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面学习“千万工程”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范文(精选10篇).docx
《2023年全面学习“千万工程”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范文(精选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面学习“千万工程”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范文(精选10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全面学习“千万工程”专题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稿“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和实践的现实明证,我们要做好统筹推进、传承创新。“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不仅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锻造“重要窗口”的鲜明标识。作为基层干部,要把相关经验学习好运用好,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写好三本“民情日记”,扎根基层汲取养分。一是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写好“民情走访日记:“浦江经验”强调领导干部多到基层困难大、群众意见多的地方
2、去,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不断提高解决复杂问题和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领导干部应如此,基层干部更应当好“大脚掌”、做好“贴心人”,通过走访群众实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要想“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决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要走出办公室,到群众家中唠唠家常、多到街头巷尾看看民生,直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和所盼所愿,直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增进对群众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基层群众对基层干部的信任。二是查得了情、解得了题,写好“民情解忧日记,“浦江经验”把工作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通过化解具体矛盾让群众切身有感。今年,党中央决定,将“在全党大兴调
3、查研究”作为此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不驰于空想,不鹫于虚声J基层干部只有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需求是什么,才能更好地找到切入口为群众解决问题。遇到复杂问题时,敢于亮剑、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地去面对、去解决,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层干部还要坚持人民立场,拜人民为师,扎实践行群众路线,真破难、破真难,以心换心帮助群众解决“身边事”,才能真正赢取群众的口碑与信任。三是带得了头、致得了富,写好“民情共富日记”。在推进“千万工程”中,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促共进,逐步形成了“千
4、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共富是每个基层发展的共同课题。基层干部是基层建设、乡村发展的主力军,不仅要着眼于“关键小事”,更要放眼于“发展大事”,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带头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乡村建设等各项工作中来,才能推动城市、乡村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新格局。2023年关于开展关于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千万工程”)工程经验研讨材料一一绘好富春山居图走出共同奔富路、加快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速度近年来,X
5、X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眼“千万工程再深化、共同富裕作示范”,按照“美丽普惠、数字赋能、未来引领”的格局要求,加速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迭代升级、未来乡村领跑示范,让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共富共美大画卷在XX大地徐徐展开,让XX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美好家园。一、聚焦亚运“重底色。绘就富春山居“大画卷”围绕“XX亚运”办会主题,推进人居环境品质大提升,打造全域美丽大花园,以富春山居之美展现XX城市之窗。扮靓人居环境新颜值。持续推进“迎亚运”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推进“三清行动”“
6、三改五园二年初以来,累计清理废弃垃圾5.05万吨、乱堆乱放点47921处、河塘沟渠13314条、田园废弃物7438吨、整治田园棚架围栏10596处。持续推进美丽乡村扩面提质,如余杭区推进“百路千里美乡村”行动、钱塘区开展“星级美丽乡村”创建、临平区每户补助2.5万元推进全域环境整治,目前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达85%,力争年底实现全覆盖。打造美丽乡村体验点。围绕乡村底色美、江南韵味足、“双创”活力强,在全市培育首批17个美丽乡村国际旅游体验点,作为亚运会对外展示重要窗口。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要求,每年推进30个市级美丽乡村特色村建设,充分展示乡村的精美画卷、独特神韵和创新活力。共绘全域美
7、丽大画卷。积极创建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每年打造10条市级美丽乡村风景带,并指导各区、县(市)共绘美丽大画卷,如余杭区打造大径山核心样板区和西部访茶寻幽线、中泰慢谷风光线、良渚文化风情线;临平区打造塘栖丁山湖核心圈和运河北片核心圈精品区块;XX县环千岛湖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二、聚焦未来“重引领”,打造共富共美“新样板”按照目标领先、指标争先、富民优先、机制率先要求,积极描绘未来乡村新图景,打造乡村共富硬单元。打造未来乡村标杆样板。在全省率先出台未来乡村评价指标体系和建设指南,启动两批共85个(其中省级44个)未来乡村创建,西湖区长康村等5个未来乡村获全省首批命名,探索形成了一批建设
8、成果。如文化赋能提升山水品味的富阳区黄公望村,“茶+艺术”带动村强民富的西湖区长康村。推进未来乡村智慧发展。注重数字技术与未来乡村建设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治理智慧化、生活现代化。如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富阳“富春山居、公望智理”平台,建德“建村钉”“数智草莓”和“数智之江”服务平台,钱塘江东村“红星居”“共富通”等应用场景,让群众感受到了“数智”带来的便利。推动未来乡村全域发展。围绕“三江两岸”黄金线,以“山脉、水脉、文脉、业脉”为轴线,规划建设“龙井茶香、浦阳印迹、径山尽美、运河水乡、钱塘围垦、富春山居、天目叠翠、千岛环湖、新安诗路”等12条市级未来乡村共富引
