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教案下载.docx
《《机械效率》教案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效率》教案下载.docx(8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任务分析:机械效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 理第十四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的重 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解,是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 的范例,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充分为学生提供实 践空间和方法的课,其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是本节课的难点,机械效率是本 节课的重点。学习者分析:通过上一节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功的原理:使用任何 机械都不省功,但是并不能深刻理解这句话,本节课就是要进一步的加深对功的 原理的理解,理解不省功的原因,通过学习能识别在使用机械时的有用功、额外 功、总功。由于有用功、额外功和
2、总功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 通过实验由同学们自己体验使用机械和不用机械所做的功,加深对功的原理的理 解,同时也使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概念由抽象变得具体,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使机械效率的教学变得水到渠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了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 理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
3、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科学态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难点:认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计算。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教学资源:学生用实验器材:小桶、沙(ION)、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 度尺、塑料袋。教师用实验器材:小桶、沙(ION)、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 度尺、塑料袋。多媒体动画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引入新课多媒体图片提问:通过一动滑轮用60牛的拉力提起重为100牛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 米。请填写下表:提问:对比表中数据,你有何发现?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机械效率学生动手计算并填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习题的解答,
4、复习上节课的功的计算,并引入新课。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讲解根据学生的分析引出三种功的名称,引导学生给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 定义。学生讨论给出定义。由学生的回答给出定义,有利于学生理解三种功。讨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教学楼要进行维修,你有什么办法把沙子运上教学楼顶楼?哪种办 法较好?(直接提着桶从楼梯走上去、用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 接从上面吊上去等)。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比较几种方法的优劣。引出机械效率及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n =W有用w总)。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提交方案,教师精选部分典型跟学生交流, 通过论述,从中选出几种方案,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5、几种方法的动画。(用 动滑轮、定滑轮拉上去、用袋子装着直接从上面吊上去等)学生讨论,并阐述理由。让学生开动脑筋,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机械效率动手实验探究分析1、介绍器材: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滑轮、细绳、ION沙子、小 桶、塑料袋。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要比较哪种方法的优劣,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4、指导学生实验。指出:机械效率没有单位;通常用百分数表示。5、引导学生分析机械效率不同的原因,做额外功不同(对桶、滑轮做功;克 服摩擦做功等),从而加深对额外功和总功概念的理解。并说明机械效率越高
6、,机 械性能越好。学生分析、要比较有用功和总功,需要测量四个物理量。测出将沙子(G)提 高(h)所做的功,即测量所需的拉力F和拉力通过的距离s,计算W2;及有用功 Wl0尝试设计实验过程。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学生用评选出的几个方案,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 探究。并比较WI与W2,计算机械效率。学生提交实验数据,比较三种方法的优劣,体会机械效率的意义。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练习功的测量及计算,从而巩 固对功的理解,并且初步认识到利用各种机械所做的功有所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通过学生实验,体现科学探究的真实性,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体会功的原理,理解做额外功的的原 因
7、。机械效率的大小讨论提问:机械效率可不可能等于或大于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由学生讨论做功的不同情况,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学生讨论、分析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做功是有效率的;通过计算,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课堂反馈讨论分析思考: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 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 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练习】:(1)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它表示什么意思?(2)起重机把质量为0. 6t的重物匀速提升了 3m,而它的电动机所做的功是 34000J,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
8、多少?4、向学生介绍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起重机:40%-50%;滑轮组:50%-70%;抽水机:50%-80%柴油机油8%-40%教师个别提问学生,进行点拨。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边思考,边作答,教师强调解题的格式。多媒体展示规范的解题过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对使用机械做功的情况作深入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有用功和额外功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扩展学生视野。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讨论追问:有关机械效率你还想知道什么?确定两个问题:(1)、怎样提高机械效率?(2)、如何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学生提出问题?讨论解答。多
9、媒体课件展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学生讨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多媒体课件展示。知识拓展并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小结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归纳小结。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布置作业P106:K 2、4o课堂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施的课堂教学,教学力求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创设“和谐、平等、探究合作”的教学情境,倡导课程 不只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不只是单纯的 教与学,而是师生共同寻求发展的过程。开始的教学设计是忽略了实际中的摩擦 和绳重,让同学们根据教师给出的数据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结果导致学生形成 思维定势,认为总功必须由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10、计算得来。因此,我将这一环节 设计为实验,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的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 思维非常活跃,想法独特,在相互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极大调动了参与课堂 的热情,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上注重了进行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教育。但是,这样的设计也给课堂带来了压力,时间显得有些紧张,课堂 小结很仓促,因此在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上还需要下功夫。教学难点: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单位。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把一个IOO克的祛码放在水平放置的像皮膜上。教师设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
11、样?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由于受重力作用,祛码对橡 皮膜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一一压力,引出新课板书O(二)讲授新课1 .压力的概念板书教师讲述:我们把橡皮膜受到祛码给它向下的作用力称为压力。这个力的方 向垂直于水平放置的像皮膜,即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得出结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板书。教师设问:人站在地面上,书放在桌面上,地面和桌面是否受到压力的作用? 大小如何?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一定跟重力的方向一致 呢?演示实验:手用力往墙上揪图钉,图钉钉入墙内。教师分析:图钉帽受到的压力来自手的作用,方向垂直于墙面。同重力的大 小、方向无关。得出结
