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docx
《2023《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进一步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营商环境改革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作用,以“宜商兴业”为目标导向,真正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全过程,建设企业综合成本最低、产业生态最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提供有力支撑,奋力实现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特制定本方案。一、营造有利于产业集聚的市场环境(一)推进放宽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紧密围绕国家赋予南沙高
2、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粤港澳全面合作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找准社会资本有进入积极性意愿和破除壁垒迫切需求的关键点,围绕先进制造、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等特色优势产业,谋划研究一批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争取国家支持在南沙开展放宽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促进全球优质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高效汇聚(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南沙区政府负责)。(二)全面推行市场准入“极简审批”新模式。实施市场准入“极简审批”,推动标准化申报、“机器人”智能审批全流程覆盖,推行“一站式”证照主题联办套餐,全面归集电子证照信息,实现“一网联办、一照通行、e证准营”(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在全市推行“文
3、旅体e证通”试点,将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相关经营许可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准入项目,市场主体“一次申请、一证准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负责)。(三)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全面清理违规设置的企业跨区域经营和迁移限制条件,简化企业跨区域迁移涉税涉费事项办理程序,为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提供跨区域迁移业务“一件事”便捷服务(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广州市税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四)扎实开展新一轮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迎评。建立完善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排查、归集和上报制度,确保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落地(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五)鼓励企业准入准营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广州开发区新业态经营许可“一类
4、一策”、南沙区“信易+”应用场景创新、白云区“承诺+现场视频”经营许可远程审批等经验做法,为市场主体准入准营提供更多创新性、便捷化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各区政府负责)。(六)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白名单”管理措施。以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为突破,争取率先实现生物医药领域进口科研用物资、设备快速通关,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动态优化重点行业企业“白名单”,不断拓展涵盖行业领域范围,对名单内企业实行“一年最多查一次”“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非接触式监管”等包容监管措施,以及劝导规范、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手段,营造更宽松有序的市场监管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广州海关、黄踊海关负责
5、)。(七)持续提升口岸营商环境水平。深化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改革试点,推动“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迈上规模水平。拓展中国(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功能应用,提升平台“一站式”办理跨境贸易通关物流相关业务集成度,丰富“掌上办”功能,不断提高通关服务便利度。依托“单一窗口”建设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打通机场口岸部门和货代、货站等空运物流各环节企业间信息壁垒,提升空港口岸通关效率(市商务局、市港务局、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广州空港委负责)。(八)着力提高纳税服务便利度。开展“税直达”试点,精准响应企业诉求,根据纳税人缴费人行为习惯不断优化纳税服务策略,进一步改善纳税服务
6、体验。全面推广数字化电子发票,优化电子税务局配套功能,积极推动数字化电子发票技术与应用可视答疑。推动智能办税提速,推进线上、线下“税收+数币”系统升级,加快实现构建覆盖全缴税渠道、全数币运营机构、全税费种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缴纳税费新格局(广州市税务局负责)。(九)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着力破除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全面推行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免收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鼓励政府投资项目以外的招标项目减免投标保证金,减轻市场主体参加招投标活动的成本压力(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十)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
7、、服务全链条,全面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活动、驰名商标培育工程等,运用知识产权助力产业发展。探索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在新业态新领域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市市场监管局负责)。二、营造适应产业需求的要素环境(十一)“一站式”展示全市工业用地信息。汇聚各区各部门出台的土地优惠政策,建立“熟地”清单和产业用地“一张图”,在公共资源交易场所、政府网站以及相关媒介的显著位置集中展示,便利企业获取全市工业用地供应信息,推动土地资源、政策红利与企业需求匹配对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区政府负责)。(十二)推进工业用地“