9、领带。余杭区围绕打造全国“未来乡村实验区”,推进10条未来乡村示范带建设;西湖区全域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让XX全域呈现“绿不断线、景不断链、县域互通”大美风景。三、聚焦富民“重经营”,走出美丽蝶变“共富路”坚持政府、社会、市场三方联动,充分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加快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引凤筑巢”抓经营。持续吸引新农人、新匠人、新头雁,建立多元主体投资、专业团队运营、利益联结紧密的村庄经营模式。如余杭和临平乡村职业经理人、临安乡村运营师(团队)等机制创新,持续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临安区近两年141家强村公司签约项目总金额达1.77亿元、营收2173余万元,助推270个行政村完
10、成“5030”增收目标,得到农业农村部批示肯定。“深化融合”强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如XX区横一村围绕“稻子、柿子、院子”做文章,系统培育生态种养、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农文旅产业;建德市之江村发挥“山江田村”资源,壮大四季花海、风光摄影、避暑康养等产业。专门组织全市乡村美丽经济现场推进会,宣传推介XX茶叶公共品牌、特色小吃、乡土特产、乡村露营地、水果采摘园等乡村产品,促进乡村美丽经济发展。“抱团取暖”促发展。积极推广XX“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模式,带动抱团式、集群式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如余杭区径山镇以3个明星村(小古城村、径山
11、村、前溪村)联动周边村组建共同富裕“乡村新社区“,实现从单村作战到抱团发展;富阳区将全区划分6大联动组团,按照“一区域一品牌”定位,培育打造美丽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临安区天目山镇积极探索村落集群化协同发展,在资源利用、市场引流、品牌打造等方面实施一体化运营。四、聚焦融合“重改革。打好强村富民“组合拳”大力实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行动计划,加快城乡共富步伐,激活强村富民活力,着力创造美好生活。启动开展新一轮区县协作、联乡结村活动,建立“区县协作、联乡结村、镇街结对、村社结对、干群结对”五大协作机制,重点帮扶37个欠发达乡镇。创新开展“百社百企结百村”帮促活动,组建100个新型帮共体,结对帮促西部
12、山区4县100个重点村。扎实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推广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模式,启动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计划。西部山区4县全部实现“5030”目标,东部地区75%村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积极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标准配套,提升“一老一小”群体供给水平,让乡村更乐居、更乐业、更幸福。如XX区梅林村系统建设美好生活中心,西湖区长康村配套茶园市集、邻里中心,建德市千鹤村打造“鹤家童馆”,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五、聚焦乡愁“重传承”,激发传统村落“新活力”着力让江南古村落“既见新貌又留古韵”,成为人们“望山见水、记住乡愁”的心灵寄托。让传统村落“活
13、起来”。持续加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吸引名人、工匠、创客入驻,实现乡村艺术、创意、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如桐庐县深澳村打造“百匠创客街区”,静谧的古村落成为文艺创客梦里花园。临安区统一赋予龙门秘境古村落群和湍口非遗文化、河桥国漫小镇“天目村落”品牌名称,激活了古村落价值。让乡土文化“传下来:深挖传统习俗、乡土人情、时令特产、特色小吃等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持续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系列农耕文化活动,让乡村更具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如建德新叶村的“二月二龙抬头”、富阳东梓关村的“开渔节”、桐庐江南镇的“江南时节宴”得到传承;临安天目山宝、建德豆腐包、桐庐绣花鞋等品牌持续打响。让家训家规“
14、亮出来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明,倡导“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把村规民约、家风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二如XX区欢潭村传承“义仓、义学、义诊、义渡、义葬”五义精神,余杭区小古城村推进“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建德市千鹤村传承“妇女能顶半天千鹤妇女精神,让农民群众更有“精气神,下一步,XX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乡村美好生活向往为初心使命,高水平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高颜值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高质量走好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路,在“两个先行”中奋力开创XX乡村的美好未来,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靓亮风景。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
15、得体会研讨发言“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面貌,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探寻和把握“千万工程”实践中生成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一、“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2003年6月,浙江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环境为重点,从全省近4万个建制村中选择1万个左右进行
16、全面整治,把其中100O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年,这一工程扩展到所有村庄整治建设。2010年,浙江绝大多数村庄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基本完成全省村庄整治任务。2011年,浙江把“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乡村沿着“千村精品、万村美丽”主线持续深化,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创建了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县、示范县。2021年以来,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浙江先后印发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
17、策文件,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o个以上未来乡村。未来乡村建设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导向,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致力于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共奔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浙江乡村图景。20年来,浙江坚持以开展“千万工程”为抓手,从环境整治的示范引领和整体推进,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深化提升,再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转型升级,卓有成效地推动“三农”发展和乡村建设。“千万工程”引领浙江山乡巨变,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改善了乡村营商环境,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城乡之间的融合
