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中医学专业专业代码:620103K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一)服务面向表L中医学专业主要职业和主要岗位类别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医药卫生大类(62)临床医学类(6201)卫生(84)社会工作(85)中医医师(20502)医疗预防康复养生保健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健康管理师保健调理师(二)职业发展路径图1:中医学专业学生主要职业发展路径(三)职业岗位及职业能
2、力分析表2:主要工作岗位及其岗位能力分析职业1.JLlf,冈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对应职业能力课程所需职业资格证书中医临床医师(农村与城镇基层医疗机构: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中医临床医疗、疾病康复、预防保健等相关工作具有对中医临床常见病证、多发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康复治疗、预防保健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对常见病证、多发病进行初步诊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和行为规范,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依法执业意识,团结协作和业精神,较强的医患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
3、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伤科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证中医执业医师证健康管理师保健调理师预防、养生、具备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和技中医理论基保健、康复能对人群体质、亚健康状态、础医务人员从事养生保健、常见慢性疾病等进行调理、健中医诊断学中医执业助(养生保健健康评估与亚康指导、康复和预防保健的能中药学理医师证机构、亚健健康调理、慢性力。方剂学中医执业医康调理中疾病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中医内科学师证心、医养结与预防保健等规范,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中医外科学健康管理师合养老中相关工作工作态度,良好的服务意识、中医妇科学保健调理师心、疗养院依法执业意识和敬业精神,较
4、中医儿科学等机构)强的沟通协调能力。针灸推拿学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中医适宜技术中医伤科学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中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社会工作等行业的中医医师职业群,能够从事医疗、预防、康复和养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二)培养规格1.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
5、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中医药文化素养、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中医药道德观与价值观。2.知识(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2)熟悉与本专业相
6、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3)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和中医“治未病”理论(4)掌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疗知识和技能,以及常见体质中医辨识知识。(5)熟悉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现代医学诊疗常规。(6)熟悉一般危重急症的中、西医应急处理知识。(7)熟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及病原生物学等现代医学基本理论知识。(8)了解常用的临床护理、药物配方、预防接种和卫生保健等常用知识。3.
7、能力(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具有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的能力,具有运用中医药理论传授指导养生保健的能力。(4)具有运用望闻问切及医学诊断方法,对常见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5)具有对危重急诊病人进行应急处理和转院前预处理及转诊的(6)具有医疗、预防、康复及养生保健的技术应用能力。(7)具有书写规范医学文件的能力。(8)具有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方法进行医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六、课程设置(一)课程结构(体系)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群课程。秉承德技并修、书证融通原则,构建“岗证课能”融合中医学
8、专业课程体系(见下图)图2:“岗证课能”融合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二)课程设置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由三个课程平台和二个课程模块构成:1 .公共课程平台(1)公共基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大学英语、医古文、体育、国防教育军事理论、国防教育军事技能等课程,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卫生法律法规、古典医著选读、大学生安全文化、音乐鉴赏、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等校本特色课程。(2)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病原与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
9、医儿科学、外科学、中医伤科学等课程。2 .专业课程平台(1)专业核心课: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针灸推拿学、内科学、中医适宜技术。(2)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考证课程。(3)集中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医学综合技术、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等。3 .专业群课程平台:面向健康服务专业群开设的通用课程,主要有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原与免疫学、药理学、医学综合技术、毕业设计。4 .选修课模块(1)公共选修:大学生安全文化、音乐鉴赏、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古典医著选读、卫生法律法规等。至少取得4学分方可毕业。(2)专
10、业拓展选修:组织胚胎学、中医未病学、中医养生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康复医学、传染病学、急诊医学,学生毕业前最低选修4学分。5 .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模块本模块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创新和创业能力,学生参加临床技能大赛、教学科研、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以学分形式计入该部分。各课程设置情况(见表3至表9)。表3:公共基础课程一览表课程名称开设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实践课时/理论课时实践比例思政基础14483考试8/4016.7%思政概论24644考试8/5612.5%形势与政策1/2讲座161考查0/160%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41322考查12/
11、2037.5%创业基础32322考查12/2037.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2322考查10/2231.3%体育142/11086考试92/1685.2%大学英语1/22/41046考查20/8419.2%国防教育军事理论12362考查0/360%国防教育军事技能12周1122考查112/0100%大学入学教育1讲座121考查10/216.7%医古文13483考查4/448.3%劳动教育141804考查64/1680%表4:专业基础课程一览表课程名称开设周学总学时学分考核实践课时/实践学期时方式理论课时比例人体解剖学14644考试20/4431.3%病原与免疫学12322考查6/2618.8%
12、生理学24724考试12/6016.7%药理学33543考查8/4614.8%病理学23543考查8/4614.8%中医基础理论14644考试6/589.4%中医诊断学24724考试14/5819.4%中医外科学43563考试10/4617.9%中医妇科学43563考试10/4617.9%中医儿科学43563考试10/4617.9%中医伤科学42362考试12/2433.3%外科学32362考试12/2433.3%表5:专业核心课程一览表课程名称开设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实践课时/理论课时实践比例中药学24724考试8/6411.1%方剂学34724考试8/6411.1%中医内科学469
13、65考试10/8610.4%诊断学基础34724考试26/4636.1%针灸推拿学35905考试40/5044.4%内科学45804考试10/7012.5%中医适宜技术42.5402考查18/2245.0%表6:集中实践课程一览表课程名称开设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实践课时/理论课时实践比例医学综合技术42W602考试60/0100%毕业顶岗实习5/622/2080038考试800/0100%毕业设计62W604考试60/0100%表7:素质能力拓展课程一览表课程名称开设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实践课时/理论课时实践比例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3考查考证课程2考试表8:公共选修课
14、程一览表课程名称开设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实践课时/理论课时实践比例大学生安全文化21181考查6/1233.3%音乐欣赏21181考查12/666.7%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力21181考查14/477.8%计算机应用基础13422考查18/2442.9%古典医著选读32322考查4/2812.5%医学伦理学21181考查2/1611.1%卫生法律法规21181考查4/1422.2%医学心理学31181考查2/1611.1%表9:专业选修课程一览表课程名称开设学期周学时总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实践课时/理论课时实践比例组织胚胎学12322考查6/2618.8%中医未病学31181考查4/142
15、2.2%康复医学41181考查4/1422.2%传染病学41181考查4/1422.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31181考查4/1422.2%中医养生学31181考查4/1422.2%急诊医学41181考查6/1233.3%(二)课程简介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政基础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面向当代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
16、观、法治观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人生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律知识和法治思想教育等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涵盖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大任,领悟人生真谛、创造有意义的人,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要求。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较为丰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任教资格条件,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本课程教学应坚持知识性与
17、思想性的统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和团队攻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课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随终结性考核成绩占50%。2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思政概论64学时(理论56学时、实践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课程目标:本课程
18、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本课程教学目标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科学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意义、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深刻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
19、自觉性和坚定性。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阐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指导意义和历史地位;系统阐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总任务、总布局、战略部署和根本保证;深刻阐明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
20、自信。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讲教师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原则上应为中共党员,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本课程教学应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立足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坚持正面引导,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和团队攻关,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拓视野,提高认识,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课
21、程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5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50机3 .形势与政策16学时(理论),第一学期8学时,开设2周;第二学期8学时,开设2周。课程目标: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变化、新发展,及时准确把握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准确把握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
22、任的时代新人。主要内容: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围绕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教学,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党情、国情,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具体教学内容依据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制定。教学要求:要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牢牢掌握思想宣传工作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教学内容要体现动态性时效性,要及时反映党和国家面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2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