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实施方案.docx
《扎实做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实做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扎实做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实施方案水安全风险意识不断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提升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意识和能力。水旱灾害防御、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土保持、地下水等监测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健全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能力持续提高。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城乡供水风险应对能力。高度重视水工程安全运行,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一、扎实做好水利技术监督工作根据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优先开展水灾害防御、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相关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开展水
2、利团体标准研制。修订完善水利行业计量管理办法,为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供计量支撑和保障。二、实施保障(一)加强党对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水安全保障规划实施的各方面全过程。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逐级落实推动的工作格局。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发展改革、水行政主管等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改进作风,抓好本地区水安全保障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国家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同时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推动落实好规划各项任务。(二)落实目标责任
3、各地要根据水安全保障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好区域水安全保障规划,把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进一步细化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地区。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政策支撑,增强要素保障,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加强对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适时开展规划执行情况总结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三)科学有序推进规划所列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只作为“十四五”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依据,而不是必须要开工的约束性任务。要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科学有序
4、推进实施。(四)凝聚各方力量广泛凝聚共识,调动和引导各方力量,形成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强大合力。加大国情水情宣传教育力度,持久开展水利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和亲水、护水意识,增强公众水安全风险观念。传承和弘扬优秀水文化,强化中华优秀水文化保护和挖掘。激发全社会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三、加强重大水资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坚持空间均衡,按照“强骨干、增调配、成网络”的思路,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配置,抓紧推进一批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强化大中小微供水工程协调配套,加快形成以重大引调水工程和骨干输配水通道为纲、以区域河湖水系连通和供水灌溉工程为目、以重点水源工程为结的水
5、资源配置体系。(一)推进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继续科学推进实施调水工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针对我国夏汛冬枯、北缺南丰的水资源分布特点,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目标,通过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形成长江流域向北方战略性输水通道,确保工程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审时度势、科学布局,准确把握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的各自特点,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安排,统筹指
6、导和推进后续工程建设。“十四五”时期,抓紧做好后续工程规划设计,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工程体制机制,优化东线、中线一期工程运用方案,适时推动后续工程建设。实施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聚焦流域区域发展全局,兼顾生态、航运等用水保障,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华北地区加强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配套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修复改善河湖水生态,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加快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城镇和粮食主产区供水保障程度。东南地区以珠江和东南诸河为重点,适度开发钱塘江、闽江、西江等流域水资源,逐步形成互联互通、相互调剂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7、华中地区以长江、淮河等为重点,推进跨流域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建设,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提高供水保障水平。西南地区加快实施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保障成渝、滇中、黔中、北部湾等地区重要城市与工业区、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的供水安全。西北地区科学规划实施调水工程,改善区域水资源条件。(二)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充分挖掘已有工程供水能力,继续提高工程性缺水地区蓄水能力,多措并举建设应急备用水源,提高供水系统的可靠性,增强特大干旱、持续干旱、突发水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全面提升供水水源保障能力。提升现有工程供水能力。推进有条件的水库实施清淤疏浚或加高扩容,实施现有引提水泵站的更新改造,加快已建、在建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
8、工程效益的整体发挥。加强西南地区水电站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提升骨干水电站保障区域水安全的能力。继续实施长江等重要流域主要涉水工程联合调度,扩大联合调度范围,提升流域水工程高效利用能力。以北方缺水地区为重点,优化水库调度运用,加强地下水入渗补给,实施跨区域丰枯调剂,提升雨洪资源利用效果。加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开展列入流域及区域规划,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且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因素制约的重点水源工程前期工作,条件具备加快建设。加快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和西南地区、海岛地区中小型水库建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在干旱易发区、粮食主产区,建设一批中小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逐
9、步形成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结合、水源调节互补的供水保障体系。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城市供水水源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加强战略储备水源建设。健全国家供水安全战略储备体系,加强战略水源输送通道研究论证与建设,提高城市群、城市、能源基地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三)加强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统筹考虑需求与可能,以区域内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加强重大引调水、重点水源工程与区域供水工程的配套衔接,加快推进重要城市群、重要能源基地、重要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区域供水工程建设。针对水资源过度开发、地下水超采、河湖生态用水挤占等问题,开展不同水源工程间、不同水资源配置
10、工程间水系连通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水资源丰枯调剂能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改善大中城市和单一水源县级城市的供水水源保障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四)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强缺水地区再生水、海水、雨水、矿井水和苦咸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和安全利用。将污水资源化利用作为节水开源的重要内容,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建立激励考核机制。统筹利用再生水、雨水、微咸水等,用于农业灌溉和生态景观。新建小区、城市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缺水地区严禁盲目扩大景观、娱乐水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扎实 做好 水利 技术 监督 工作 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5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