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docx
《建安七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安七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是指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建安七子一:孔融:孔融(153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东汉末年开创“以气为主写文章”(鲁迅:而己集)风气的重要文学家。孔融是孔子二十代裔孙。然而,他在汉末受到尊崇,却并非因为他是“圣裔”,主要还是他自幼的聪悟及过人的胆识,形成了他逐日增高的声誉。孔融10岁,随父孔宙来到洛阳。孔融很想一睹当时名土派领袖
2、李膺的风采;李膺苦于应酬,规定非当今名人及世代通家概不接见。孔融迫不得已,灵机一动,跑到李膺府前,“语门者日:我是李君通家子弟。”李膺接见了孔融,却又感到莫名其妙,便问孔融:“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义乎?”孔融说:“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孔融把二十代前先人之间的交往拉到目前,使李膺折服,亦使在座的宾客倾倒。太中大夫陈炜后到,有人告诉他刚才发生的事。陈炜颇不以为然:“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孔融立即应道:“观君所言,将不早慧乎?”陈炜语塞。李膺欢欣地说:“高明必为伟器。”孔融16岁,名士张俭为躲避宦官侯览的通缉跑到孔融家,企图找孔融的哥哥孔褒帮助。适值孔
3、褒外出,应门的则是满脸稚气的孔融,张俭为之窘迫。孔融见到张俭的惶恐,则说:“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并果敢地把张俭掩藏起来。后来事泄,官府拿孔融一家治罪。孔融挺身而出,承担责任:“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尽管官府只是杀了孔褒,孔融却为之名声大振,“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声称州郡”(后汉书孔融传)o并被辟就司徒杨赐府中任职。公元196年,曹操迁汉献帝于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又随之升为少府。在这期间,他提出“宜隐郊祀之事,以崇国防”,在拉拢荆州的刘表以巩固初建的许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又谏阻“马日碑不宜加礼”,借以打击屈服于僭逆势力的离心力量,进一步明确必须以汉天子为本位的意义。
4、还谏阻颁施肉刑,以减少杀戮,征服民心。但更为重要的则是积极荐举人材,以期形成匡辅汉室的一批中坚力量。孔融荐举的第一个人物是祢衡。孔融认为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如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如果能让这样的人物站立朝堂,则会“增四门之穆穆”(荐祢衡表)o孔融荐举的第二个人物是谢该。他说谢该:“体曾、史之淑性,兼商、偃之文学。博通群艺,周览古今;物来有应,事至不惑;清白异行,敦悦道训。求之远近,少有畴匹。若乃巨骨出吴,集集陈庭,黄能入寝,亥有二首,非夫洽闻者莫识其端也。隽不疑定北阙之前,夏侯胜辨常阴之险,然后朝士益重儒术。今该实卓然比迹前列”(荐谢该上书)。总之,孔融在初
5、征为少府时,政治上十分活跃,并围绕着他的主张,形成一系列章表论疏。因为触及时政,为文则少迂腐经学之气;又多拨乱反正,创制则纵横骋辞。可以见出孔融为“笔”的盛况。尤其是荐祢衡表、荐谢该上书,孔融满蓄着慷慨激昂的政治情怀和对这两位贤土的真挚深情,致使文章“溢气全涌”、“慷慨激厉”,改变了“东汉之文,均尚和缓”(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的态势,开建安文学“以气为主”的先河。这是孔融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贡献。曹操权力日重,而孔融的政见多与曹操相左,因而曹操与孔融在政治上日趋对立。孔融荐举的祢衡“裸衣庙堂”戏侮曹操,使这一对立尖锐化,孔融亦被驱赶至前沿阵地与曹操相刃。曹操为筹集军饷发布“禁酒
6、令”,孔融就写成与曹操论酒-,历数酒的功德,指出曹操禁酒实为违犯天功人心。曹操从酒误政这一角度为他的“禁酒令”辩护,孔融即予驳斥。孔融并不否认曹操所例举沉溺于酒而失国的事实,但孔融则认为失国的根本原因并不止于酒,尚有女色;为什么不因此禁绝婚姻呢?曹操所托的“以亡王为诫”只不过是个遁词,骨子里不过“惜谷耳”(与曹操论酒禁又),这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平定袁术后,曹操的儿子曹丕私纳袁术儿子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再次讽讥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一时不解,问孔融“出何经典。孔融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孔融传)。这些都为孔融被杀埋下了祸根,不过这些写成叼例曹操的文字,寓庄于谐,
7、在短章之内埋伏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不止成为文学史上的趣谈,而且推拥着杂文这一文学样式的发生及发展。孔融在许都的日渐失势,并没有销蚀其名土派的锋芒,他自言其志:“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措。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杂诗二首)更加与诸多名士跌荡放言,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曹操暗示路粹罗织孔融的罪名,借其“欲为不轨”,将孔融斩首。孔融临刑前作有临终诗一首,回顾了他“小而聪了”、长为“伟器”的平生;只是由于不慎细行、不密言辞,才使-势力掀起浊流秽涛,白日被翳,公正被害。谎言成了真理,真理成了谬误,处在这样的时势,不能立身,更难言立业!只好让终生图虑
