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基础资料汇编.docx
《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基础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基础资料汇编.docx(3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基础资料汇编目录第一章自然与资源条件11.1 区位11.2 气候气象11.3 水文水系31.4 地质资料51.4.1 地质51.4.2 地貌91.5 生物资源10151植物资源101.5.2野生动物资源221.6 土壤241.7 环境质量251.7.1 地质灾害状况251.7.2 水质状况251.7.3 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地方病等情况261.8 古树名木26第二章人文与经济条件12.1 历史与文化272.1.1 沃洲湖片区历史与文化272.1.2 大佛寺十里潜溪片区历史与文化282.1.3 穿岩十九峰片区历史与文化312.2 文物保护单位名录3
2、22.3 行政区划332.4 人口经济332.5 风物特产362.5.1 节假庆典362.5.2 民俗活动372.5.3 宗教礼仪372.5.4 神化传说372.5.5 民间文艺372.5.6 地方人物372.5.7 地方物产372.6 旅游统计39261游客构成392.6.1 客源地392.6.2 旅游方式392.6.3 游客目的392.6.4 景点知名度392.6.5 停留时间与花费392.6.6 游客最喜欢景点402.6.7 国内游客对天姥山旅游发展的建议40第三章基础设施与工程条件273.1 旅游交通413.1.1 风景区外部交通状况413.1.2 风景区内部道路状况423.2 旅游设
3、施43第四章景物景观资源汇编414.1 大佛寺十里潜溪片区444.1.1 自然景源444.1.2 人文景源484.2 穿岩十九峰片区614.2.1 自然景源614.2.2 人文景源6443沃洲湖片区7043.1自然景源704.3.2人文景源76第五章规划建设情况445.1 前期规划建设情况955.1.1 前期总体规划概要955.1.2 前期总体规划实施情况975.2 现状存在问题总结985.3 发展条件991.1 .1周边资源集聚度991.2 风景区自身条件100第六章图件等电子资源目录95附件102附件一古树名木统计表102附件二沃洲湖景区环境质量评价107附件三碑记109沃洲山禅院记109
4、游水帘记110重兴水帘禅院记110附件四沃洲山诗词选辑112招道一归隐沃洲112登临海娇与从弟惠连112题沃洲精舍112赠普门上人112题昭上人房113梦游天姥吟留别113别储邕之物中114登沃洲山114宿沃洲山寺114壮游(节录)114发炎IJ中115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115刘晨阮肇游天台115刘阮洞中遇仙子115仙子洞中有怀刘阮116题水帘洞116刘阮妻116晚春送王秀才游判川116答日翁诗117刘阮庙117水帘洞117题沃洲山117题沃洲118题水帘洞118会墅岭上望沃洲山118过天姥寺118刘门坞119登天姥峰119戊戌十二月初七夜,梦登天姥最高处占此,寤而录之119沃洲湖上
5、远眺119初至新昌怀李白120附件五东志略节录121一、阁经121二、沿建123附件六沃洲山志(节录)124一、真君殿殿堂124二、文物125三、迎神赛会126附件七东晋游止沃洲的十八高僧考128附件八东晋(炎ID沃洲十八名土录131附件九新昌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133附件十浙江省国家级风景区概览表136附件十一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2030)规划纲要专家审查意见138附件十二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30)专家评审意见140附件十三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审查意见147附件十四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部际联席审查会议纪要149附件十五天姥山
