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藏族自治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docx
《海北藏族自治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北藏族自治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海北藏族自治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二。二三年二月一、实施背景1(一)发展基础1(二)存在问题5(三)发展趋势9二、总体要求12(一)指导思想12(二)发展目标12(三)具体指标14三、重点任务15(一)加强养老托育基础设施建设15(二)完善基本养老托育服务制度19(三)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23(四)探索开展多元托育服务模式27(五)加快推进“医养育”融合发展30(六)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托育服务32(七)培育发展养老托育相关产业34(八)健全优化老幼关爱服务体系37(九)强化养老托育人才队伍建设40(十)完善养老托育服务监管体系42四、保障要素45(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45(二)强化各
2、项政策支持46(三)形成多元投入机制46(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47(五)加强评估规范监管48五、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海北州“一老一小”重大项目清单49(二)“一老一小”相关建设标准52(三)重大政策清单55(四)重大改革或试点清单58(五)养老托育基础设施摸底60“一老一小”关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52号)青海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
3、康发展的若干措施(青政办(2021)104号)和海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为整体解决海北州“一老一小”问题,制定本方案。一、实施背景(一)发展基础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托育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部署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养老托育服务全面快速发展。养老服务设施全面补齐优化,兜底水平不断提高,形成“机构养老、(城镇)居家养老、(农村)互助养老、(农村)代养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养老持续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加快构建,育婴员、保育员等相关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增加,整体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增强。2019年,海北州获批全国
4、“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养老托育服务发展进入新阶段。1.顶层制度设计更加完善。州政府先后出台了海北州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北政办(2016)2号)海北州医养结合”工作实施方案(北政办2016)104号)海北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第四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北政(2020)30号)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北政办(2020)85号)海北州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若干措施(北政办(2021)29号)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要素支撑,为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2
5、.第四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着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增量工作,已建成养老机构(含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11个、床位907个;日间照料中心9个、床位98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3个、配置床位98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1个、配置床位88个;社区服务中心27个,养老院入住老人147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深化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化连锁化运营。基本完成“一州四县”养老服务平台硬件建设。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特殊老年群体服务保障制度,积极促进医养康养深度融合发展。全州建成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6.23万平方米,共设养老床位1191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42.8张,投
6、入运行的养老机构床位数321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49张,护理型床位占比46%。3 .养老服务供给质量提档升级。2019年以来,先后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了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3293名城镇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精神慰藉、安全守护以及代办等服务。以农牧区困难失能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地方财政投入9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农牧区困难群众开展方便、快捷、无偿的农牧区代养服务。根据代养老年人的失能等级,分别确定补贴标准和服务内容,为1273名农牧区困难失能老人提供代养服务。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建成各类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
7、25处,累计参与活动老年人达上万人次。鼓励支持老年人参与传统民族歌舞、戏剧、民俗等文化资源和非遗项目保护、传承,老年人幸福指数、满意度大幅提升。4 .医养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加强老年人医、防、康、护、养整合性服务体系建设。新建鲁青康复疗养中心、门源县仙米乡健康养生中心、门源县养老示范基地、门源县医养结合住院楼等医养结合项目4个,以医疗服务、中藏医康复、医养结合为主的健康养老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州提供老年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有267个,22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医疗保障签约服务,对65岁及以上13149名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保健服务,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