12、论:由于物体有重力,对水平支承面要产生压力。但压力不一定是由 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导学 生举例:如夹子夹衣服,钳子钳物体,手握瓶子等等。)教师强调:压力不等于重力,它们有区别。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 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是某 物体对支持它的另一物体的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某物体,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 表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出示例题:物体A静止在斜面B上,如右图,请用力的示意图作出A物体的重力和A对B的压力。2 .压力产生的效果板书教师设问:压力对支承面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演示实验
13、:取一块泡沫塑料,平放在桌面上,分别用不同的力压它,观察其凹 陷情况。得出结论:压力产生的效果(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受力面积相现时压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大板书O演示实验:取小方桌一张,桌上放一盒祛码,做课本中演示实验。观察比较两次实验中泡沫塑料受到的压力、受力面积以及凹陷程度。得出结论: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 越小,产生的效果越大板书,3 .压强的概念板书教师设问: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教师分析: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受力面积 的大小有关。因此,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好取相同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来进行 比较,一般
14、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板书。教师推导:根据定义,可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力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二板书。受力面积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P=板书O4 .压强的单位板书教师讲述:根据国际单位制中力和面积的单位,结合压强公式,可得出压强的 单位是牛顿/米2板书O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1帕二牛顿/米 2板书,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教师介绍: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对地面的压强是 IOOO多帕;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20帕,一张报纸平摊在 桌面上时,对桌
15、面的压强约0. 5帕。因此,有时我们通常用百帕或千帕作压强的 单位。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组织讨论:根据压强公式,叙述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要求学生能叙述: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三)小结根据板书小结本课时的内容,并强调:压力不同于重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 物体的表面;压强的大小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但受力面积不是物体 的表面积;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四)复习巩固回答下列问题:1 .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2 .压强和压力有何区别?3 .用力的示意图作出下列图中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五)布置作业1 .用5牛的压力作用在1厘米
16、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为帕。如果保持原压力不变,而要产生2X 104帕的压强,受力面积应该变为米2 o2 .三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铜、铁、铝圆柱体竖直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 最大的是()。(A)铜圆柱体;(B)铁圆柱体;(C)铝圆柱体。(六)板书: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力产生的效果:(1)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相现时压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大(2)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效果越大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二受力面积即 p=FS4、压强的单位:牛顿/米2帕斯卡,简称帕lPa(=lNm2),表示
17、1米2受到的压力是IN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二、分子动理论1、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扩散运动一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学法指导解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题目时注意: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则如看 到尘土飞扬并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作业布置1、腌鸭蛋时,把鸭蛋放入盐水中,过一段时间蛋会变咸是因为2、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时,将消毒液喷洒在室外,过一会儿室内也会嗅到 药味,这种现象说明了 ;如果天气越热,药味就弥漫得 越快,这又说明了。3、容器中下半部装水,上半部装酒精,密闭后静放一段时间,发现水和酒精 的总体积变,这一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同时还
18、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运动。4、扩散现象说明了()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物质由分子组成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5、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糖放入水中后不搅拌,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13、香水瓶打开后,房间里充满香味C、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I)、衣箱中放有卫生球,箱内的衣服都有卫生球的味道6、对下列现象分析中,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B、折断木棒要花很大的力气,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变没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比滴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 动越剧烈。初三物理总复习九物
19、态变化学情分析对本章的知识点学生掌握较理想,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实例当中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将熔点、沸点与生活实例结合2、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 识。3、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一、熔化与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一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二、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
20、化要吸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两方式。(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 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温度、现象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条件:遇冷放热。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自然现象:雾、露、云等三、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0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21、自然现象:霜、冰雹、雾淞、雪学法指导对于液化:看得到的是水珠而非水蒸气作业布置1将正在熔化的冰拿到Oo C的房间里,冰将()A、能继续熔化B、再熔化一会儿 C、不能继续熔化 D、都有可能2、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C、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nbsP; D、用扫帚把积水摊开3、下列现象中属于放热的是()A、小河的水结冰B、小河的冰融化成水C、水蒸发成水蒸气D、太阳出来 后霜化成水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 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龙舟相对
22、于河岸是运动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IKm=103m Im=IOdm=1OOcm=103mm=106 m=109nm例:45 m=4. 5 10-5m0. 23dm=2. 3 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
23、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 回声。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S船二V船t二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S船+ S声)/2 =IloO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来计算,切勿利用V二来计算。例:汽车在长IOO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 10ms,汽车在这IOO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 mso解:前半段时间为:t=2. 5s后半段时间为:t=5s所以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效率 教案 下载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