6、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省级部门审查意见150附件十六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审查意见154附件十七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0)审查意见修改说明156附件十八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审查意见修改说明161附件十九七盘仙谷森林公园主管部门即新昌县林业局相关意见163附件二十杭绍台铁路工程涉及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段规划选址论证会专家意见164附件二十一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72030)审查意见修改说明166附件二十二关于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改情况审查会议纪要的修改说明170附件二十三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
7、212035)评阅意见修改说明173附件二十四关于风景名胜区范围划定及核心景区范围划定的说明176附件二十五天姥山总规意见及修改说明汇总178附件二十六天姥山风景名胜区修改说明(2021-2035)182附件二十七本次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修改说明.186附件二十八浙江新昌地质公园规划资料188附件二十九地方承诺函190附件三十大番至千丈幽谷人行隧道选址报告192附件三十一台头山下茶筛湾至千丈幽谷人行隧道选址报告240附件三十二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家审查意见及补充修改意见.292附件三十三关于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家审查意见及补充修改意见的修改说明295第一章
8、自然与资源条件1.1 区位天姥山风景区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东南部,曹娥江上游的新昌县境内。东邻奉化、宁海,南界天台,西南与东阳、磐安接壤,西、北两面与竦州毗连。地理坐标东经120o4606,-1205,02,北纬29o2020-29o3016o天姥山风景名胜区所在的新昌县,地处浙江省东部,对外交通条件较好,依托宁波、杭州,已建成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相互配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航空交通上距宁波机场110公里,汽车行程一个半小时,距杭州机场180公里,汽车行程2小时;以常台高速、甬金高速、杭绍台高速、527国道、104国道、207省道、209省道、312省道等国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
9、乡村公路为联通的公路网络。离县城最近的铁路站点有金甬铁路新昌站、竦州新昌站等,全国各地列车均能到达;水路交通可依托宁波海港,有定期航线可开往国际国内各大港口。杭州、绍兴、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风景区周边地区不仅经济发达,同时还分布着西湖、方岩、双龙、仙都、五泄和天台山等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昌在经济上接受这些城市的辐射,又是这一旅游网络的枢纽中心,具备十分优越的区位条件。风景区位于新昌县的东南部,由于风景资源在空间分布上的不连续性,组成天姥山风景区的原有三个省级风景区一一大佛寺风景区、穿岩十九峰风景区和沃洲湖风景区区位相对独立。其中,大佛寺毗邻城区,穿岩十九峰位于县城西南约2
10、2公里处的镜岭镇境内,沃洲湖在县城东南12公里处。1.2 气候气象风景区临近浙江东部沿海,纬度较低,受季风影响显著,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由于地形复杂,常形成多种小气候。全区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516C,最高平均气温为16.7;1月均温为4.06,7月均温为28.6;极端最高气温40.9,最低气温为-平均年降水量1325.6毫米,无霜期为224天左右。风景区处于山区,气候相比县城略凉爽。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短,云雾笼罩时间长,相对湿度大,以至低温潮湿、雾淞、雨淞频频发生。全年主要盛行风向为东南偏东(ESE)和西北偏北(NNW),平均风速2.5米/秒,风向频率为11.2和
11、6.3,从当年9月份开始至翌年3月份,主要盛行西北偏北风,从4月份开始至8月份主要盛行东南偏东风。表11风景区气候气象简况表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年日照时数无霜期平均气压16.4摄氏度40.2摄氏度T0.2摄氏度1968.7h229天1003.4HP平均年降水量平均年蒸发量平均相对湿度全年主导风向全年次主导风向年平均风速1316.2mm1495.7un78%ESE(16%)NNW(14%)2.7ms全年降雨可分为三个雨季,34月为春雨季,56月底、7月初为梅雨期,89月为台风秋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98毫米,梅汛和台汛雨量占总雨量的60.4%O另外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年
