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中药材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团体标准中药材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根据关于下达2023年第二十批团体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桂标协(2023)74号)文件精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维都林场、广西南宁金参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河池龙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中药材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规程(项目编号:2023-2002)o为高质量完成团体标准中药材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我们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具体分工如下:姓名职务/职称从事专业工作单位责任分工潘波高级工程师新型肥料、林下中药材栽培及地力维持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
2、科学研究院主持编写黎书福工程师森林培育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维都林场参与编写刘明智工程师林学天峨县大山林场参与编写金磊工程师森林培育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维都林场参与编写草其云高级工程师植物营养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编写宋贤冲高级工程师微生物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编写江海涛高级工程师森林培育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维都林场参与编写石媛媛高级工程师地理信息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编写覃祚玉高级工程师森林培育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编写王会利教授级高工土壤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编写唐健教授级高工植物营养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编写赵隽宇工程师地理信息
3、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编写柯琴助理工程师森林培育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编写二、项目背景及目的意义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壮瑶药振兴计划的开展,瑶医药产业迅猛发展,种源及种质问题至关重要。建立可替代传统栽培的药用植物组培快繁体系是近十余年来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专家的关注的热定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前景。广西是我国中药资源大省,又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壮瑶医药在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科学、有序的开发民族医药也成为国家和地区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走马胎是著名的壮瑶药品种,其根茎味辛、性温,入肝、脾、肾三经;据岭南采药录记载具有治风湿骨痛、风瘫鹤膝的功
4、效。走马胎分布于中国和越南;在中国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江西、福建,生长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间疏、密林下,荫湿的地方。走马胎(ArdiSiagigantifolia)是一种珍稀的民族药用植物,属于紫金牛科(MyrSinaCeae)紫金牛属(ArdiSia)O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恢复疲劳、活血、行血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功效,在两广地区素有“两脚行不开,不离走马胎”之说。其根茎及全株对于跌打损伤、骨折、风湿骨痛、活血散瘀、关节炎、溃烂等症的治疗都具有良好的效果。走马胎一般为大灌木或亚灌木,高约l-3m,具粗厚的匍匐生根的根茎:直立茎粗壮,无分枝。叶通常簇生于茎顶端,叶膜质,叶型一般为椭圆形至
5、倒卵状披针形。花为由多个亚伞形花序组成的大型金字塔状或总状圆锥花序,有花9-15朵;花期常常为4-6月,有时2-3月。果为红色,无毛,球形果:果期一般为11-12月,有时2-6月。走马胎性喜湿润、酸性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生长在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间疏、宓林下,荫湿的地方,是一种比较理想,适宜林药复合种植的民族药用植物。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写道: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唐新修本草写道:离其本土,其质同而效异。这说明中国古代学者很早就认识到了药材生态环境条件对质量的重要性。中药材的质量优劣与其生长条件密切相关,适当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活性成分的形成与积累。中药材中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产物或初生
6、代谢产物,是产生临床药效的物质基础,它的形成与积累是药用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生态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指南建议根据走马胎药效和栽培条件来选择走马胎的生态型。选择走马胎生态型的基本原则是:药效好,生物量大,地下根茎膨大部分占比重,抗逆性强。近年来,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扶隆镇、大葺镇等地开始规模化种植走马胎,面积约2000亩,百色市靖西市面积约500亩,崇左市天等县面积约300亩,来宾市金秀县面积约300亩,2021年、2022年广西种植面积都保持在5000亩左右,由于缺乏技术支持,产量较低,平均亩产量约900kg,亩产值18000元,总产值约9000万元。本标准以林下种植为特色,以还
7、原道地为优势,具备了生态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可靠、地域优势明显等基本条件。不仅有利于濒危物种走马来胎的种质资源保存,而且充分考虑到走马来胎喜阴的生长特性,利用广西区内山多、林广的特点,节约土地,提高单位种植经济效益,在林下栽培出高质量的走马来胎中药材提供技术保障。对走马来胎林下栽培技术进行制定,助推走马来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对走马胎野生资源进行保护,同时满足市场需求,符合国家中药农业发展战略,有利于广西中药产业的优质发展,保证优势中药品牌的延续发展,为整个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对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对走马胎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标准编制过程(一)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团体标准中药材
8、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规程项目任务下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制定了标准编写方案,明确任务职责,确定工作技术路线,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具体标准编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维都林场、广西南宁金参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河池龙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配合完成。(二)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标准编制工作组收集了国内有关药材林下栽培的文献资料。具体列出如下:GB/T41552-2022三七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程1.Y/T3093-2019林下种植白及技术规程1.Y/T3094-2019林下种植淫羊着技术规程DB45/T2132-2020林下栽培金花茶技术规程D
9、B45/T2454-2022铁皮石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B45/T2454-2022铁皮石斛林下栽培技术规程T/GXAS285-2022广西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规程第1部分:总则T/TTSWY005-2022乌药林下种植生产技术规程(三)研讨确定标准主体内容标准编制工作组在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后,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了标准编制会议,对标准的整体框架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走马胎的生态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对标准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研究,标准的主体内容包括确立了中药材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的程序,规定了环境选择、栽培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药材采收等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四
10、)调研、形成文本草案、征求意见稿2023年4月5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进行了广泛实地调研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开展了走马来胎林下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经编制组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的基本构架,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并对项目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通过理清逻辑脉络,整合已有的参考资料中有关林下种植的资料内容,并结合走马胎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简化、统一等原则编制完成团体标准中药材走马胎林下栽培技术规程(草案)。2023年6月7月,编制组深入防城港市那良镇、扶隆镇、大茶镇等地、百色市靖西市、崇左市天等县、来宾市金秀县等相关单位、种植户进行征求意见。项目编制组针对走马胎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材 走马 林下 栽培技术 规程 编制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62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