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评审规范标准核心条款.docx
《三级医院评审规范标准核心条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医院评审规范标准核心条款.docx(2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2年版)48项核心条款第一章至第六章评审结果要求项目 类别第一章至第六章基本标准其中,48项核心条款C级B级A级C级B级A级甲等90%60%20%100%70%20%乙等80%50%IO%100%60%10%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章节条款核心条款()页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631334 (4)1第二章医院服务833385 (5,9)3第三章患者安全1025264 (10、13)5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716337927 (1440)7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530532 (442)22第六章医院管理11601076 (4248)23合计
2、6734263648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第一款(P45)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3.1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院)和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院长 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1. 3. 1 . 1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 卫生院(以下简称受援医 院)及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 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 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 方案,专人负责。()C1 .支援下级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2 .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下级医院支援协调工作。3 .针对受援医院的需求,制订重点扶持计划并组织
3、实施,在一、二级专 业中选择23个重点,实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材培养及管理帮扶。4 .参预支援下级医院服务纳入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B符合“C”,并主管部门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监督管理,特别是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 疗质量与安全等方面,定期对受援情况进行实地检查总结,提高帮扶效 果。A符合,并通过三年对口帮扶,使受援县医院整体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原来受 援医院是二级甲等医院的,通过帮扶,其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款(P 7-8)四、应急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4.2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 完善医院应急管理的机制。1.4.2. 1建立健
4、全医院应急管理组 织和应急指挥系统,负责医 院应急管理工作。()C1 .有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院应急管理。2 .有医院应急指挥系统,院长是医院应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3 .主管职能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4 .有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在应急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与任务。5 .医院总值班有应急管理的明确职责和流程。6 .有应急队伍,人员构成合理,职责明确。7 .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符合“C”,并1.有院内、外和院内各部门、各科室间的协调机制,有明确的协调部门和协调人。2 .有信息报告和信息发布相关制度。3 .应急队伍组成垂直和水平关系明晰,跨度合理,覆盖应急反应的各个方面,确
5、保应急行动的协调和高效,能够得到后勤系统和医学装备部门 的支持。A符合“B”,并1 .有应急演练或者应急实践总结分析,对应急指挥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价 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2 .有新闻发言人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授权履行信息发布。第三款(P8)四、应急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4.3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1 . 4. 3. 1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明确 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 事件及应对策略。()(C组织有关人员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分 类排序,明确应对的重点。【B】符合“C”,并有灾害脆弱性分析报告,对突发事件
6、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医院的承受能 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的措施。(符合“B”,并定期进行灾害脆弱性分析,对应对的重点进行调整,对相应预案进行修 订,并开展再培训与教育。第四款(P8)四、应急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1.4.3明确医院需要应对的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1. 4. 3. 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C1 .根据灾害脆弱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 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2 .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 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3 .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
7、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 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 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Al符合“B” ,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第二章医院服务第五款(P 17)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 3. 2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 3. 2. 1加强急诊检诊、分诊,落实 首诊负责制,及时救治急危 重症患者()C1 .有专人负责急诊检诊、分诊工作,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2 .落实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3 .落
8、实急会诊制度,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4 .建立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协作协调机制,保障患者优先收住入院,制 定急诊科与120急救中心、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患者转接流程,保障患 者得到联贯抢救治疗,保持绿色通道畅通。B符合“C”,并急诊抢救登记完善,病历资料完整,入院、转诊、转科有病情交接。A符合“B”,并有急诊信息网络支持系统,有急诊与院前急救、急诊与院内各相关科室、 急诊与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对接,急诊科能够在患者送达前获取急救中 心转送或者基层医疗机构转诊患者信息,院内相关各科室在患者收住入 院前获取病历资料,提高效率。第六款(P1718)三、急诊绿色通道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 3. 2.
