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与探索.docx
《202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与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与探索.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认识与探索世界卫生组织于1990年首次提出健康老龄化,联合国大会亦宣布2021-2030年为健康老龄化十年,骨质疏松症(oste。PoroSiS,OP)作为最常见的增龄性骨骼肌肉疾病,其带来的困难与挑战愈发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题1-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POP)是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的骨重建失衡,其特点是骨小梁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及骨折风险增加,主要包括骨量减少(OSteOPenia)、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PMOP)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osteoporosis
2、,SOP)3o目前对于POP的具体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等相关认知已日趋完善。随着中医药防治PO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将在总结中医药防治POP的研究基础上,结合黄宏兴教授诊治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探索,对POP的中医认识进行总结概括。1一个病名-骨痿按症状及体征而言,POP可属中医学中骨折骨痿腰痛骨痹等病名范畴。随着对PoP病因和病理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研究认为骨痿这一病名的内涵、定性及定位更为准确。素问痿论首次提出骨枯而髓减为骨痿的基本病理变化,其中骨枯相当于现代研究的骨组织结构损坏、骨强度下降髓减则相当于骨髓基质中多种活性物质减少而造成的骨矿物质丢失6。骨痿的腰脊不举、足不任身等症,与患者腰膝酸软
3、无力、腰背疼痛等症状高度一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1月发布新版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8,骨质疏松症正式成为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术语类目代码为A03.06.04.07。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使用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对提高中医医疗行业标准化水平有着积极意义,而骨痿则仍旧在中医理论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2三个理论-肾主骨、脾肾相关、血瘀论2.1 肾主骨理论中医的肾与骨关系最为密切。骨属奇恒之腑,主要作用是支撑人体和保护内脏,即灵枢经脉中骨为干。肾主骨理论最早见于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西5匚通医经精义指出:骨者,肾之合也。肾为五脏六腑阴阳之本,可充实濡养于骨,对骨的生长发育和维护骨组织结构正常有极为
4、关键的作用。肾虚则骨无所养,痿弱无力,即素问痿论骨枯而髓虚,古攵足不任身,发为骨痿。研究9-10表明肾虚后可出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导致成骨功能减弱,单位体积内骨矿含量减少,故骨矿含量与肾的盛衰密切相关,而补肾中药及复方可抑制或纠正此功能紊乱,减缓骨丢失过程。2.2 脾肾相关论脾肾相关理论源自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言肾之合骨也其主脾也。B月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首次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一说11。脾胃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经过中焦脾胃运化,布散周身,气血充足,肌强力盛,肉丰骨坚,且肾精需要后天源源不断补充。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资助,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脾肾俱虚,骨骼失养,则骨痿
5、而肉枯12。所以治骨痿,健脾亦是关键。2.3 血瘀论早在内经中即有留血恶血血凝泣等类似瘀血的名称记载。汉代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瘀血的病名,并在金匮要略中对血瘀有专门的论述。任承志等13的研究较早发现了PMOP患者存在着血瘀的客观病理改变,血瘀是引起PMOP的主要病机之一。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脉中,使经络不通,故脏腑俱虚的同时,往往伴随气滞血瘀的存在,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不能疏布全身,引起肝脾肾俱虚而症状加重的恶行循环14。越来越多的研究15证实中医血瘀证与POP有着密切的联系。3两个病机-虚、瘀全国名老中医刘庆思教授提出POP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虚、脾虚、血瘀,其中肾虚为根本,脾虚为重要病机,血瘀为病理基
6、础16o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男子八八,天癸绝女子七七,任脉虚的生理特点,故骨痿多见虚证,而以脾虚、肾虚最为多见。脏腑机能失调,脾虚则气血化生不足,骨筋肉失养,同时气虚无力推动则气血停滞。又或体虚气弱,外邪侵袭,气血经络不通,故脾肾俱虚多伴血瘀,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不能濡养肌肉骨骼,而出现恶性循环。因此,POP的特点是脾肾两虚与血瘀同时存在17J多虚、多瘀为POP发生的病机特点,POP是一个多因、多果、多系统、多脏器的全身性、增龄性骨骼疾病。4三个观点-整体观、辨证观、平衡观4.1 整体观整体观作为中医的首要思维方式,对中医各方面建构起着主导作用18oPOP的病位在肾、脾、经络,然在中医五脏一体、形
7、神合一理念下,中医治疗不能仅关注病位,对于患者的全身变化更需兼顾,更好的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建后调护的全程管理,现代医学也对POP患者的跌倒、肌肉功能、心理状态和精神健康等多方面愈发重视9。随着生物科技的进步,中医微观研究也为整体治疗POP提供了切入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关注微观变化或不利于中医整体思维的建立。4.2 辨证观辨证观是在整体观下抓住核心病机,明辨病因、病位、病程等基础上进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辨证施治19。对于POP的辨证,不仅要以肾虚、脾虚、血瘀”的病因病机进行思考,由于其病程长、老年人病情复杂,还要结合个体情况、病程长短、共病情况,对其他兼病、兼症进行分析。将辨病与辨证
8、相结合,在充分掌握病情基础情况下,做到辨病、辨证、辨体三者有机结合,环环相扣以提高临床疗效。4.3 平衡观中医学的平衡观是一种动态平衡过程,阴平阳秘以平为期的中和思想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20。POP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生理多阴阳失衡,在不同病程和类型中,脾肾两虚与血瘀的病机特点也有所区别,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恰当调整。在临证遣方用药时,一方面要调和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另一面也要注意药物之间的剂量和性味的配合,用药宜缓而平和,以免纠偏太过出现不良反应20。中医的优势在于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在调整阴阳、虚实的同时可以不破坏人体平衡,对于POP治疗的目的应是调和阴阳使之达到新的平衡,以恢复机体的生理功
9、能。5三个证型-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虚(气滞)血瘀POP的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多分为肝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弱证、肾虚血瘀证及气滞血瘀证21。黄宏兴教授22早期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的236例POP患者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血两虚证及气滞血瘀证四种分型较为符合临床实际;后对广东省12家医院177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三种证型,紧扣病机、切合临床,对POP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3。万雷等24发现临床上以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两种证型最为常见,分别占43.16%、34.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原发性 骨质 疏松 中医 认识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7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