8、费体检。8家二级以上医院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专门设置老年病床100张,服务老年人16933人次。其中老年病门诊共服务15763人次,住院服务1170人次。5 .智慧养老助力精准服务。推进“互联网+养老”深度融合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公平普惠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投资900万元,开发养老服务质量监督指导综合信息平台,开通“12349”民政便民服务热线以及县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呼叫中心,将县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呼叫中心与“110”“120”救援平台进行对接,精准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紧急救助、日常照护、家政服
9、务、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精神慰藉”等在内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实现州、县、乡(镇)、村(社区)四级信息互联互通以及需求方、服务提供方、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使服务过程可视化、数据化,确保养老服务全流程管理和监督。6 .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目前,全州有3岁以下婴幼儿9376人。为满足群众托育服务需求,通过公建民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成立祁连思誉托管服务有限公司、刚察玛卡巴卡托育中心、海晏第二幼儿园托班和西海珍爱早教托育托管中心四家托育机构,可提供托位数共190个,服务场所面积达1577平方米。依托州、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挂牌成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5个,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咨询组和指导专家
10、组。在各医疗卫生机构、车站、旅游景区及公共场所等设置母婴室45处,其中州、县级医院母婴室设置实现全覆盖。7 .发展要素支撑持续增强。养老托育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开展养老托育就业技能培训,2020年培训人次350人。其中,家政服务(含保育、育婴)150人,护理200人。人才队伍的服务能力、年龄结构、学历水平、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等级结构、职业认同等都明显进步。政府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为困难老人建档立卡,根据等级划分,落实相应补贴。对开办的社会性托育机构,达到国家和省级规范建设要求的,按照使用面积、托位规模给予相应补贴金额,逐步夯实养老托育要素基础。(二)存在问题1.闲置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目
11、前,全州各类闲置资源较多,主要涉及村级文化室、校舍、党员旧活动室、卫生室、各县儿童福利院等。其中,文化旅游领域相关闲置资源设施有青石嘴镇德庆营村、石头沟村、业大滩村、红沟村等村级文化室;浩门镇头塘村、小沙沟村、煤窑沟村等党员活动室;泉口镇中滩村原党员活动室、西沙河村村级活动室、腰巴槽村农家书屋、东沙河村文化活动室等;西滩乡纳隆村村级文化室、崖头村党员旧活动室、上西滩村原村委会等。教育领域相关闲置资源设施有浩门镇古城台幼儿园教室、仙米乡龙浪村教室等。卫生健康领域相关闲置资源设施有东川镇麻当村、巴哈村旧卫生室;珠固乡德宗村、珠固寺村卫生室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强
12、化用地保障和存量资源利用。文化室、卫生室、儿童福利院等闲置资源和养老托育服务在医养医育、教育指导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功能衔接性,未来可通过整合闲置资源,加强与养老托育设施建设的有效衔接。2 .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供给不足。全州有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6家,均为公办性质,适当接收部分社会老人,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托育服务机构4家,以公建民营及民营承办为主,每千人口托位数仅为0.7个,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1.82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12个以上)。根据婴幼儿变动趋势,全州约有700多个托位缺口需要补齐。同时,与东部地区相比,日常养老院生活单调问题依然突出,难以满足多层次、多元
13、化需求。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托育服务需求,发展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是当前及未来的重点。3 .养老托育资源配置结构不平衡。养老托育服务存在城镇农牧区、兜底及普惠、服务模式等方面结构性失衡问题。全州农牧区婴幼儿占比达85%,而托育机构都集中在县城,农牧区托育服务欠账较多。牧区老年人存在子女带不动、自己不愿出、公益进不去等突出问题。部分公益性养老床位利用率偏低、标准偏低的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失能半失能人群成为公益养老的难点和重点。部分低收入社会老人面临成本高、负担重问题。居家社区、农牧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加强,普惠性托育机构缺口大。表14海北州县级各乡镇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县乡镇
1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比重()县乡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比重(%)人口(人)比重(%)人口(人)比重(%)海晏县金滩乡38217.19门源县北山乡77115.1三角城镇179811.66麻莲乡72713.99青海湖乡1418.65西滩乡94313.97甘子河乡2548.38东川镇161413.72哈勒景乡516.79珠固乡49013.41西海镇9316.34泉口镇162912.84祁连县扎麻什乡35413.5仙米乡53112.1八宝镇330010.72青石嘴镇282111.6阿柔乡2899.44阴田乡78311.53峨堡镇1917.39浩门镇585510.89默勒镇4147.28门源种马场1
15、038.66央隆乡895.82苏吉乡827.64野牛沟乡1104.81皇城乡717.3刚察县泉吉乡4077.92门源监狱476.85伊克乌兰乡2817.91沙柳河镇12637.61吉尔孟乡4407.37哈尔盖镇6446.8表1-2海北州县级各乡镇婴幼儿数量及占比县乡镇婴幼儿数量(人)比重(%)合计海晏县三角城镇3071.99825西海镇1811.23甘子河乡1575.18金滩乡803.6青海湖乡643.93哈勒景乡364.88门源县青石嘴镇18757.715055浩门镇8051.5泉口镇5284.16东川镇4463.79阴田乡3695.43西滩乡2553.78麻莲乡2484.77北山乡2294
