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版《教育学》考点梳理.docx
《2023年新版《教育学》考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版《教育学》考点梳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老师聘请考试教化学考试考点梳理一、名词说明:1、教化是在确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特性化的实践活动。2、学校教化是在确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支配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特性化的实践活动。3、教化者,包括学校老师,教化支配、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化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化活动的其他人员;4、受教化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化的对象;5、教化影响,即教化过程中教化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化内容、教化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化手段、教化方法、教化组织形式。6、学校是一种
2、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学问及其传播的特地化要求,是有支配、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化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7、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1)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老师文化,只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2)物质文化: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如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3)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8、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记。9、老师聘任制度:聘任双方在同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化行政部门依据教化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当
3、相应的老师职务的一项老师任用制度。10、教化目的是教化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化活动所要培育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11、教化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全部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阅历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化。狭义:学校教化12、德育是教化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教化活动。13、智育是教化者创设确定的情境以提升教化对象的才智水平为目标的教化。14、课程是受教化者在教化者的引导下,受教化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阅历(包括人类世代积累的历史阅历和个体通过实践所获得的个体阅历),这些阅历是教化者依据
4、确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化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支配、有目地组织支配的。15、教学支配: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依据教化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化任务,由国家教化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教学与教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16、教学大纲:是依据教学支配,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他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程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17、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与支配18、所谓教学,乃是老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是学校教化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学校工作的中心19、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确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依据确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
5、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是相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的关键20、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化、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该概念表明白教学原则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21、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22、班集体:是中小学最主要的学生集体组织形式,也是学校进行教化活动的基本单位23、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化者、组织者、和领导24、难度:测验的难易程度,供应了试题平均通过率的信息(1、最简洁;0、最难;难度中等时,最易拉开考生的档次)25、区分度: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中等难度的区分度最高,难度为0.5的区分度最大)26、法律责任:(广义)包括法律规
6、范所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的义务(第一性义务)、(狭义)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担当的强制履行的义务(其次性义务)27、学校事故包括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意外事故:发生的缘由不是由于当事人的有意或过失,也不是由于不行抗力。当事人不具备法律责任。过错事故:指由于一方当事人(学校、老师)的违法行为而导致另一方当事人(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务28、老师申诉制度:是指老师对学校或其他教化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扰其权益的行为,依照老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恳求处理的制度。29、学生申诉制度:是学生在接受教化的过程中,对学校赐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老师侵扰了
7、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一、IS弹题1、教化学的探讨对象是教化问题。2、教化学代表人物:(1)培根(英国):近代试验科学的鼻祖;为独立形态教化学的出现做出重要贡献;提出试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化学的发展奠定方法论基础;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2)夸美纽斯(捷克):教化学之父;大教学论;“泛智教化”思想一一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第一本教化学著作;在他以后,人们起先了教化学的独立探究时期。(3)康德(德国):康德论教化;教化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需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教化的方法必需成为一种科学”;“教化试验Q(4)赫尔巴特(
8、德国):“现代教化学之父,“科学教化学的奠基人;般教化学,第一本现代教化学著作;把教化学变成由一些基本的教化概念组成的学问体系;科学教化学的学科基础为心理学和哲学。(5)洛克(英国):教化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化理论体系(6)卢梭(法国):爱弥儿,资产阶级教化思想;“自然教化;教化四个时期:婴儿时期,儿童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这是近代教化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化年龄阶段的划分,而且是建立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视察基础上的;(7)裴斯特洛齐(瑞士):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化心理学化”3、教化学的创立过程(1)试验教化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代表人物:德国的教化学家梅伊曼和拉
9、伊代表著作:拉伊的试验教化学梅伊曼的试验教化学入门讲义和试验教化学纲要试验教化学强调定量探讨(2)文化教化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化学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培育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3)好用主义教化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化思潮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代表著作:杜威的我的教化信条、民主主义与教化阅历与教化,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杜威的基本观点:(可做简答题)第一,教化即生活;其次,教化即学生个体阅历的接着不断地增长;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看法、技能和学问;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阅历为中心,而
10、不是以学科学问体系为中心;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老师为中心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觉、表现和体验,敬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制度教化学:20世纪60年头诞生于法国代表人物:F.乌里.、A.瓦斯凯、M.洛布罗代表著作:走向制度教化学、从分作班级到制度教化学以及洛布罗的制度教化学(5)马克思主义教化学: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从社会、教化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化和人的发展问题,为教化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6)批判教化学:20世纪70年头之后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和法国的布厄迪尔4、学校制度的发展一双轨制现代学制受限产生于
11、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途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途,以最早的中世纪高校及后来高校为顶端,向下延长,产生了高校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化,逐步形成了现代教化的高校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卜而上的发展路途,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日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型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当然,双轨学制并不是惟一的学校发展模式,在美国,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接着上延到中学,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制。总之,在统一学校系统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学校从纵横两个方面起先逐步连接和贯穿,形