18、发展。二、“千万工程”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创新实践,其中蕴含着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群众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千万工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主线,持续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进步,增进农民福祉。2022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连续38年领跑全国省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和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极大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19、过程中,我们看到农旅融合、民宿经济、生态工业等乡村产业百花齐放,看到新社区、新农民、新风尚呈现出乡村人文善治的生动局面。二是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浙江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浙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贯穿于“千万工程”的各项行动,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绿色产业、增强集体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等相结合,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经济的互促共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题中应有之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资金投
20、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久久为功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我们看到新时代的浙江农村,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千万工程”给农民带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以深化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攻坚要增强问题意识,深入调查研究。实施“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调研,在充分掌握省情农情进而分析问题症结基础上作出的决策。20年来,浙江每年召开最高规格“千万工程”现场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悉数出席,每5年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或行动计划,创新制度供给,稳定财政投入,
21、持续加快推进力度,“千万工程”与时俱进,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比如,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安排进一步健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是系统处理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千万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工程,20年来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有序向农村流动特别是配置到乡村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基层治理能力。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L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5。在全面提升县城承载能
22、力和持续深化“千万工程”中,未来乡村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着力点已深入拓展到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风貌、基层治理等各个领域。比如,探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以数字化改革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工程内涵,助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三、把握运用科学理论赋能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是
2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纵观“千万工程”20年来的成功实践和迭代升级路径,可以看到,“千万工程”,一方面,强调顶层设计,在充分调查研究掌握地情农情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擘画各领域各方面协同增效的实施蓝图;另一方面,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根据各地的禀赋能力和资源特色,充分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但不搞整齐划一。“千万工程”开创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先河,不仅形成了省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经典案例,也为其他区域推进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提供了规律性认识和实践启示。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24、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资政建议。“千万工程”的实践也表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幅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可行的。从其规律性认识来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经济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些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其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治理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样本和中国智慧。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经验案例专题研讨心得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全面 学习 千万 工程 专题 心得体会 研讨 发言稿 范文 精选 1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7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