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病诊疗建议.docx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病诊疗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病诊疗建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侵袭性真菌病诊疗建议随着对高危、难治或复发儿童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化疗强度的增大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儿童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工FD)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工FD系真菌侵入人体组织、体液、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隙碍及炎症反应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IFD的主要病原体以念珠菌和曲霉菌最为常见,隐球菌、肺泡子菌次之。最近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OncologyGroup,COG)的研究结果显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感染相关的病死率为
2、11%,其中超过半数与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有关。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也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曲霉菌感染最主要的基础疾病。对139例儿童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病例的统计结果显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占62.6%,实体肿瘤占6.5%,先天性免疫缺陷占11.5%,实体器官移植占11.5%,HIV感染0.7%,其他占7.2%。AML患儿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ALL)。目前国内外尚未发表专门针对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工FD的诊疗建议,也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现有的治疗方法基于成人研究结果和儿童药代动力学特点,因此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我们参照国内外成人血液病真菌感染指南及儿童非血液系统疾
3、病真菌感染诊治指南,结合有限的文献报道,尝试制定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真菌感染的初步诊疗建议,供临床工作参考。一、IFD的诊断目前IFD的诊断采用分级诊断模式,诊断依据由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真菌学证据和组织病理学证据4个部分组成,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3个级别即刀。(一)诊断依据1 .宿主因素8-1。:(1)血液系统基础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臼血病、淋巴瘤及各种实体肿瘤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2)化疗:化疗特别是强烈化疗使得白血病及实体瘤患儿原本受损的免疫功能更加低下;(3)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严重抑制骨髓,加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采
4、用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4)抗生素使用:发生细菌感染时需要使用抗生素;(5)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使用环他素等;(6)静脉营养:为化疗长期大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进行全静脉营养。2 .临床证据:(1)临床表现:发热为最常见表现,为持续发热或热退后再次持续发热。肺脏是真菌最常见的靶器官,其次为肝脾、脑、皮肤黏膜等。曲霉菌感染时,常有肺部表现:干咳、呼吸急促、胸痛、咳血等。最常见的扩散部位为脑,出现脑脓肿、脑梗死、惊厥、偏瘫、颅神经麻痹等,还可扩散至心脏、肝脾、肾、骨骼、皮肤、眼睛等,出现胸骨下疼捕、心律失常、骨痛(特别是脊椎)、视网膜出血、复
5、视、眼眶周围肿痛等症状。皮肤受累时出现红斑丘疹,随后出现脓泡及溃疡。鼻腔鼻窦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并不少见,出现严重的鼻窦炎,表现为鼻充血、头痛、鼻蚓和血性鼻腔分泌物。40%的鼻腔鼻窦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可发生脑部受累。念珠菌感染时常出现黏膜炎,如口腔炎,也可引起侵袭性支气管感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念珠菌败血症时高热、精神萎靡、皮疹,严重者出现休克等。隐球菌感染时引起肺炎并经血行播散至全身,由于新型障球菌对脑膜和脑实质有亲和性,所以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其他少见的受累部位有皮肤、骨骼、肝、心、眼等。隐球菌脑膜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惊厥、颅神经损害等。肺脏为肺抱子菌感染最常见部位,
6、初期表现有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干咳、发热、发绢、呼吸困难,很快发生呼吸窘迫。体检可见三凹征,肺部体征往往不明显,常听不到啰音,需要尽早行肺部影像检查明确诊断,未及时发现和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极高。(2)影像学改变:不同的真菌感染所致的肺部影像学改变不完全相同。曲霉菌感染病变早期为弥漫性渗出性改变;晚期为坏死、化脓和肉芽肿形成,在感染早期(12周),CT表现为较有特征性的“晕轮征”,即出现围绕肿块周围的略低于肿块密度而又高于肺实质密度的带状区。在胸膜下出现结节样实变影或楔形实变影,中晚期由于梗死肺组织收缩形成空洞,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形空气征”(crescentairSign)C5影像学改变一般在感染
7、的1周左右出现。隐球菌感染肺脏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且无特征性,可以出现孤立状块影、单发或多发结节影、单发或多发斑片状影、弥漫性粟粒状阴影及少见的间质性肺炎影Mi。念珠菌感染表现为斑片状、大片或粟粒状浸润、肺不张、空洞、胸腔积液等改变Bl,影像学上与支气管肺炎和结核不易区分。肺胞子菌感染胸部X线检查早期典型改变为双侧肺门周围弥漫性渗出,呈网状和小结节状影,似毛玻璃样改变,然后迅速进展成双侧肺门的蝶状影,呈肺实变,可见支气管充气征。3 .微生物学证据:(1)形态学检查:检查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脑脊液中菌丝,墨汁负染观察隐球菌,过碘酸雪夫染色和银染等特殊染色显示真菌细胞等。分离培养:阳性可确诊。曲霉
8、菌感染中,烟曲霉菌最多见,占52.8%,然后依次为黄曲霉、土曲霉、黑曲客和构巢曲霉。(2)血清学检测: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工SA)法检测血清中或脑脊液(CSF)中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血清1,3-B-D-前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检测真菌细胞壁中的1,3B-D葡聚糖,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检测肺曲霉菌的敏感性可达lngL,且其检测结果不受抗霉菌治疗的影响。抗真菌治疗后G试验仍然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缺点是有假阳性。正常值V20ngL0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GM是曲霉细胞壁上的一种多糖抗原,通过双夹心EL:ISA方法检测。某些药物可导致假阳性,如阿莫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抗霉
9、菌治疗降低其阳性率。20.5为阳性。(3)分子生物学技术: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真菌DNA或RNA,在真菌感染的12d即可检测到,对早期诊断有帮助。(4)组织病理学证据:活检取得的肺或其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如发现真菌感染的病理改变以及菌丝或抱子等真菌成分即可确诊。(二)诊断标准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确诊(proven):存在宿主因素+临床证据+肺组织病理学和(或)有确诊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临床诊断(Probable):存住宿主因素+临床证据+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拟诊(POSSible):存在宿主因素+临床证据。临床证据中包括影像学改变,微生物学证据包括肺组织、胸腔积液、血液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血液 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 侵袭 真菌 诊疗 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9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