8、的大业听凭时光的摆布吧!让凄凄惶惶的壮心用黄土堆埋吧!这是孔融悲愤的呼喊,情词凄壮,实为孔融用其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壮美诗篇。孔融诗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0卷,已佚。明人辑有孔少府集,一题孔北海集。:刘桢:刘桢介绍:刘桢(?一217年),字公干,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文学家刘梁之孙。刘梁少孤贫,卖书自给,桓帝时举孝廉,历官至尚书郎,终官野王令。性耿介,不苟合流俗,曾“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竞”,著破群论、辩和同之论等,当时颇有影响(见后汉书文苑传)这样的家世,对刘桢自然有深刻影响。刘桢早年即有才名,八、九岁诵论语、诗赋数十万言,而且“警悟辩捷,所向应答如响,当其辞
9、气锋烈,莫有折者”(太平御览卷385卷引文土传)o成年之后,他希望际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汉末政治极为腐败黑暗,社会危机深重,统治者镇压黄巾农民大起义后,各地军阀据地称雄,中国陷入0、-之中。据有中国北方的曹操,政治较为开明,任人唯才,广揽文学之土。这使当时渴望中国统一、怀有济世抱负的有志之土,如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瑜、汝南应塌,以及刘桢等,纷纷从四面八方奔赴曹操治下的邺城,一时人才荟萃,形成以曹氏父子为首的文学集团,并由于他们的诗文大多描写汉末-的社会现实,抒发统一、治国的豪情壮志,慷慨多气,悲凉豪壮,从而形成了“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刘桢是这一文学集
10、团的重要成员,与曹氏关系密切。在诗文中,他把曹操比做起于丰沛、统一中国的汉高刘邦,把曹氏的知遇,比做礼贤下士的信陵君(见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之一)。他把统一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投曹之初,他被任命为丞相掾属,追随曹操南征北讨,参谋军机。建安十六年(211年)后,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将文学,随侍曹丕。从现存诗文看,他与丕关系至为密切,而曹丕兄弟亦视为亲故,诗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迹。曹丕曾特赠廓落带,以示亲宠,并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载典略)o然而,刘桢性傲,不拘礼法。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诸人都匍伏于地,不敢仰视,独刘桢平视不避。曹丕对此并未介意,而曹
11、操听说后,要治以不敬之罪。经过援救,才“减死输作”,罚为苦役,终身未再受到重用。这对刘桢自然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在赠徐干一诗中流露出他的痛苦心情。此后不久,北方瘟疫流行,刘桢便与徐干、陈琳、应瓒等一起染病亡故。曹丕为此极为悲惋,为他整理遗文,作出评价,并追思往日“行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的亲密交往,不胜痛悼(见与吴质书)o在“建安七子”中,刘桢以五言诗见称。曹丕谓“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与吴质书),钟噪诗品将他列入上品,称其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认为他的诗内容超尘拔俗,感情奔放,而语言朴质,文采不足。评价较为中肯。在“建安
12、七子”中,钟11荣认为“陈思已下,桢称独步。”今因他的诗流传下来仅得15首,无法对钟竦这一评价加以评断,而为人传诵的赠从弟、赠徐干诸诗,却大体可以窥见刘桢诗歌的艺术风貌。如赠从弟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诗以松柏为喻,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要因环境恶劣而有所移易。三首全用比兴,感情深沉,风格遒劲,而语言朴质,毫无雕琢之迹,确为五言妙品。至如赠徐干一诗,以西园春景,映衬乖离之情,“笔气隽逸”(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词句清秀,写来婉转切情,凄恻动人,颇得古诗十九首韵致。刘桢的散文,刘勰认为“丽而规益”,“若略取于名实,别有
13、美于为诗矣。”(文心雕龙书记)但他留传下来的散文,今仅见寥寥三篇:与曹植书(载太平御览卷七百三十九)、谏曹植书(载三国志魏志邢颐传)、答魏太子丕借廓落带书(载典略)O前两篇皆已残缺,唯后一篇较为完整,且辞多谐趣,颇可一读。刘桢作品大部散佚,明人辑为刘公干集。三:徐干:徐干介绍:徐干(170217年),字伟长,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人。汉末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徐干“其先业以清亮臧否为家”,“未志乎学,盖已诵数十万言矣。年十四,始读五经,发愤忘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严可均全三国文卷五十五阙名中论序)。他父亲担心他累坏身体,常常加以劝阻。由于勤学苦读,20
14、岁前已经精通五经,博览史传,而且出口成章,操翰成文,成为一个淹贯经史、文才超众的青年学者了。徐干“清玄体道”,“轻官忽禄,不耽世荣”(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先贤行状)。时值灵帝末年,政治腐败,世家子弟结党权门,争名逐利,而干清贞自守,闭门谢客,以读书为乐。虽“州牧郡守礼命跛躇连武数致之”,亦拒不赴召。建安中,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召为司空军谋祭酒掾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身穷穷巷,颐志保真”,虽“并日而食”,亦“不以为戚”。(引并见中论序)后授上艾长,也因病未就。建安二十二年(217)春,瘟疫流行,干亦染疾而卒。刘勰说徐干“以赋、论标美”(文心雕龙才略)o曹丕在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安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