9、2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 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 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 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 服务流程与规范。()C1 .建立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 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2 .有重点病种患者紧急会诊和优先入院抢救的相关规定。3 .重点病种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熟悉本科室重点病种急诊抢救流程和职 责。B符合“C”,并有重点病种急诊抢救登记、总结、分析、反馈及持续改进措施。符合“B”,并持续改进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有成效。第七款(P 20-21)六、患者的合法权益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 6. 1医院有相关制度呆障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授权委
10、托人充分了解其权利。22. 6. 1 . 1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授权委 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 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 的权利。医院有相关制度保 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C1 .有保隙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对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 进行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的同时.,能提供不同的诊疗 方案。3.医务人员熟知并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B符合“C”,并1 .患者或者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充分理解并在 病历中体现。2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第八款(
11、P 22)七、投诉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7.1贯彻落实医陨 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冬,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者指定专门部门 一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2. 7. 1 . 1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C1 .有专门部门统一受理、处理投诉。2 .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3 .有明确的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法(试行),实行“首诉 负责制”,设立或者指定专 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 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 处理并B符合“C”,并1 .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置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 的投诉协调处置机制。2 .有配置完善的录音录相设施的投诉接待
12、室。3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 持续改进有成效。第九款(P 23)七、投诉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2.7.1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者指定专门部门 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2 . 7 . 1 . 2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2C1 .有医疗纠纷范围界定、处理制度与操作流程,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有法律顾问、律师提供相关法律支持。3.相关人员熟悉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B符合“C”,并1 .以多种形式对相关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例教育。2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
13、改进措施。A符合“B”,并1 .建立发言人制度。2 .持续改进有成效。第三章患者安全第十款(P 26)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评审标准评审要点3.1.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博作。3. 1 . 2. 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 “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 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 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 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C1 .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者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 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者其近亲属 陈述患者姓名。2 .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14、,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 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偶尔床号作为识别的惟一依据)。J .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B符合“C”,并1 .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第十一款(P 29)三、确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评审标准评审要点3. 3. 3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3. 3. 3. 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C1 .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2 .实施“
15、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挨次核对患者身份(姓 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允许情况、手术部位与标 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 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 影像学资料等内容。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 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 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理人员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 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
16、用物,确认手 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3.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 评估制度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 麻醉分级等内容,并正确记录。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B符合“C” ,并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符合“B”,并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100%。第十二款(P 31-32)六、临床危(Wei)险值报告制度评审标准评审要点3. 6. 2严格执行“危(woi)险值”报告制度与流程。C1.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Wei)险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
17、 效识别和确认“危(*ei)险值”。2.接获危(WeFi)险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Wei)险值 J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者值班医3. 6. 2. 1严格执行“危(Wei)险值” 制度与流程。()师报告,并做好记录。报告3 .医师接获危(wei)险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B符合“C”,并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Wei)险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 科室发出危(Wei)险值报告,并有语音或者醒目的文字提示。 (Al符合“B”,并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Wei)险值报告、处置及时、有效。第十三款(P 33)九、妥善处理医
18、疗安全(不良)事件评审标准评审要点3.9.1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了解。3 . 9 . 1 . 1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C1 .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2 .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3 .有途径便于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4 .每百张床位年报告0件。5 .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100%。B符合ttCfr ,并1 .有指定部门统一采集、核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 .有指定部门向相关机构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3 .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有分析,采取防范措施
19、。4 .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5件。5 .全院员工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100%。A符合“B”,并1 .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2 .每百张床位年报告N20件。3 .持续改进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有效降低漏报率。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第十四款(P 43)三、医疗技术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4.3.5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 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4. 3. 5. 1实行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 生技术人员授权制 度。()C1 .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 员实行授权的
20、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2 .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B符合“C”,并1 .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根据监管情况,定期更新授权项目。2 .相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管理要求。A符合“B”,并有医疗技术项目操作人员的技能及资质数据库,定期更新。第十五款(P 43-44)三、医疗技术管理评审标准评审要点4.3.5对实施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 能力与质量绩效的评价。4. 3. 5. 2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 程序及考评标准,对资格许 可授权实施动态管理。()C1 .有诊疗技术资格许可授权考评组织。2 .有资格许可授权诊疗项目的考评与
21、复评标准。3 .申请资格许可授权,应通过考评认定,根据分级管理原则,经过主管 部门审核批准。4 .有复评和取销、降低操作权利的相关规定。B符合“C”,并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根据监管情况,对授权情况实施动态管理,有 授权管理的完整资料。A符合“B”,并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执行良好,无越级手术或者未经授权擅自开展 手术的案例。第十六款(P52)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4. 5. 7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定期分析影响住院诊疗(检 查、药物治疗、手术/介入治疗等)计划/方案执行的因素,对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进行管理 与评价,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
22、流程。4. 5. 7. 4对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 均住院日有明确的要求。()C1 .对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有明确的要求。2 .有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1)有解决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个瓶颈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如患 者预约检查、院内会诊、检查结果、术前准备等)。(2)有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措施。3 .应用“临床路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B符合“C”,并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并落实各项措施。A符合“B” ,并平均住院日达到控制目标。第十七款(P 52)五、住院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4. 5. 7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级 医院 评审 规范 标准 核心 条款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3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