8、标准地”供应。加强“标准地”供应政策指导和企业服务,推动“标准地”供应有机衔接“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等便民利企政策,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对出让用地的监督检查,实行覆盖“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股权变更、用地转让”等环节的全周期管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政府负责)。(十三)强化先进制造业工业用房保障。研究出台推动先进制造业政策性标准厂房建设文件,支持各区按照产业发展重点,分门别类建设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工业厂房,为企业提供更多集中高效、配套完善、低于市场价租赁和出售的政策性标准厂房。探索建设工业厂房信息化平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精准找寻合
9、适厂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十四)因地制宜、因业制宜推进“工业上楼”“园区上楼”。系统规划新型立体厂房的楼宇定位、产业布局、清洁用能等,加快建设集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工业楼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支持黄埔区在前期探索建设“摩天工坊”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优工业用地立体解决模式。鼓励各区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需求,创新“工业上楼”“园区上楼”模式,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就在“上下楼”“隔壁栋”的产业生态(各区政府负责)。(十五)高标准推动产业空间提质升级。鼓励国企当好“定制服务商”“管理服务商”,建设运营一批低成本、高品质、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产业
10、空间,以“总成本+微利”的价格向市场主体分割出让(市国资委负责)。深入开展“老城新园”高质量发展标杆园区建设,分批次有步骤推动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促进园区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和技术创新链整体成势。大力提升产业园区配套水平,强化电水气联合效能评估,推进园区通用厂房、科研大楼、员工宿舍、基础设施一体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区政府负责)。(十六)推动信用融资服务提质扩面增效。进一步优化广州“信易贷”平台,推动与“穗好办”等公共服务系统对接。支持金融机构结合隐私计算试点研发符合行业领域特征的普惠金融产品,切实提升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
11、户贷款可得性(市发展改革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推动“粤信融”征信平台深度应用,突出做好创造性、差异化征信供给,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低碳、先进制造、农业农村等领域(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十七)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敢贷愿贷”O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进一步强化各类风险缓释和分担机制作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接“信易贷”“粤信融”“中小融”等线上投融资平台,结合市场主体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创新信用融资服务特色金融产品,提升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负责)。(十八)引导社会资本向“高
12、精尖”市场主体配置。做大做强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发挥国资产业投资平台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设立各类先进制造业投资基金,投向先进制造业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鼓励创业投资主体落户产业园区,联合园区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投顾服务机制,提供企业管理、商业咨询、财务顾问等多元化服务,支持种子期、初创期科创类企业加速成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负责)。支持“高精尖”企业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科技创新公司债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开展长期投资、硬科技投资,构建以风投资本、创新平台、核心技术、龙头企业为基础
13、的创新生态体系(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十九)支持企业成为引才聚才“主阵地”。深化人才评价体制机制创新,围绕“破四唯”“立新标”,进一步破除统一制式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认定+服务、遴选+资金、择优+项目”的高层次人才选拔体系。探索利用劳动力市场监测、统计调查以及就业服务等渠道,对新产业、新业态人才短缺情况进行精准的统计分析,面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吸引集聚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产业骨干人才队伍,增大企业急需人才有效供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围绕“智车”“强芯”“亮屏”“融网”“健药”“尚品”六大行动方向,聚焦产业重点发展平台,建设涵盖居住、生活服务、商
14、业配套为一体的蓝领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对冲用工成本,让产业工人招得来、稳得住、扎得下、过得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负责)。(二十)强化正向激励锻造产业发展“主力军”。加快研究出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激励政策,推动“真金白银”政策红利直达每一个市场主体、每一名产业人才,调动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全劳动者维权服务机制,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支持企业与高校、职校、科研机构精准对接,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能支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负责)。加快建设青年发展
15、型城市,围绕优化青年人才教育环境、就业环境、宜居环境等,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打造全球青年的向往之地、安居之地(团市委负责)。(二十一)全力保障市场主体用能需求。将“获得电力”服务深度融入招商、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等流程,提前筹划电网接入工作,保障企业“拿地即开工、电等项目来O分类制定各产业链群综合用能服务方案,全力保障综合交通枢纽、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显示、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群用能个性化需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供电局负责)。稳步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依托“穗碳”平台全面应用企业碳账户,推广碳排管理、绿色金融等服务,引导企业管理和降低碳排放,鼓励企业消费绿电(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3 广州市 建设 国际 一流 环境 标杆 城市 助力 产业 质量 发展 行动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8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