16、.48仙米乡1393.16珠固乡802.19苏吉滩乡444.1皇城乡373.8祁连县八宝镇10633.452046扎麻什乡2128.08默勒镇1713.01野牛沟1687.35阿柔乡1635.32峨堡镇1435.56央隆乡1268.24刚察县沙柳河镇4572.751450哈尔盖镇3713.92伊克马兰乡2597.32泉吉乡2064吉尔孟乡1572.63合计93764 .运行机制及政策保障力度不强。在建设环节,现阶段“一老一小”市场化运作几乎不盈利,特别是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普惠性服务成本收益矛盾突出,需要政府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资补贴。在运行环节,由于经费制约,普遍存在建设容易运营难突出问题。公
17、建民营托幼一体化模式及民营托育机构市场定价机制尚不明确,公办托育机构人员编制得不到落实等问题突出,社会保障不足,导致普惠性托育服务发展举步维艰。5 .养老托育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服务水平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养老机构基本配套设施标准有待进一步优化,发展具有高标准、规范化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广大农牧区农村幸福院服务标准化、设施规范化水平不高。养老托育专业人才短缺,尤其缺乏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6 .养老托育相关产业支撑不足。养老托育服务相关产业主要以服务业、零售业为主,基础薄弱。富有海北特色的养老托育用品制造及产品研发尚处于空白阶段,缺乏针对老年人及
18、婴幼儿领域需求的特色产品和用品,制造业企业培育不足。亟待挖掘特色畜牧业优势资源,开发适宜老年人和婴幼儿的特色产品。(三)发展趋势1.养老托育服务刚需特征更加凸显。2020年全州60岁及以上人口为27806人,占比10.48%,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214人,占比7.24%,比2010年分别上升2.72个百分点和2.2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加速。其中,门源县老龄化率较高,达11.9%,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北州老龄化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预计“十四五”末全州老龄化率达11.8%,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人手不够、质量不高将成为普遍问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已然成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
19、的紧迫任务。2020年全州人口出生率9.9%o,高于全国人口出生率8.50%0o随着国家“三孩”政策及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出台,未来人口出生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在优化生育政策支持、长辈年老无力照料孩童、保姆市场不规范存在隐患、现代女性观念转变、孩子优质教育需求等因素影响下,托育服务将逐渐演变为家庭刚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60空及以L比小6S方及以I.比收图1,海北州及各县老龄化现状全州出生人口人一及人)三H (A)一人口出生搴()Z (A)图1-220152020年海北州人口出生动态2 .兜底线促普惠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相对于中东部地区,全州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人民收入水平不高,生娃没人带、老人没人
20、管、带娃成本高、养老服务贵等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广大牧区群众需求更为紧迫。在推进养老托育服务发展进程中,为满足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体以及普通工薪阶层对于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需求,国家、青海省陆续出台诸多政策措施给予重点支持。尤其对于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普惠型养老托育服务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政府兜底线、保基本职能进一步加强,将鼓励支持更多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3 .高品质生活需求对养老托育提出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牧区群众思想意识的开放,老年人需求结构转向发展型,消费理念转向康养型,服务需求转向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对身心
21、健康日常管理、多元精神文化需求、高品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深度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对托育服务形式呈现多元化需求,时间上要求小时托、半日托、全日托、临时托等,关注重点转向机构资质、质量、价格等。未来托育服务将逐步从“幼有所育”转向“幼有善育”,衔接包括中低收入群体及中产阶级家庭的不同需求。4 .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养老托育渐趋成熟。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制定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数字“赋能”养老托育服务,加强“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以及智慧运营已成为政府部门、企业及广大群众的共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22、,将助力提升养老托育服务品质,培育更多智慧养老托育新业态,养老托育服务全流程、全方位、全时域跟踪监测成为可能,相关服务数据更加透明,管理流程更加高效,为养老托育惠民、利民、便民化服务带来新机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按照“321”总体思路,逐步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着力扩大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区域均衡布局,着力补齐
23、农村社区服务短板,推动服务能力提质扩容,强化便民服务功能,强化服务综合监管,持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打造青海牧区六州养老托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建设高品质现代化新海北贡献力量。专栏1海北州养老托育“321”总体思路强化“三个协同发展”:“一老一小”协同发展;兜底性、普惠性、市场化协同发展;城镇、农村(牧区)协同发展。推动”两个走在前列”:“互联网+”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走在全省前列;高质量普惠性托育服务走在全省牧区六州前列。打造“一个示范引领”:努力打造青海牧区六州养老托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二)发展目标按照“前两年强基础、补短板,后三年提质量、上层次“,到2025年,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藏族 自治州 一老一小 整体 解决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4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