加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学龄前儿童要学习什么必须学习什么的重要性。各种原因纠结在一起,使我们忽略了教育的本意应该是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些幼儿园从孩子一入园就开始严厉要求,要求孩子要像小学生一样,不许下座位,不许玩闹,不许说话等等,要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现
7、在的好多幼儿园也有所谓的幼小衔接,但是真的能衔接上吗?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知识还是能力,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现在的好多幼小衔接班,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前班,大部分是以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能力,也就是行为习惯,这样的幼小衔接我们是要拒绝的!(2)家长方面家长重智轻德的功利之心促使教育焦虑。说到底,是对孩子未来的前途和教育之路的不确定性的情绪反应。导致这种心理焦虑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家长对教育和教育规律的认知不科学造成的。很大一部分老师也对“小学化”有误解,认为幼儿园去“小学化”就是什么也不“教”,什么也不学。导致家长也认为在幼儿园里“没学到什么东西”。还有的老
8、师完全误解了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的模式,认为幼儿的“游戏”就是让孩子玩,老师不参与不干涉,的确,像目前提倡的自主游戏,对大部分幼儿老师就是一种挑战。幼儿“游戏”中老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在观察与解读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了解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让孩子随意“玩”,有时老师向家长宣传的也是幼儿园不让学“东西”,就是让孩子玩,更造成了家长对幼儿园的误解,更加深了家长的育儿焦虑。特别是农村的家长,有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爷爷奶奶几乎不识字,对孩子的教养只限于吃饱穿暖就行,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要孩子“学东西”,包括学习拼音呀、识字呀、算术呀,至于体能的锻炼,习惯的培养等都不是重
9、要的,以免孩子输在他们父辈界定的“起跑线上”,因为他们也是这么长大的。2,忽视全面的教育衔接,注重于片面的、局部的衔接(1)在衔接时间上很多幼儿园到了大班的下学期才开始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对于即将要步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比较仓促,孩子们还没来得及去准备就结束了。其实幼小衔接的工作是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的,它是贯穿小、中、大三年,只是衔接的重点在大班阶段。现在的幼儿园经常做的一项活动就是“走进小学课堂”“参观小学”,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更直观的去感受,但是在面对孩子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仅仅这几个活动是完全不够的,由于幼小衔接工作的疏忽,很多孩子到了小学不适应,有些孩子还会因为家长、老师的急于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论文 双减 背景 幼小 衔接 存在 问题 应对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4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