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第三次作业.docx
《金融学第三次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第三次作业.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案例分析】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辩进入21世纪,中国为了应对入世承诺,以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对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因此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议。其背景如下:2001年,汇丰银行以每股2.49元人民币入股上海银行,获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报,五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资,并拥有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并拥有了19.9%股份。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05亿元人民币。按此估量,汇丰银行2005年就可从交通银行制造的利润中分得20亿元人民币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在交行的投资,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永久掌握权。
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引资更是激发了这一争辩,成为“银行贱卖论”的主要导火索:2004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获得86%的资产溢价;2005年建行股权转让却仅获得17%的净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而对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只有15%的溢价预期。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建行以每股1.15元左右的价格售予美国银行和淡马锡,仅建行公众招股价每股2.35元的一半;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控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了中国银行10%的股份,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持有建设银行9%和5.1%的股份;高盛、安联和运通三家战略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将以36亿美元左右
3、的价格购入工行10%的股份。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经济行为,“银行贱卖”论被激化。考核目的:案例分析是提高同学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深入同学对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学问面,提高学习爱好;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化了解我们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涵,增加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径与方法的理解,深入对我们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熟悉。要求:(1)仔细研读上面给出的“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辩”材料和教材第79章的内容,写一份案例分析材料,对上述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2)分析材料应
4、完整、精确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或建议。(3)字数不少于600字。解题思路:(I)清晰我们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我们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2)从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水平角度分析;(3)解释何谓“贱卖”?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肯定义进行解析;(4)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也可有所分析;(5)可以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化争辩。答:2022年美国银行以每股约2.42港元的行权价格增持60亿股建行H股,就这一事,再次引爆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辩。这已是2003年国有银行改制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第三次 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