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通用精选14篇).docx
《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通用精选1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通用精选14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如今,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领悟“调查研究”之道,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实。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据、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去识大势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实。21世纪初,浙江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2、,但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束,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失。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听取干群意见、充分研判风险形势的基础上,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证明,这是一次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之作,对浙江省加强乡村治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有行动,更要见成效。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最重要一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之前的准备工作,对所调查的区域要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前梳理总结出要看的重点、
3、要问的情况、要听的汇报,带着问题去调研,有效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无用功,让调研更有目的性、更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脚下有力量,明察秋毫、动真碰硬,调查研究要“紧盯问题究“。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紧盯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村经济“来源少、基础弱、发展低迷”等突出问题,决定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
4、账与发展账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创建生态品牌,积极培育“美丽乡村+”新业态,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习近平同志“严谨踏实、明察秋毫”的调研态度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值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紧盯突出问题不放手,深究细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矛盾,勇于动真碰硬,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眼前有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调查研究要“拿着办法走“。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脱贫攻坚战推进过程中,要求“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不犒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
5、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向。20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向纵深迈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高、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扑下身子、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善于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众“求学”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
6、慧和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和有力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研讨发言材料及心得体会“千万工程”是XXX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
7、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也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通过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更加深刻感受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生动体现,背后蕴含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实际,谈三点体会:一是感悟“千万工程”中的为民情怀,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的最大政绩。“千万工程”的核心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征询群众意见,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引领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8、,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千万工程”不是用砖瓦建设出来的,他是党心和民心的铸就,是历史的选择。“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由环境变革触发生态变革,激发文化、社会变革,从而形成一场乡土重整、乡村重塑、城乡重构的社会变革,堪称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农”先声,其蕴含的人民立场,既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落脚点,更是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XXX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还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是国之大者,对标对表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们要时刻坚守人民立
9、场,强化统计为民意识。要围绕国家农业农村战略部署,提升统计监测能力;要科学设置指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设;要加强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监测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监测分析;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方法,完善设施农业调查制度,不断拓展农业农村统计调查领域;要全面反映农业农村新发展新进程,全面推动农村统计现代化改革,用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二是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求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把调查研究作为统计工作的根本方法。2002年底,履新浙江、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同志深入展开调查研究,寻求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径。20
10、03年6月,审时度势,因地制宜,针对浙江省城乡发展实际,做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o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走出了一条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之路。“千万工程”是一揽子解决问题的典范,不仅为农村带来生态革命,更带来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革命。当下,我们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学习“千万工程”的求实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办实事、做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一方面,要带着问题找答案,另一方面,要扑下身子解难题。就是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突出“深、实、细、准、效”,要“钻进去”调查研究、总结规律,“走出去
11、”沟通交流、学习经验,“贴上去”剖析问题、破解困难,把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推动调研成果加速转化应用。对统计部门来说,实事求是是立身之本,是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当前,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关于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千方百计防范统计数据造假,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统计数据质量,为加快推动江西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提供坚强统计保障。就是要涵养优良作风,更多地走进田间地头,裤腿沾着泥土,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国家统计局有关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和我省统计改革发展大局,深入
12、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深入开展粮油安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点选题调研,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客观反映“三农”总体形势和最新情况,为“三农”发展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奉献统计之力。三是感悟“千万工程”中的方法论,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统计工作的责任担当。“千万工程”20年的实践发展,每一个阶段都随着群众需求升级而发展。“千万工程”是基础工程、龙头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伟大的乡村“探月”工程、民族筑梦工程、时代共富工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系统理论和方法
