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员干部关于《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的学习心得体会(十一篇).docx
《乡镇党员干部关于《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的学习心得体会(十一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党员干部关于《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的学习心得体会(十一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心得体会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周年,也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和新起点上,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已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省平安建设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规,标志着平安浙江建设迈入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作为一名乡镇基层政法干部,深感振奋,备受鼓舞。一是建立法治社会是平安建设的保证。条例的制定和出台,能够完善法律规定,更充分保障公民的权益,加强公民法律意识和法治教育,推动社会秩序的规范化,是平安浙江建设的保证。二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平安建设的基石。条例的出台,正是以习近平法治思
2、想为指导,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有关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进行制度设计。自2004年部署建设平安浙江以来,浙江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变革,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闭环管控的大平安机制,形成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政策、经验和做法,平安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条例注重总结固化多年来我省开展平安浙江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作了许多创新规定,是一部既体现浙江特色、又贯彻现代治理理念的创制性立法,着力为高水平推进平安浙江和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三是平安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3、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作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条例规定每年5月第二周为平安浙江文化周,促进平安建设宣传教育向构建双向互动和多元交流的平安浙江文化转变,努力使平安建设的理念融入群众生活,为平安浙江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学习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心得体会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是浙江省平安建设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规,标志着平安浙江建设迈入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一是条例的出台彰显了平安浙江建设的丰硕成果。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并不是横空出世、凭空而来,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
4、建设平安浙江这个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19年来,浙江沿着习近平同志开创的平安浙江建设道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丰硕充盈的实践成果、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和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了浙江力量,条例的出台正是对19年来平安浙江建设经验、做法的一次全面总结和系统集成。二是条例的出台为除险保安提供了法治保障。条例不仅对浙江过去19年来平安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升,也在解决平安建设领域普遍性、综合性问题方面作出不少具有浙江特色的规定,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法治保障。特别是当前浙江正全力以赴筹备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平安护航任务尤为艰巨。条例把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分别设立“风险防
5、控”和“重点防治”专章,从源头防范和专项治理两个维度,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除险保安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三是条例的出台为平安建设落地生效提供了制度依据。条例从“抓住关键少数,落实领导责任”“健全问题发现和整改制度”“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考核和奖惩制度,等四个方面强化刚性约束,让平安建设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为确保平安建设有关规定切实得到实施,为高水平建设平安浙江、平安中国示范区保驾护航。学习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心得体会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的实施,标志着平安浙江建设进入规范化、法治化新阶段。贯彻条例精神,需要我们守正创新,更加主动、自觉、科学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浙江建设,
6、实现平安建设领域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一是以法治方式加强源头治理,夯实平安之基。平安建设的源头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运用法治方式统筹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保护和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两大目标。传承好践行好发展好“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发力,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将信访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提升以法治化方式预防和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与水平;推进重大决策程序法治化,完善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完善社会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及时把矛盾纠纷化
7、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以监管执法加强重点防治,守牢关键领域。平安建设和监管执法工作紧密相连、相辅相成,重点行业、关键领域防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规范有力的执法和监管支撑。这要求各级政府和部门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平安建设领域尤其是重点领域中着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比如,既要严格执法,防止执法“松”“软”滋生风险隐患温床,又要防范“一刀切”“运动式”执法,坚决杜绝暴力执法、过度执法;在政治安全、涉国计民生物资的安全保障、治安安全、校园安全、安全生产、网络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物流寄递、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要加强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各领域安全,提升人民群众的
8、安全感和获得感。三是制度集成加强保障措施,充实支撑体系。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强有力的制度集成推进各类保障性“基础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平安建设外部法律资源的作用,按照条例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调解、仲裁、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平安建设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学习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心得体会此次实施的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作为我省平安建设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规,标志着平安浙江建设迈入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更为基层深化推进平安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社会稳定和安全,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例
9、把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从源头防范和专项治理两个维度,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提升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通过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夯实长治久安。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积极鼓励村居、企业等参与平安建设,同时进一步发挥“一中心、四平台和一网格”作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坚持系统治理、总额和智力、源头治理和转向给治理相结合,紧扣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关切和感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条例坚持传承和践行“浦江经验”原则,推行领
10、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下基层接访制度,各级领导干部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直接解决问题,面对面听民声、心连心解民忧、实打实惠民生,能够更好地促进信访问题的源头治理、积案化解以及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心得体会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的正式实行,标志着平安浙江建设迈入规范化、法制化阶段,为全省开展平安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基层政法委员,要带头落实条例各项规定,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努力推动平安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一要认真学习充分领会。要深刻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理解重要内涵,切实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自身做起,坚持带头学条例,将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
11、要任务。并积极组织全体街道、村社干部集中学习,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平安建设的强大动力。二要做细做实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规范和加强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1+3+N”网格力量配备,加强和改进各村社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组织规范运行,努力构建村(社)组织基层强、基础稳、基底实的良好局面。三要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牢牢抓住确保稳定这个重点,切实在提高操作力、执行力、推动力上下功夫,主动协调辖区内政法单位,凝聚强大合力,强力推进平安护航亚运会亚残运会工作,及时分析研判涉稳形势,强化重点时段信息报送工作,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切实做好信访问题化解,确保社会面绝对稳定。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平安建设条例 乡镇 党员干部 关于 浙江省 平安 建设 条例 学习心得 体会 一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33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