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
《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授课人:第一支部书记XXX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中国与世界利益和 命运深度交融交汇的大势,多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遵循,这是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 的重大理论创新,开启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就是力 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 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 “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 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 需要持续团结奋斗的历史
2、进程。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 续弘扬和践行团结奋斗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阵厉奋发、 笃行不怠,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胜利,奋力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华民族”入宪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宪 法保证。2018年宪法第一次将“中华民族”入宪,在“平等 团结互助”基础上将“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特征首 次写入宪法,从根本法高度肯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确立了 56个民族的宪法地位,反映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 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守望相助的共同心愿,体现了我国民 族工作发展的新成就
3、、新使命和新要求,为国家认同、中华 民族认同提供了宪法依据和基础,为处理好新时代的民族关 系、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提供了宪法遵循,是全面依法治 国方略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 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以宪法修改为契机,引导 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用法治理念、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依 法打击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切实提高 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提供了坚实政治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
4、本 政治制度,为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作出了历 史性贡献。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 中国民情的根本民族制度。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契合,各族群众之间的政治交流和政治 联系更加通畅、便捷。在民族事务治理过程中引入协商民主 机制,通过平等的对话与协商,扩大共识,各族群众之间的 政治互信得到加强,产生一些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治 整合模式,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 结合,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程序、议程的完善和创新,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制度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夯实了物质基础。习近
5、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实现小 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 命。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在艰苦奋斗、接续奋斗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新征程上,团结奋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 须坚守人民立场,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坚定不移地 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团结奋斗中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 分问题,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 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密切联系群众, 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党课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442843.html