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x
《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载体.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四节单链丝状噬菌体就体一、M13噬菌体的生物学1. M13噬菌体的组成和结构M13噬菌体颗粒是丝状的,只感染雄性大肠杆菌。感染宿主后不裂解宿主细胞,而是从感染的细胞中分泌出噬菌体颗粒,宿主细胞仍能继续生长和分裂。M13噬菌体的基因组为单链DNA,由6407的碱基组成(GenBank注册号为V00604)o基因组90%以上的序列可编码蛋白质,共有11个编码基因,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多为几个碱基。较大的间隔位于基因VO和基因IlI以及基因II和基因IV之间,其间有调节基因表达和DNA合成的元件。M13噬菌体基因组可编码3类蛋白质,包括复制蛋白(基因11,V和X),形态发生蛋白(基因I,IV和XI),
2、结构蛋白(基因IIIVI.V11,VBI和IX)o所有结构蛋白在形态发生之前都插入在宿主细胞的质膜中。基因组DNA为正链,按基因II至基因IV方向合成,与噬菌体的mRNA序列同义。图3-20是M13噬菌体的遗传图谱。图21:M13窟苗号的遗传图踽图21:M13近菌体Ife粒结构锲里M13噬菌体颗粒为丝状长管状结构,长880nm,直径6-7nm。噬菌体颗粒的核心由2700个基因VlH编码的结构蛋白呈管状排列而成(图5-32),成熟的基因VIH的产物为由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螺旋蛋白。顶端由5个基因Vn和5个基因IX产物组成,作用于间隔区中的包装信号。5个基因III蛋白和5个基因VI蛋白位于丝杆的
3、末端,参与对性纤毛的吸咐。图3-21是M13噬菌体结构模型。2. M13噬菌体的增殖吸附是噬菌体感染的第一步,M13噬菌体只感染具有性纤毛的菌株,携带F质粒的菌株可产生性纤毛。在吸附过程中,噬菌体的基因III蛋白与性纤毛发生作用。随后丝状噬菌体穿入到性纤毛,基因III蛋白与宿主的TolQTolR和TolA蛋白发生作用,去除外壳蛋白,致使病毒DNA及附着于其上的基因III蛋白进入宿主菌体内。mchngmg*VtrandMlCWCUerWaIDNA.ConwrUMJbodoutltr*adfphC4MtownRFDNAbrM0-11coddzywwSMr.round*rspc4tionoccurt
4、hroughBlrucWMTd*.mRNAsTraig*wIiPtOdUCt11t(ucMaRtCAMPCC*rtImsarrow,g11y,strand*thdCefVb11uov三hrby*cvmoftheBIr.b11MMtwwyarowdtZMfAndinBMUIraMMQc*tlr0K4tacn)11wcompt(jprogeny)Mrand.tev*Wwo*ngoognvfranVWlC*euiMiMSyMhM*Hpf999rr9hltrandco11tmjM.图22,M13摩苗体i感染编胞中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感染性的单链噬菌体DNA(正链)在宿主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环状双链DNA,
5、用于DNA的复制,因此这种双链DNA称为复制型DNA(replicativeformDNA),即RFDNA。通过复制方式,RFDNA进行扩增,基因的转录也随即开始。基因组中的任意一个启动子都可以启动基因的转录,单方向地终止于下游的终止子。启动子和终止子的位置关系使得靠近终止子的基因转录更频繁。M13噬菌体在感染细胞中的复制见图3-22o当基因II蛋白在亲代RFDNA的正链特定位点上产生一个切口时,便启动噬菌体基因组进行滚环复制。此时,在大肠杆菌的DNA聚合酶I的作用下,以负链为模板在切口的3,末端加入核昔酸,并持续DNA的合成,用新合成的DNA替换原有的正链。当复制叉环绕模板整整一周时,被取代
6、的正链由基因II产物切去,经环化后形成单位长度的噬菌体基因组DNAo在感染开始的1520分钟内,这些子代正链在宿主细胞酶的作用下,又转变成RFDNA,然后以之为模板继续转录并继续合成子代正链DNAo当感染细胞内累计有100-200个RFDNA时,细胞内也产生了足够的单链DNA结合蛋白,即基因V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翻译活性,特别是抑制基因11mRNA的翻译,并且强烈地结合在新合成的正链DNA上,阻止其转化成RFDNA。此时,DNA的合成几乎只产生子代正链DNAo另外,基因X蛋白和基因V蛋白也是噬菌体特异DNA合成的强力抑制子,从而限制感染细胞内RFDNA的数量。结果,感染细胞内RFDNA的数目和
7、子代正链DNA的产生速率都能保持适度。成熟噬菌体颗粒由H个病毒蛋白中的5个组成,至少4个其他蛋白(如基因I、IV和XI蛋白,以及宿主的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对噬菌体颗粒的组装和分泌是必须的。二、M13噬菌体载体单链DNA的酶切和连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M13噬菌体在用作载体时是利用其双链状态的RFDNA0RFDNA很容易从感染细胞中纯化出来,可以象质粒一样进行操作,并可通过转化方法再次导入细胞。1. 载体的插入位点在M13噬菌体基因组中绝大多数为必需基因,只有两个间隔区可用来插入外源DNA(基因11IV和基因Vm/III之间)。基因II和基因IV之间的508bp间隔区是主要的外源片
8、段插入位点。在基因W和基因III之间的小间隔区也可用来插入外源片段,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获得感染细胞的菌落进行影印筛选,比利用可见的噬菌斑方法更慢更麻烦。基因X也可用来克隆外源片段。2. M13噬菌体载体组成现在所使用的M13噬菌体载体是Messing及其同事建立的mp系列载体,以基因II和基因IV之间的区域作为外源DNA插入区。mp载体系列都是从同一个重组M13噬菌体(M13mpl)改造而来的。在M13mpl载体中,间隔区内的为el11位点插入了一小段大肠杆菌DNA,引入互补筛选。3. M13mpl8和M13mpl9M13mpl8和M13mpl9这两个载体含有13个不同的酶切位点,可供插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丝状 噬菌体 载体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3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