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docx
《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疾病。在中国,每年有将近200万的新增脑卒中患者,且发病率在以每年近9%的速度增加。脑卒中的致残率为75%,是致残率最高的单病种疾病。其中,运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0%80机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带来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与负担。研究证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通过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和建立代偿功能217221来实现。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脑卒中发病后,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大脑损伤灶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再生”、“发芽”,进而促进脑损伤后脑卒中功能重组。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多表
2、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无力,即偏瘫。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弛缓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早期康复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1.早期康复时机: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卒中康复管理)中指出急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h根据康复评定情况,开展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体位转移离床训练。2.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分钟,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级推荐,A级证据)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评估肌力、关节活动度、肌张力、痉挛、步态分析、平衡功能等,常用的有BrUnnStron)6阶段评估法、简化F
3、Ug1-Meyer法、Bobath方法、上田敏法、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运动评估量表等。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是评估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估方法。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根据脑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变化,将手、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分为6个阶段或等级。应用其能精细观察肢体完全瘫痪之后,先出现共同运动,以后又分解成单独运动的恢复过程(表1)段运动特点上肢手下肢1无随意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2引出联合反应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仅有极细微的屈曲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共同运动3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有勾状抓握,但不能伸
4、指在坐和站立位上,有靛、膝、踝的协同性屈曲4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肩Oo,肘屈90的条件下,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手臂可触及腰舐部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在座位上,可屈膝90以上,足可向后滑动。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踝能背屈5肌张力逐渐恢复,有分解精细运动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肩伸直时肩可外展90,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前臂中立位,上肢可举过头顶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健腿站,病腿可先屈膝,后伸靛;伸膝下,踝可背屈6运动运动协调近于所有在站立接近正常正
5、常,手指指鼻无抓握均能位可使髓外水平明显辨距不良,但完成,但展到抬起该速度比健侧慢速度和准侧骨盆所能(=5s)确性比健达到的范侧差围;坐位下伸直膝可内旋下肢,合并足内外翻表1.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阶段运动特点上肢手下肢1无随意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2引出联合反应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仅有极细微的屈曲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共同运动3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有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在坐和站立位上,有鼓、膝、踝的协同性屈曲4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屈90。的条件下,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的情况下,肩可前屈90;手臂可触及腰撕部
6、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伸展在座位上,可屈膝90。以上,足可向后滑动。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踝能背屈5肌张力逐渐恢复,有分解精细运动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肩伸直时肩可外展90,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肘伸直,前臂中立位,上肢可举过头顶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手指同时伸展,但不能单独伸展健腿站,病腿可先屈膝,后伸骸;伸膝下,踝可背屈6运动接近正常水平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5s)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在站立位可使靛外展到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坐位下伸直膝可内旋下肢,合并足内外翻常用康复护理技术1
7、.弛缓期1. 1良肢位摆放体位摆放的目的是预防或减轻痉挛和畸形的出现,保持躯干和肢体功能状态,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的发生。早期实施良肢位的摆放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为后期的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床上坐位等。1.1.1.患侧卧位:最重要的体位,刺激感觉输入,对抗肢体痉挛。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侧肩部尽可能前伸以避免受压和后缩,上臂旋后,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腿屈靛屈膝向前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1.1.2健侧卧位:最舒适的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
8、垫枕,患侧上肢伸展位置于枕上,使患侧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患侧下肢向前屈戢屈膝,并完全由枕头支持,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1.1.3仰卧位:易引起压疮和异常反射。头部用枕头良好支撑,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上臂旋后,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位,整个上肢平放于枕上;患侧雕下、臀部、大腿外侧放垫枕,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稍垫起,保持伸展微屈。1.1.4床上坐位:当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尽早在床上坐起。但是床上坐位难以使病人的躯干保持端正,容易出现半卧位姿势,助长躯干的屈曲,激化下肢的伸肌痉挛。因此在无支持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这种体位。取床上坐位时,病人背后给予
9、多个软枕垫实,使脊柱伸展,达到直立坐位的姿势,头部无须支持固定,以利于病人主动控制头的活动。患侧上肢抬高,放置于软枕上,有条件的可给予一个横过床的可调节桌子,桌上放一软枕,让病人的上肢放在上面。髓关节屈曲近90。;患侧肘及前臂下垫软枕,将患侧上肢放在软枕上。1.2被动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关节活动受限,另外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强感觉输入的作用。病人病后3-4日病情较稳定后,对患肢进行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和减轻水肿,同时又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1. 3主动活动软瘫期的所有主动训练都是在床上进行的。主要原则是利用躯干肌的活动以及各种手段,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恢复。
10、1.3. 1翻身训练:尽早使患者学会向两侧翻身,以免长期固定于一种姿势,出现继发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4. 1.1向健侧翻身:做Bobath握手动作,伸直肘关节,屈曲肩关节90。,头转向健侧;由健侧上肢、躯干带动患侧上肢及躯干翻向健侧,同时健侧膝关节背屈,勾住患侧小腿,在健侧下肢的带动下,使骨盆和患侧下肢转向健侧。1.5. 1.2向患侧翻身:患者仰卧位,做Bobath握手动作,伸直肘关节,屈曲肩关节90。,头转向患侧。健侧下肢屈曲,足蹬踏床面,着力点在外侧,向患侧用力,在躯干和上肢手配合下,翻向患侧。1. 3.2桥式运动进行翻身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病人伸髓屈膝肌的练习,可有效防止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障碍 患者 康复 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5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