12、月降水量以68月为最多,1月、月最少。暴雨日数东南部明显高于西北部。据统计平均蒸发量为914.1毫米,从常年降雨量与蒸发量比较,降雨量大于蒸发量,但也有逆反现象,如1967年降雨量为813.6毫米,而蒸发量达1057.4毫米,那一年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表1.2沃洲湖气象站历年按年气象资料统计(20172019年)年份年平均气温(C)年平均降雨量(m)201717.91583.7201818.01311.3201917.61495.9表13镜岭气象站历年按年气象资料统计(2017年2019年)年份年平均气温(P)年平均降雨量(m)201717.21335.1201817.01568.1201
13、916.52061.11.3 水文水系天姥山风景区内主要地表水有沃洲湖、新昌江、潜溪江、天烛湖、韩妃江、镜岭江。沃洲湖原名长诏水库,是新昌江的上游,建成于1979年。新昌江主源茅洋江来自天台山华顶,另一源头小将江来自罗坑山,至香炉峰与茅洋江合为长诏水库。水出长诏水库方称新昌江,与澄潭江、黄泽江汇集为刻溪,为曹娥江上游。新昌江全长67.3公里,境内48.9公里,流域面积535平方公里,境内占443平方公里,是全县总面积36.3%。全县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径流年际变化大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年内变化与降水量相似,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6月和9月。据新昌站23年实测水文资料表明:新昌江年径流量最大年份为
14、1975年,流量为4.8亿立方米。最小年份为1979年,流量1.7亿立方米。平均年径流量为3.1亿立方米,径流深779毫米。平均秒流量为9.97立方米/秒,汛期平均径流量(410月)为2.39亿立方米,非汛期(Il一3月)为0.72亿立方米。新昌境内水流比降大,集流时间短。故水位暴涨暴落。据新昌水文站记录,新昌江最高水位为45.51米(1972.8.7),洪峰流量2500立方米/秒。最低水位是1967年9月河床干涸。其年均最高水位41.19米,月均最水高位41.56米。自长诏水库建库后,83年下游最高水位是6.92米。长诏水库年初蓄水量12971万m3,年末蓄水量8360万m3,年供水量118
15、81万r,其中:农用水10160万r?,实灌面积29.02万亩,供水1712万n?。潜溪是新昌江最大支流,发源于东茗乡马鞍山大岩背。潜溪江主河道长18公里,流域面积为78.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山区江溪,洪水呈暴涨暴落状态,洪峰持续时间一般为二小时左右。河道平均比降7.8%。;上游河床狭窄,基岩裸露,断面多呈“V”字型,出元岳村后河道逐渐开扩,并有江滩出现。天烛湖集雨面积32万平方公里,蓄水量达305万立方米,湖长约3公里。表1.4新昌县“三江”实测最大洪水表(2016年数据)单位:水位(米);流量(立方米/秒85高程)河名站名集水面积(km2)警戒水位保证水位最大第二第三备注水位流量时间水位流
16、量时间水位流量时间新昌江新昌(一)397(长诏276)/44.6217701959.9.544.5416361956.8.243.9114601963.9.12新昌(一)站在现断面以上280米新昌(二)43.0443.6443.36/2005.9.1143.17/2009.9.2143.16/1983.7.151992.9.231997.7.13澄潭江溪西30070.6671.1672.8217801989.9.1672.05/2007.7.2971.9815501962.9.5/黄泽江钦寸35156.2556.7557.64/1988.7.3057.12/2005.9.1155.441410
17、1961.10.4钦寸水库已截流,以水库资料为准。1.4 地质资料1.5 .1地质风景区内山脉主要由晚侏罗世(1.6-1.4亿年前)磨石山群和早白垩世(1.13-0.97亿年前)永康群组成。晚侏罗世,由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速度加剧,浙东沿海地区处于北西-南东方向强烈挤压环境。随着基底北东向、东西向深大断裂的继续活动,岩浆活动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时期,形成大面积分布的酸性火山岩(以流纹岩、火山碎屑岩为主),火山活动间歇期,局部有河湖相粗碎屑岩沉积。在早白垩世,受北东、北北东、东西及南北向基底断裂活动控制,在浙江东部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新昌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即为其中之一,它接受河湖相粗碎屑岩沉积
