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左右”教学设计.docx
《“认识左右”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左右”教学设计.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学目标:1 .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3 .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学生唱左 手和右手。提问: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 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二、认识左右L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提问: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 些什么呢?4 .找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 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能)请你一
2、边找一 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 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讲述: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 佩服你们了。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 令,帮动作”的游戏。5 .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右手叉腰,右手
3、举起来,向右弯弯腰。6 .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谈话: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 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提问: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位?左 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提问: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评析: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 延伸。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7 .理解位置的相对性(1)介绍文具的位置。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有 哪些学习用品呢?它们是怎
4、样摆放的?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2)提问: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引导: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 边,一会儿又在右边?(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 它的右边)。(3)设疑:第二个是什么文具?是尺子还是笔盒?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 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评析:设计目的有三年: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 介绍吗?“,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 置。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 一。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 的色论,进一步
5、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过渡: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下面 咱们来轻松轻松。L学生齐唱健康歌。2 .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 手),我举的是右手吗?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明确:站立的方向不同,因 此左右也就不同。3 .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三、练习L提问: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 “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 你知吗?小结: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 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 则。2.游戏:猜一猜。小朋友们,你们在课间
6、喜欢做些什么游戏呀?这些小动物想和你们做捉迷 藏的游戏,你们欢迎吗?蓝猫的右面是小兔米奇在蓝猫的上面孙悟空在蓝猫的左面晓熊在米奇的左面哈利在米奇的右面师生共同活动。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 自己。老师表现得怎样?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 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教材把求和是10的算式中的未知 加数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为后面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
7、 的。教学例题要先弄清图意,联系操作过程思考“8个再放几个就放满10 个”,列出“8+()=10”的算式,再引导讨论()里填几。“想想做做”安排了 “信鸽送信”、“拔萝卜”等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反馈、巩固所学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探 索,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 方法。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
8、慧盒,想不想知道 里面装的是什么呢?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 8个大苹果,还 空着两格。评:由智慧爷爷送礼盒引起学生的好奇:里面究竟有什么?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1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 算式表示出来?板书:8+( )-10o揭题:这个()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 数)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里可填2。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
9、方法知道()里应填2?小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板书:(D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2)8 和 2 合成 10,所以 8+(2)=10(3)10-8=2,()里填 2。教师评价:从小组长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 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评:这一层次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叙述出来,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良 好习惯。为了突破难点,教学时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 具,积累感性认识,再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生不仅知道了()应填几,还明
10、白了求未知加数的几种方法。让学生互相 评价,不再向老师汇报,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 功感,对数学产生兴趣。三、应用拓展1独立完成6+()=10。2 “想想做做”第1题一一信鸽送信。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 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 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口+口=10这
11、个简单的数学模型。8+9+6+7+4+=105+=102+口3+O+1鼓励拔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4“找朋友”。(方法:4个学生持得数卡片,4个学生持算式卡片,边唱边找,手拉手成好朋友)5“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8+()=10的思维过程迁移到6+()=10中,让学生独立求出()里应填4这个未知数,巩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把练习 题设计成活动形式来呈现,安排了学生喜欢的“信鸽送信”、“小兔拔萝卜” 和“找朋友”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 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让学生领悟口+口=10这个简单的
12、数学模型。四、总结点拨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 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待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 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总评:这节课教师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 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了 11-20各数、掌握了 20以内数的大小排 列顺序、培养了数感。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 动,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于接受。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 的活动中,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学得轻松活泼。教师的点拨引导恰到好处,
13、充 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P68-6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题,第12-1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在学生认识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学左右的位置关系。教材通 过学生上课的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左右的方位,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 对的。 “想想做做”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 位置。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 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
14、位置观念。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 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1围绕身体的某些部分,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 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边做手势边解释) 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 ”(左手)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 固左、右的方位。2通过同桌间的座位
15、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提问: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 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说 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 边。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 右边。评: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与右手以及小朋友之间的座位关系教学左、 右,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围绕学生身体的某些部位(如左手、右手,左 眼、右眼,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
16、行教学,引导学生较好地认识了左、 右两个方位;围绕学生间座位关系的讨论,使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 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谁在谁的左边(右边)。这样的教 学联系实际,操作性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 相对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1 “想想做做”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注意叙述完整,多请几位学生说一说)2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3选横排里三个小朋友(与其他小朋友同向,位置如:ABC),请小朋 友
17、说一说B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说B在左边,一会又说B在右边?说明:说B在右边是相对于A来说的,即B在A的右边;说B在左边,是 相对于C来说的,即B在C的左边。因此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的时候,一 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 右边。评: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说的。所以在描述某个物体位置时,应说清它在谁的左边(右 边);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时,应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右边)。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教师慢慢读题,学生跟着操作,摆好后同桌
18、学生相互检查,帮助摆错位置 的同学纠正。2说一说。(1) “想想做做”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 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即它在谁的左 边,它在谁的右边,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2) “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 就行。(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位同学或某一个物体说一说所处的位置。评: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 运用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位描述物体位置。由于学生所选的参照物 不同,说法、摆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对不同的说法、摆法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 相互评价,若学
19、生有疑问应及时组织讨论予以解答,通过说说教室里某一个物 体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 初步的空间观念。3 站一站。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与其他小朋友同向),2号站他的左边,3 号站1号的右边,4号站3号的后面,5号站2号的前面,6号站3号的右边, 7号站6号的左边等。4听口令,做动作。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举右手,用右手 摸你的鼻子;用左手摸你的右眼;用左手摸你的左耳等。评: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巩固性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 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四、考考你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20、的图。让学生说一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 了”。评:在图里找一找、说一说,并就此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 培养。总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和右手开始认识左与 右,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并灵活地综合运用 知识解决实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 有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和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感兴 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努力创设浓厚、鲜明
21、的问题情 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例1从小白兔采蘑菇引入0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 示,0和3、2、1 一样也是一个数;例2通过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明白“没 有了”也用0表示;例3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 体会O可以表示起点,并认识已学过的数的排列顺序。接着教学O的写法。 “想想做做” 一方面巩固0的认识和5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0 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3体会。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 识
22、。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I (出示O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 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那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O的认识)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的认识。评:O对小朋友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 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对生活经验再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 0,体会O的含义。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 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
23、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Oo教师在写O时,注意动作慢一 点,让学生看清楚O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O表示,O与1、 2、3一样也是一个数。2教学例2及O的写法。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 一说。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O表示。你会写O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出字格里书写Oo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 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左右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3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