12、成了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5、190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未实施)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1922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6、学校组织的管理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7、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8、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确定性的因素9、家庭教化的分类:独裁型、爱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10、经济地位主要是指老师这也在社会各职业中的经济收入的地位,它确定了老师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和老师从事该职业的主动性和责任
13、感;11、老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和认定程序【识记】幼儿、小学、初中资格由县级人民政府教化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由县级人民政府教化行政部门审查,报上一级教化行政部门认定12、老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老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看法、工作成果、老师考核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精确性原则13、教化目的的主要功能【识记】教化目的是全部教化活动的主题和灵魂。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14、不同的教化目的论(1)神学的教化目的论。主见回来宗教教化,主见以培育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化的最高目标。由于宗教立场的唯心主义的本质,其主见往往有脱离实际生活的缺陷。在当代社会,它已不行能成为教化思
14、想的主流,为广阔教化界所广泛接受。(夸美纽斯、法国雅克。马里坦,小原国芳)(2)社会本位的教化目的论。其基本主见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化的最高宗旨,教化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它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在近现代,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功能学派”认为教化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社会本位的教化目的论充分留意到了社会对个人、对教化的制约作用,但是它过分夸大了其作用。(中国古代最早的教化学论著学记:“君子欲化民成俗”、“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治国平天下”;论语: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柏拉图的志向国“哲学王”;“社会功能学家”;诺笃尔、涂尔干;凯兴斯泰纳)(3)个人本位的教化目的
15、论。与社会本位的教化目的论相反,它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依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须要来确定教化目的,教化的根本目的是求得人的天性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个人本位的教化目的论具有剧烈的人道主义特点,但它没有吧个人的自由发展同确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发展的须要结合起来,使所谓的合乎人性的自由发展变成空中楼阁。(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4)教化无目的论。这主要是美国教化思想家杜威的观点。他指出:“教化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他将教化目的与教化活动本身联系起来。(杜威:教化的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他就是自己的目的)15、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识记
16、】(1)课程的总体目标一一教化目的。即aims如全面发展的人、四有新人等(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即goals(语、数、英等)(3)课程目标。即。bjectives(每一课的具体目标)16、课程目标可以水平分为哪几个层次【识记】: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17、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1)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基本观点。教学过程不仅是老师领导下学生自觉相识世界的特殊相识过程,而且也是以此为基础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教学时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支配的师生交往
17、过程。18、教学模式的分类【识记】杜威设计教学法的一般进程:设置问题的情境少确定问题或课题1拟定解决课题方案玲执行支配1总结与评价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觉学习模式的一般进程:明确结构,驾驭课题,供应资料1建立假说,推想答案3验证(一次或几次)分做出结论瓦跟舍音的范例教学模式的一般进程:说明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一说明范例的类或属一驾驭规律范畴f获得对自我或人类的理解19、班级授课制的特征:班、课、时20、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21、询问者的干脆目标,当然是使学生解除心理困扰,顺当度过当前的危机。根本目标是使来访学生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能自己独立处理,而不是动辄就找寻询问者的帮助。22、主要
18、询问方法【识记】(1)着重调整感情的方法:激励表达、深化共感、身体放松(2)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系统脱敏法、行为契约、仿照学习(3)着重变更认知的方法(4)关于嬉戏及艺术活动的运用(5)关于团体询问(6)关于环境因素23、测验的类型:依据测验目的分: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总结性测验依据测验内容分:成就测验、学能测验依据规范程度分:标准化测验、老师自编测验依据结果说明所参照的标准分:照性测验(选拔性考试,高考,侧重同学间的比较)、标准参照性测验(有一个标准在那里,只有达到标准的才要,关切有没有达标)24、良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1)好用性(2)可信度(3)有效性(4)难度(5)区分度
19、25、中小学教化评价的类型及其含义【识记】从说明评价结果的标准上考虑,可以分成相对评价和确定评价。相对评价是在群体中进行对比,衡量标准是相对的。确定评价要和预定的标准相比较,只要达到了标准,就称为合格,从评价的功能上分区,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过程中,以改进工作为目的而开展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对活动结果的评价。26、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化法是在工厂法之中27、最初的普及义务法主要是围绕初等教化的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主题绽开的28、198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化法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化法1996中
20、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化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化法29、教化法律体系的4个层次:教化法一部门教化法一教化行政法规一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化行政规章30、学校的2种主题资格: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一在取得行政上权利与义务时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一在取得民事上权利与义务时31、教化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行政法律责任三、简答题1、教化学创立的标记【识记】(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化问题构成一个特地的探讨领域,受到了思想家和教化家们的特殊关注;(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特地的反映教化本质和规律的教化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探讨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
21、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化学家,出现了一些特地的、系统的教化学著作;(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特地的教化探讨机构。2、当代教化学的发展趋势(1)教化学探讨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化学探讨基础和探讨模式的多样化(3)教化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化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化学探讨与教化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亲密(5)教化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化学的元理论3、教化的发展及其每一阶段的特征(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化特征:1教化水平低。2教化没有阶级性。3教化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奴隶社会及其教化特征:1占代学校的出现。学校的产生标记着教化从生产劳
22、动中的第一次分别。2教化阶级性的出现。占代学校教化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封建社会及其教化特征:1学校教化的主要目的是培育适合统治阶级所须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2学校教化既具有显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深厚的宗教性。3教化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4教化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5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化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化阅历,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化教学思想。(4)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教化特征:1教化的目的在于既要培育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赐予广阔的劳动人民以确定的文化科学学问。最早颁布义务教化法的是普鲁士,1754年。2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23、3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敬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4师生关系民主化。5独立形态的教化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5)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教化特很1教化的目的在于培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2教化与劳动生产相结合。3教化科学的探讨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4、现代教化的特征(1)公共性:(2)生产性:(3)科学性:(4)将来性:(5)国际性:(6)终身性:5、学校的公益性特点(1) 设置目的: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养。(2) 手段: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3) 与政府关系:国家对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和管理。(4) 产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2023 新版 考点 梳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4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