18、,其中偶夹少量双峰式火山熔岩或火山碎屑岩。新昌澄潭江以东回山-城南-大市聚一带分布着残存的早白垩世永康群馆头组、朝川组和方岩组。馆头组是一套山间断陷湖盆中形成的浅湖相杂色砂岩、砂砾岩,夹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和流纹岩并存),在王家坪一带馆头组杂色砂砾岩中保存有大量木化石(新昌南洋杉型木化石新种)。朝川组为一套浅湖相-水下河道相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砂岩夹少量砂砾岩、含钙质结核粉砂岩,中部和顶部各夹一层10-3Om的凝灰岩;方岩组下段为冲积洪积扇相为主的大套紫红色厚层块状砾岩,夹薄层状透镜状砂砾岩或粉砂岩,上部为火山爆发空落成因的凝灰岩。侏罗系和白垩系形成之后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局部地区形成准平原化,致
19、使新第三纪竦县组(上新世1200250万年前)的基性熔岩一一玄武岩层近水平产出,不整合覆盖在下伏侏罗纪或白垩纪地层之上。风景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早白垩纪的朝川组地层(Klc),一般可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KICl)为紫红色砂岩、砂砾岩以及块状砾岩,构成十九峰风景地质的主体,以丹霞地貌为主要特征。新昌盆地的红色砾岩中夹有玄武岩以及三层较稳定的酸性角砾凝灰岩。朝川组第一段岩性描述如下:4、紫灰、淡肉红色流纹斑岩朝川组第一段(KICI)3、中上部灰紫色细砂岩、砾岩,夹含砾砂岩、沸石化细砂岩以及灰绿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中部紫红色中厚层状含砾砂岩、细砂岩。下部紫灰色块状砾岩,底部粉红色、浅灰色流纹质角砾
20、凝灰岩。厚155.5米。2、上部紫灰色厚层块状砾岩。夹含砾钙质粉砂岩。顶部有一薄层紫红色含钙质泥质粉砂岩,底部见一层灰白色块状流纹质凝灰岩。厚123.3米。1、紫红色厚层状砾岩,夹含砾钙质粉砂岩,顶部有一薄层紫红色含钙质泥质粉砂岩,底部见一层灰白色块状流纹质凝灰岩。块状砾岩常形成陡壁地貌。竦县组:N2S岩性为橄榄玄武岩,橄榄玲岩。间夹松散的砂砾、粗砂、粘土、硅藻土、褐煤、铁矿层及玄武岩风化的红土等。9、橄榄玄武岩,下部薄层玄武质凝灰岩。5米。8、灰白色粘土。02米。7、杂色砂砾石层。4米。6、橄榄玄武岩。2536米。5、灰白色含砾砂质粘土与砂砾石层。12米。4、硅藻土。50米。3、肉红色砂砾层
21、。5米。2、砂质粘土层。15米。1、灰绿、肉红色砂砾层,砾石成分中有橄榄玄武岩。2米。第四纪沉积物分布于现代河谷沿岸,以冲洪积物为主。早白垩纪朝川组地层,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以为紫红色砂岩、砂砾岩以及块状砾岩,构成十九峰风景地质的主体,以丹霞地貌为主要特征。丹霞地貌是红层地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红层特指中生代,尤其是侏罗纪到早第三纪的陆相红色岩系,堆积在拗陷盆地中且岩性强弱相间(如砾岩、砂岩和页岩相间),岩层倾角不大,富有垂直节理;红层堆积后,盆地随周围山地整体抬升,受到侵蚀,红层上面没有被别的地层覆盖;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尤其是亚热带、热带风化作用下,暴露在代表的红层受到散流冲蚀及河流切
22、割,形成外形奇特的岗丘。岗丘的顶部,低于四周其他岩石所构成的山地,呈现出“盆地式”红层丘陵。红层丘陵的各种形态,主要取决于岩性强弱以及岩层的倾角。一般而言,红层的物质组成颗粒较粗如砾岩,较易形成丹霞地貌。红层盆地中厚至巨厚层坚硬的砾岩和砂砾岩,在热带和亚热带的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经特定的风化与冲刷作用,形成丹霞峭壁、石峰林立,形态雄伟,独树一格既称为丹霞地貌。也有将红色陆相碎屑岩的岩壁、岩峰以及岩洞等有关地貌统称为丹霞地貌。或将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崖奇峰的总称叫丹霞地貌。砾岩受构造变动后,发育垂直节理,在炎热潮湿、多雨的环境下,通过机械侵蚀和溶蚀,节理扩大加深,演变为沟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风 名胜 总体规划 2022 2035 基础 资料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21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