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docx
《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实验室内常见危险品实验室事故有很多源于室内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危 险品,实验室常见危险品有:1 .爆炸品:具有猛烈的爆炸性。当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 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与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 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如:三硝 基甲苯(TNT)、苦味酸、硝酸镀、叠氮化物、雷酸盐及其它超过 三个硝基的有机化合物等。2 .氧化剂: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按其不同的性质遇酸、碱、 受潮、强热或与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等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 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氯酸盐、 硝酸盐、过氧化物、高氯酸及其盐、高
2、镒酸盐、重辂酸盐、亚硝酸 盐等。3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气体压缩后贮于耐压钢瓶内,具有 危险性。钢瓶如果在太阳下曝晒或受热,瓶内压力升高至大于容 器耐压限度时,即能引起爆炸。钢瓶内气体按性质分为四类:剧毒气体,如液氯、液氨等;易燃气体,如乙烘、氢气等;助燃气体,如氧气等;不燃气体,如氮、氮、氨等。4 .自燃物品:此类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依靠自身的分解、氧化产生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到自燃点即能发生燃烧,如白磷等。5 .遇水燃烧物品: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能迅速分解,产生高 热,并释放易燃易爆气体,引起燃烧爆炸,如金属钾,钠,电石 等。6 .易燃液体:这类液体极易挥发成气体,遇明火即燃烧。可 燃液体以闪
3、点作为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闪点越低, 危险性越大。闪点在45。C以下的称为易燃液体,45。C以上的称 为可燃液体(可燃液体不纳入危险品管理)。易燃液体根据其危 险程度分为:(1) 一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8。C以下(包括28。0,如乙 醒、石油醒、汽油、甲醇、乙醇、苯、甲苯、乙酸乙酯、丙酮、 二硫化碳、硝基苯等;(2)二级易燃液体:闪点在29-45 (包括45),如煤油 等。7 .易燃固体:此类物品着火点低,如受热、遇火星、受撞击、 摩擦或氧化剂作用等能引起急剧的燃烧或爆炸,同时放出大量毒 害气体,如赤磷、硫磺、蔡、硝化纤维素等。8 .毒害品:具有强烈的毒害性,少量进入人体或接触皮肤即
4、 能造成中毒甚至死亡。如:汞和汞盐(升汞、硝酸汞等)、不申和 碑化物(三氧化二种,即砒霜)、磷和磷化物(黄磷,即白磷,误 食0.1克黄磷即能致死)、铝和铅盐(一氧化铅等)、氢氟酸和氟 化物(HCN,NaCN,KCN)、以及氟化钠、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等。有 毒气体,如醛类、氨气、氢氟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锯酸等。9.腐蚀性物品:具强腐蚀性,与人体接触引起化学烧伤。有 的腐蚀物品有双重性和多重性。如苯酚既有腐蚀性还有毒性和燃 烧性。腐蚀物品有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氟酸氟酸、冰乙 酸、甲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甲醛、液混等。10.致癌物质:如:多环芳香烧类、3,4-苯并花1,2-苯并;t
5、、 亚硝胺类、氮芥烷化剂、Q-蔡胺、 -蔡胺、联苯胺、芳胺以及 一些无机元素,如As、CL Be等都有较明显的致癌作用,要谨防 侵入体内。11.诱变性物品:如溟化乙锭(EB),具强诱变致癌性,使用 时一定要戴一次性手套,注意操作规范,不要随便触摸别的物品。12.放射性物品:具有反射性,人体受到过量照射或吸入放 射性粉尘能引起放射病。如:硝酸牡及放射性矿物独居石等。二、实验室事故的类型1.火灾性事故: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 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 过高,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
6、火; 对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不慎或保管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 物质,引起着火; 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2 .爆炸性事故: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 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设备、压力容器(如高压气瓶)而导致 爆炸;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 火花而引起爆炸。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当,导致燃烧爆炸;该类物品(如 三硝基甲苯、苦味酸、硝酸铁、叠氮化物等)受到高热摩擦、撞 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与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 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强氧化剂与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
7、起燃烧 和爆炸。由火灾事故引起仪器设备、药品等的爆炸。3 .毒害性事故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实验室和 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 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管理不善,操作不慎或违规操作,实验后有毒物质处理不 当,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人员中毒、环境污染;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 流出,引起环境污染。4 .机电伤人性事故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实验室, 或要带电作业的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 直接原
8、因是: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和缺陷,造成 漏电触电和电弧火花伤人;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对人的伤害。5 .设备损坏性事故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事故表现和直 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 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三、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一)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在使用苯、乙醇、乙醛、丙酮等易挥发、易燃烧的有机溶剂 时如操作不慎,易引起火灾事故。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随时 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和处理易燃、易爆溶剂时,应远离火源;对易爆 炸固体的残渣,必须小心销毁(如用盐酸
9、或硝酸分解金属烘化物); 不要把未熄灭的火柴梗乱丢;对于易发生自燃的物质(如加氢反 应用的催化剂雷尼银)及沾有它们的滤纸,不能随意丢弃,以免 造成新的火源,引起火灾。(2)实验前应仔细检查仪器装置是否正确、稳妥与严密; 操作要求正确、严格;常压操作时,切勿造成系统密闭,否则可能 会发生爆炸事故;对沸点低于80。C的液体,一般蒸偏时应采用 水浴加热,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实验操作中,应防止有机物蒸气泄 漏出来,更不要用敞口装置加热。若要进行除去溶剂的操作,则必 须在通风橱里进行。(3)实验室里不允许存放大量易燃物。实验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切不可惊慌失措,应保持镇静。首先 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
10、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 救和灭火。常用的方法有:1.在可燃液体燃着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 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2 .酒精及其它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3 .汽油、乙醛、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砂 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4 .金属钾、钠或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二 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可用干砂、石墨粉扑灭。5 .注意电器设备导线等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 氯化碳灭火器灭火。6 .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盖 熄,或者迅速脱下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室 常见 事故 预防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