13、,那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认准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一点点累积起来,充分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党的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农村统计工作者距离“三农”最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细微变化要先知先觉,要有“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感性。要紧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要求,积极适应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对“三农”发展形势和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把问题找准、把情况说透。要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这个
14、“根本”,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统计台账建设,健全村、乡镇基础统计台账,规范村、乡镇统计台账信息采集记录,做到农村统计数据数出有源,有据可查,从源头上管控好农村基础统计数据。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举,建规范、强管理、稳队伍、提能力,让统计之基“坚如磐石”,真正出统计“功成”之力,而不求统计“功成”之誉,切实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统计保障。借鉴浙江”干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学习总结为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发展,4月2430日,省委组织部在浙江省杭州市、嘉兴海宁市等地,举办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15、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专题培训班。各市(州)、县(市、区)、长白山开发区分管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省直有关部门分管领导、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学习。一、培训主要特点本次培训依托浙江省委党委优质教学资源和丰富培训经验,深入学习考察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通过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学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重视程度高,准备工作细。一是省委组织部将这次培训列入全年重点工作,省委组织部领导亲自审定培训方案,并对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学员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并选派同志全程跟班学习并管理;二是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乡村建设任务十分繁
16、重的情况下,协助配合省委组织部,做好大量教学设计等方面工作;三是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响应,组织学员抽出时间参加培训I。学员们表示,在全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际,省委组织部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这次培训班,十分及时、很有必要,一定要珍惜机会,争取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二)教学设计实,有效性强。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围绕“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千万工程+生态宜居”“千万工程+绿色产业发展”举办专题教学,主题聚焦、体系完整,切合吉林省实际,具有很强的实效性;二是在师资搭配上,邀请浙江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学员们表示,这次培训的授课老师,有理论高度、有实践深度,既从理论层面讲解了知识,又从操作层面教
17、授了方法,指导作用明显;三是在教学方式上,这次培训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多场现场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学员们表示,通过对杭州市、嘉兴海宁市实地考察,大家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三)问题导向准,针对性实。一是针对当前吉林省乡村振兴工作存在的基础投入不足、建设管理无序、缺少长效机制等突出问题,统筹设计课程,坚持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二是格训前下发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学员学习需求,征集意见建议,要求浙江省委党校将共性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结合学习思考和吉林省实际,形成小组课题报告和班级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与建议,实现了带着问
18、题去学习、带着办法回岗位的目的。(四)学习氛围浓,参训热情高。培训中,全体学员专注投入,出勤率始终保持在100机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间主动向专家学者和相关领导请教。考察活动准时集合出发,在考察地点井然有序、遵守纪律。小组讨论环节,学员们深入交流体会和今后工作思路,大家讨论热烈,超出了预定时间,体现了求知若渴的精神。班委会组织工作到位,学员自我管理作用充分发挥,未出现违规违纪情况。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培训组织严密、服务周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浙江经验启示作用巨大通过7天的学习培训,学员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高位推动。习近平总
19、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高规格现场推进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到会部署。各市县成立领导小组,真正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二)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浙江省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分类明确村庄整治建设的定位,注重打造个性特色,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不
20、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打造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按照“培育中心村、保护文化村、搬迁高山村、改造城中村”的要求,确定了200个省级中心镇、4000个中心村、L6万个保留村和971个历史文化村落的村庄布局,实现了村庄整治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村村编制规划,省财政每村给予5万元的规划经费补助,目前90%以上的村庄编制了规划。村庄规划必须由农办、建设局、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审核把关后才能实施,解决了无序建设问题。(三)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资金投入。浙江省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市级财
21、政配套补助、县级财政纳入年度预算,真金白银投入。据统计,15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1800亿元。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资金,下放项目审批、立项权,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主动性。海宁作为县级市,从2003年起累计投入村庄整治专项资金近20亿元,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循序渐进。浙江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人手,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象,到实施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提
22、升农村生活品质,先易后难,逐步延伸。从创建示范村、建设整治村,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再以星火燎原之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跃迁。(五)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浙江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在治理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提升农村生活品质,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007年至2017年,共添置垃圾箱112万个,改建公厕2,3万个,治理生活污水311离户,创建35个美丽乡村先进县、80条景观带和300多个特色精品村落
23、。金华市依据垃圾的特点采用源头二次四分法、终端堆肥发酵法、运维一体化管理法,成功摸索出一套长期可持续的农村垃圾分类的“金华经验”。海宁市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第三方运维机制,树立了“海宁样板”。(六)学习浙江经验,必须贯彻“两山”理念。15年来,浙江省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始终坚持把“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一项“生杰工程”,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带来了“金山银山”,使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美丽经济风生水起,形成了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良性循环。海宁市丁桥镇新仓村梁家墩依托钱塘江臼然美景,定位“钱塘江畔诗画乡村”,引进专业团队强化了环境综合整治,
24、保留了村庄的原生态面貌,着力打造以“民俗+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依托的平原精品乡村,开创了“村总支全面引领,公司运营管理,村民自主经营”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当地农户把自家农房改造成为餐厅、民宿、咖啡厅等,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七)学习浙江经验,必须强化政府引导作用。浙江省坚持调动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做好规划编制、政策支持、试点示范等,解决单靠一家一户、一村一镇难以解决的问题。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清洁庭院”鼓励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庭院卫生清理、堆放整洁,至美丽庭院”绿化因地制宜,鼓励农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浙江 千万 工程 经验 案例 专题 学习 研讨 心得体会 发言 材料 通用 精选 14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6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